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
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资金运行的影响 季冬生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FSI研究员)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计算机和局域网阶段进入到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引发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升级带来了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互联网电子商务,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深远意义的探讨,在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实践目前还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业务上,本文则选择“金融资金运行”这一贯穿金融活动方方面面的范畴为研讨对象,对互联网技术可能给金融领域带来的变化做一个整体性的、基础性的分析,进而对金融投资、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 金融资金运行的内涵 从资金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这一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把金融资金定义为,在金融活动中,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通俗地说就是资本化了的货币,其存在形式是各种货币化的或证券化的资产,例如,能够带来利息收入的各种存款、能够带来股息和资本升值收入的股票等。 金融资金运行强调的是货币的资本化过程,它以货币的增值为动因,在一定组织机制下,通过货币的使用权在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的转移,实现货币向价值创造领域的流动,最终实现货币的增值。因此,金融资金运行不仅把金融领域中的各个主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也把实现货币资本化的虚拟经济活动与实质经济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需要明确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资金运行都是通过市场交易活动实现的,金融资金的运行应等于广义的金融市场(涵盖借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运行,但“金融市场运行”的提法是一个比较超脱的概念,没有反映出金融交易中存在着筹资者和投资者这样两类逐利动机相同、但利益对立的主体的特点,而“金融资金运行”的提法则明确了从投资者出发的研究的立场和角度。此外,考虑到资金配置机制除了市场之外还有计划管理机制的话,应该说,金融资金运行的适用范围较之金融市场运行的概念要广。 回顾社会经济发展史,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创新。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生产的机械化,电子技术带来了生产的自动化,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将为我们带来生产的智能化。互联网技术把信息技术革命带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它对金融资金运行深远影响的探讨,我们也不妨从效率和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 二、如何理解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升作用? 金融资金运行的动因和目标是要实现货币资产价值的增值,运行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是指价值增值能力的提高。由于金融资金运行不属于社会财富的生产的范畴,其价值增值只能以实质经济部门的生产经营为基础。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最终体现为,金融市场能否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经济部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从两个方面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其一是产生了新的产业,给经济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为货币资产价值增值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其二是提高了金融市场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和灵敏性,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前者是从增量的角度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后者则是从存量角度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是对金融资金运行机制的又一次完善。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现代投资理论中的有效率市场假说来说明后者。 有效率市场假说按照市场价格所反映的信息种类和程度,把市场效率分为三个水平,市场价格所包含的信息越多,市场的效率水平就越高:当市场价格只是充分反映了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时,市场处于弱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还包含了其它各种公开信息时,市场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各种公开信息,连内幕信息也都包含进去了的时候,市场处于高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处于高水平效率状态时,所有存在的信息都已反映于价格水平中,市场价格将是资产现实价值的反映,亦即资产的市场价格与价值同一。不难看出,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与否,是市场是否有效率和有效率程度的关键。而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直接取决于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与速度以及市场参与者对信息反映的灵敏度。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提高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与速度以及市场参与者对信息反映的灵敏度提供了技术支持。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单机的能力已难以言尽,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又将无数单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台无边无际的、具有无穷威力的超级计算机,从而不仅为单机能量的充分释放创造了条件,还实现了对单机自身能量的超越。因此,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称为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毫不夸张的。例如,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有助于市场参与者共享信息,减少了少数人控制内幕消息的数量和时间。19世纪早期,欧洲银行家罗斯查尔德家族从战场上放出的信鸽那里抢先知道了拿破仑战败的消息,结果在证券交易所赚进一大笔钱。这种神话在互联网时代将难以出现,因为,互联网的实时性和共享性会使信息迅速传播,很少有人能再凭信息优势独享垄断利润。 当然,先进的技术并不能一定保证市场达到完美的状态,因为,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是由人来操纵的,结果如何还要受人的因素的制约,这其中,除了人的主观能力的差异外,还有人的主观动因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的传散方面,但不具备识别信息真伪的功能;互联网对信息自由传播的贡献也“使谣言贩子如虎添翼”[2]。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会造成市场价格和资产实际价值的偏离。当然,假的终归是假的,谎言总是要被拆穿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了谎言传播的渠道,也同样有助于谎言的拆穿。