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租赁(八) |
作者:沙泉 | |||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 最近更新日期2007年01月16日 八、租赁行业急刹车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曾发生过三次热潮,第一次是1983年,当时人们改变了对“投资倒把”的认识,从对商业的厌恶转变为“十亿人民九亿商”,市场经济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物资开始在市场上流动起来。由于当时的物资有限,因此通货膨胀的因素导致政府对经济过热的第一次干涉。 85年后投资的热潮又开始了到88年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融资租赁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展的。因为“官倒”等因素的存在,通货膨胀不仅没有受到抑制反而更加厉害,尽管当时物资不是那么缺乏,但是人们还是在疯狂地采购和囤积商品,商业环境开始恶化,一些政府担保开始出现问题,这次过热完全是一种虚热。此时又开始重新认识政企分开的问题。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宣布今后政府担保为无效担保,以前的担保由担保政府负责“补偿”责任。 租赁公司一直视租赁为有政府提供担保的变相贷款业务,它的运作模式近乎“政府拨款”,一旦政府停止了担保,租赁的“拨款式贷款”就无法操作了,加上国际的经济制裁,资金来源也出现问题,在做新的外币租赁业务就不太可能了,行业被动地紧急刹车,由于惯性的作用,加上一些新公司的加入,租赁额并没有太多地减少,但上项目的责任由政府转移到租赁公司。此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因为企业还是国营企业,企业的领导还是政府任命,企业的考核标准还是看你上了多少租赁项目。如果不是受资金来源的限制,仍然会上许多租赁项目,租赁款的回收还基本正常,没有人考虑租赁款应该怎样还? 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急速减少,国家加强了对外汇的监管,国际转租赁也列入外债指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外汇融资受到了限制,利用外资不再是融资租赁的主要目的。银根紧缩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欲望,用租赁的方式投资的企业也逐步缩小。随着证券业的发展,一些资金开始向证券转移,头脑灵活的租赁公司也转移到证券市场,租赁业开始出现脱离主业经营的迹象。 国际转租赁纳入外债指标管理,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他们使用的外资只做外债备案,并不做外债管理,实在让业内人士不可理解。拥有外债指标的项目意味这企业一旦出现支付危机,由国家外汇储备提供信用担保。国际融资转租赁让外方在中国同时获取了贸易和金融的收益,却让政府承担风险信用。这是否是政府为了吸引外资采取的措施,还是政企不分造成的不对称交易?同样的业务,资金都来源与境外,不同所有制企业待遇不同。入世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也可以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按那种方式监管? 国外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也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当时国外以为停止给中国贷款就可以制裁中国,诸不知,停止贷款也同时停止了中国企业的对外偿债能力,受伤害的最终还是外国的资金投入者。那时尽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概念还不是太清楚,但世界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制裁别人前应该考虑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最好不要做。如今一些国外的租赁公司撤出中国时是否考虑过他们政府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是否凭这条理由从本国得到一些补偿?中国加入WTO后,这个问题不存在了。 |
||||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 更新日期:2017-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