金融租赁仍处“幼稚期”,“早产儿”尚需炼内功强体魄 |
作者:沙泉 |
为《数字财富》2003年5月刊 金融租赁专集作序(本文略有修改)
金融租赁经过三年的规范治理,取得令人瞩目的变化。行业的新增租赁额每年以25%的速率增长,资本充足率上升到20%以上,远远超过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点,不良资产率下降了40个百分点,大大改善了租赁公司的资产质量,一些人急切地说“金融租赁的春天来了”。如何判定“春天”这个寒暑表,从银监会审批新的金融租赁公司进度上就可以得知。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已经三年,为什么监管部门至今没有放开一家成立新的金融租赁公司,而且在近期没有松动的迹象?不管行业目前被炒的有多热,但是监管部门对行业的现状是清醒的,不象人们所说的“春天已来临”。监管部门为何有如此担忧,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因:
金融租赁公司曾经有16家,因经营不善关闭了4家(广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海南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武汉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中国华阳租赁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完成清算的只有广东一家,其他还在冗长的清算期中煎熬。在过去的机制下产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成立一家不容易,关一家更难,因此目前对成立新的金融租赁公司慎之又慎。
金融租赁增资扩股进度缓慢,从人行打招呼到现在金融租赁行业规范运作,增资扩股已经进入第三的年头,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半的企业(6家租赁公司)完成改制,未完成的6家中还有2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进展。这些阴影笼罩着监管层,新的金融租赁公司审批进程自然难以进展。反而言之,如果行业不吐故纳新,怎样能健康发展,金融租赁的春天又何时能来?12家金融租赁公司满打满算最多可以经营的总量不过600亿,相当于一家中型的信托投资公司。这么小的规模怎么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呢?因此从机构建设上看金融租赁处于幼稚期。
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现有条件下,行业在回归主业,开拓创新上已经取得不小的成果,但是和现代租赁的标准还差距甚远,转贷银行似的运作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服务理念在部分高层领导中已经树立,但在具体运作中缺乏创新租赁的产品、缺乏创新租赁的实务经验、缺乏开拓创新,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人才、缺乏适应创新租赁的经营管理模式、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发展攻略,这说明行业自身仍处于幼稚期。
金融租赁行业的业务可以说在近几年出现飞速增长期,是因为回归主业后做了大量的新项目,因此当年体现的利润也就可观。由于主要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简单融资租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的增长开始高于利润的增长。这不仅引起监管层的注意,更触动股东的神经,因此行业尽管总体上租赁额是增长的,但是个体上有许多租赁公司的资产总额是呈下降趋势。是追求利润重要还是保障安全重要?这个天平已经向后者倾斜。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业内要苦炼内功,进一步向创新租赁阶段转换。
金融租赁创新可以说在行业步入领先地位,但是创新租赁资产的比例在所有的业务开发中仍处于弱势,一方面说明行业仍处“幼稚期”从项目开发能力,到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创新的需要。在发展和生存之间,许多企业选择了简单融资租赁先解决生存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发现,简单租赁只能解决短期的生存问题,真正能保持长久的生存能力还要靠企业的不断创新能力。因此租赁的行业创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驰名已久的“浙租模式”已经从“政府支持模式”转变为“租赁创新模式”,在几年的实践中,他们的创新产品可以说在全行业是领先的,但是距“真实创新”,按照自己的标准,他们认为还差的很远,目前公司又在重新寻找新的理念完善“浙租模式”。龙头企业都感到危机,其他公司更需要借助转型时期迎头赶上。
说金融租赁是“早产儿”不仅指租赁的外部经济环境,更主要的是指租赁行业的内在素质。是创新还是停留在简单租赁,是做着风险极大的“转贷银行”业务。还是经管艰苦努力,开拓创新租赁产品,发展租赁创新。这是衡量一个公司是否成熟的标准。
判定金融租赁创新标准无外乎两点:一是非风险租赁资产的比例的多少,二是产生的综合效益的能力,如果两个指标越高,说明创新能力越强。江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重组后,不是一味地强调利润,而是重视自身基础建设,使得公司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能稳步发展。他们鼓励开发非风险资产的租赁项目,不鼓励全部承担风险的转贷项目,他们注重依靠服务获得综合效益,不鼓励简单地收取利差。因此在公司重组后首先打响的一炮是开发新型委托租赁业务,这项业务首次使用委托租赁资金,完全排除了风险,但是获得了众多的综合经济效益,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榜样。
行业幼稚还体现在观念上。目前你和一些金融租赁公司的人交谈中很容易就感受到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转贷银行阶段。他们常把“信用环境”和“融资难”挂在嘴边,很少谈什么项目融资和服务,把难以开展租赁业务的责任推到社会环境中。当你和他们谈租赁创新时他们说简单租赁还做不好,还做什么创新租赁?其实如果不开拓创新,怎么能摆脱简单租赁带来的困扰。
上海金海岸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相比开展租赁业务的难度要大的多,但他们最近开发的创新租赁业务是可圈可点的。该公司严格讲并不具备融资租赁的经营资质,但是他们创造的创新租赁业务,是一些金融租赁公司远不可比拟的,他们融合了资金流、物资流、信用流为一体,利用行业各自优势,解决了租赁业务中的风险问题,通过整合资源的服务,获取丰厚的利润。如果金融租赁行业再不创新,难免不被这些后起之秀淘汰。
其次是行业取得了一些成绩,近期出现盲目自满的情绪。总以为金融租赁是行业的老大的身份自居,其他租赁都不如金融租赁。这些还是计划经济思维,没有体会到租赁是服务行业,只有以服务为本,才能生存发展,盲目自满危害无穷。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就曾经以行业老大自居,由于经营不善,目前已经成为重组工作的老大“难”单位。是否是行业老大,不是自封的,而是干出来的。如果不能在创新租赁上取得实质成果,任何老大都会成为老大难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有许多企业和机构想进入金融租赁行业,但在交谈中发现他们很盲目。他们只关心金融租赁公司有“金融牌照”,对其他一无所知,似乎有了牌照可以轻易圈钱。其实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牌照和计划经济时代有很大的差别,那时的金融牌照以为“如果机构出现问题由人民银行兜底承担责任”(实际上金融租赁公司在重组过程中完全依靠社会的力量,而不是由人民银行补“窟窿”),圈钱时容易得到社会信任。现在金融牌照的内涵和过去大不相同。首先人行和银监会分开,人行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不承担任何责任。其次目前大多数金融租赁公司尽管挂“金融”的头衔,但是监管部门暂时并没有给予开放金融业务,而在等待租赁行业的成熟。金融租赁公司的魅力是在于灵活的经营方式和高明的知识服务,以及未来的金融业务许可,而不是以租赁的名义圈钱。因此金融租赁不仅需要业内成熟,准业内人士,甚至和租赁相关的业外人士都应该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