这说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会有效地提高金融资金的运行效率,但也仍然不会使金融资金的运行保持在绝对的完美状态。从有效率与无效率的辩证关系来看,在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无效率是绝对的,有效率是相对的。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是否会使有效率成为绝对的,无效率成为相对的呢?毕竟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为价格充分反映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具有同样强的纠偏能力。 三、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潜在影响?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潜在影响,作为金融资金运行主体的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应呢? 1.投资者的对策 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是投资者为追逐超额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积极挖掘、分析和消化信息的结果,而在金融资金运行是高效率的条件下,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又微乎其微,信息挖掘往往徒劳无功。这一矛盾的普遍存在并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什么难题,它只会令我们更加坚信投资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科学化的投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已经产生了,并不断发展、完善,但是,由于市场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状态的普遍存在,使得传统的、以寻找价格偏离价值的资产和进行价格预测为核心的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一直能够在使用人数和总体业绩上与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平分秋色。这在西方成熟市场国家如此,在我们这样的幼稚市场国家更是如此。尽管科学化的投资管理理论已经被很多职业投资管理者看好,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也令人为之心动,但是,市场效率的低下辅之以市场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直在为传统的投资管理方法提供着较高的成功机会,同时使现代投资管理理论的应用显得成本过高,从而难以获得支持。例如,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以挖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为核心的基础分析方法,再加上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手段,使得一些证券投资基金成了新一代庄家,令市场对之刮目相看。真正试图遵循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进行科学化投资管理的基金经理人尚拿不出具有竞争性的业绩来。据称“泰和基金是按照经典的投资原理管理运作的”[3],但是,它的经理人却被迫申请辞职了。必须承认,科学化的投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尽管代表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但其应用及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条件的,市场环境很重要,当然,也不能排除运用者的主观能力问题。 信息技术进步对市场运行效率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科学化的投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应用的市场环境。因为,按照有效率市场假说,当市场处于弱效率水平时,依据历史数据进行价格预测的技术分析就是无效率的了;当市场处于中等效率水平时,连根据各种基本面因素对资产价值进行逻辑推演的基础分析也变得无效;当市场处于高效率水平时,市场就是无懈可击的了,投资者只能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主要目标,这时,通过组合管理实现投资整体效用的最优化,并通过风险管理有效防范系统风险的科学化投资管理方法就应该是投资管理者的理性选择了。在亲身从事投资管理或选择职业投资管理者时重视这一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2.金融机构的对策 就在我们关注着大洋彼岸的商业银行向综合性银行转化,争论着我国金融业务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必要性及其与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种种冲突的时候,互联网技术引发的新一波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又从另一个方面,引发了我们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思考。 商业银行的产生是以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信息传播不充分导致投融资双方难以匹配为必要条件的。互联网技术在信息共享、信息交互性传递等方面的特长,从技术上解决了金融资金运行中的一些原始问题,使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和业务发展的方向。 以传统的银行业务为例,银行信贷业务既是其发挥货币保管和结算功能的必然结果,也得益于银行信贷业务具有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的作用。也就是说,银行信贷在金融资金运行中存在的基础一方面是原始业务的自然派生,另一方面则是归因于信息传播的不充分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信贷业务克服了金融资金运行的障碍,其宏观和微观效益都是显著的,但是,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投融资双方各自利益的割让,因为,银行是靠存贷款利差维持运营的。因此,间接融资相对于直接融资而言是一种较高级的形式的说法,只在一定技术、市场条件下是对的。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本性驱动下,只要技术条件、市场条件许可,投融资双方必然会谋求直接的联系,亦即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会使间接融资方式被直接融资方式超越。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从市场机制的方面证明了这一点,信息技术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当然,技术进步对直接融资方式的支持并不意味着对银行信贷职能及间接融资方式的全面否定。这是因为,技术进步与金融业的行业管理和制度规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个人直接融资的管理不放开,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长期信贷就还得找金融中介机构获得;只要结算业务仍由商业银行垄断,这些商业银行就应发挥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和创造派生存款的功能……。互联网对商业银行职能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衍生职能的弱化上,并不直接影响原始职能。或许我们可以推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能会令商业银行的经营返璞归真,再现结算业务的核心地位。这是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一种自然选择。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也会影响到直接融资方式中的金融机构。在证券交易市场中,有关订单驱动系统和双向报价驱动系统优劣评判一直难有定论。订单驱动系统是通过一定的交易系统,将条件相当的交易双方直接匹配,在众多竞争者中,成交者分别是买方中出价最高者和卖方中要价最低者,既体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中间也不存在效益的泄露,点对点的电子自动交易系统更在高效、防止经纪商欺诈等方面为它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该系统对有行无市、交易过度火爆或过度疲软等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双向报价驱动系统中,做市商负责维护市场秩序,有助于保持市场的持续和稳定。但是,不要忘记,,做市商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商,盈利仍是其首要目标,其盈利方法类似于商业银行,来自双向报价中的递、要价差。因此,做市商明显是一个有成本的中间环节,并且,由于做市商在双向报价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垄断性是可以肯定的。其实,订单驱动系统的问题仅在特殊的市场时刻才会出现,而并没有实证结果能证明在这种特殊的市场时刻双向报价系统的运行优于订单驱动系统。 我国采用的电脑订单驱动系统在1996年12月16日曾出现过有行无市的景观。15日晚,人民日报就市场过热问题发表了言辞强烈的社论,广大投资者深感问题的严重性,16日一早便纷纷挂出了卖单,在几乎没有买单进场的情况下,交易系统陷入了有行无市的尴尬境地。但在国外以做市商系统为主的市场中,也不止一次出现过崩盘。因此,做市商系统的优势显然不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 金融资金运行对高效率的内在追求和技术进步支持订单驱动系统这一点,应该在我国证券公司确定经纪业务发展战略时引起足够的重视,证监会在发展国债市场、创业板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时,也应象发展股票市场那样,发挥我国市场的后发优势,直接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不必亦步亦趋地尝试西方金融市场发展中的各种制度安排。 3.监管者的对策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这一点,给监管者提出的基本问题就是监管者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是否需要调试?高效率为监管和调控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政府介入和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合理依据在于市场机制在很多领域无效或缺乏效率,即“市场失灵”。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价格反映信息的速度和程度的提升作用,有助于“看不见的手”发挥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因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弱化对政府监管和调控市场以弥补因信息不充分而产生的市场失灵的需求。但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和共享性,给监管者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加强规范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的建设?信息任意泄露和传言横流同样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管制(也管不了),而在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更加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设想由监管者代表政府为社会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作为市场信息的初始发布点。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1999年年报已经被要求在指定的互联网网址上登载,就包含了这种思路,只是在技术和内容上还有待完善。 在金融资金运行的监管机构中,中央银行的监管手段最为齐全,不仅有行政手段,还有经济手段,加之它可直接控制货币发行,因此,在我国学术界一直有人在依据金融资金的内在联系,试图寻求中央银行调控全部金融资金(不仅是银行借贷资金,还有证券市场、民间借贷资金)的途径。然而市场效率的提高对政府经济干预需求的降低作用,有理由让我们对中央银行职能重点及其货币政策的前途发出质疑。如果政府职能的重点将因技术进步发生转换的话,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职能机构之一的中央银行也不会例外。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其职能重点和发挥作用的途径也应该发生转移。网络货币和网络信用的发展,是否将打破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地位的下降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化,是否将更加弱化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信贷需求?中央银行要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和如何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代理国库的职能可能是因技术因素而改变的最少的一项,在任何情况下,理财都是必要的。如此说来,我们是否可以探讨弱化包括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在内的监管者对金融资金运行主动干预,让监管者退回到“守夜人”的角色中去呢?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货币政策带来的问题除了与中央银行相关的地位和作用的改变外,还可能会给传统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带来问题。例如,货币供应量将更难以进行数量界定和统计,从而动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地位。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再是可靠的调控目标,它的替代品是什么呢?美国已经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重新确定为利率。但是,正如我们在下一部分将要谈到的那样,在互联网时代,金融资金运行的特征将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金融交易的价格自然也将是个性化的,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或基准利率的提法是否会失去意义呢?原则上说,高效率加上新的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出现应该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新的时代特色,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此外,互联网技术既有助于金融资金运行的开放式发展,也为金融的国际化监管提供了技术便利,从而使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突破国界的限制。当我国监管者正倍感加入WTO后金融开放给市场监管带来的巨大压力时,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四、如何认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引发的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对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如前所述的影响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地位和所占比重;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支持和在线商务的发展,促成新的金融资金运行的组织实现方式――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 在技术因素相对稳定的时期,我们对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不同金融机构在金融资金运行中所起的作用上。我们习惯于从金融中介机构在媒介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出发,把金融资金的运行方式划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这两种融资方式在融资性质、流动性、可控性和对经济运行的适应性上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各有自己适用的领域。影响融资结构的外因主要有市场发展程度、经济的增长水平(特别是收入增长水平)和国家的调控能力等。 直接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它为长期性金融资金融通提供了多种流动性强的选择,从交易双方的收入和付出来看也是直接的,漏损极少,价格的客观性较强。直接融资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低效率。互联网技术引起的信息公开化和金融机构服务功能的增强,有助于直接融资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间接融资的优势在于它为短期资金融通提供了便利,而且从传统的银行信贷的萌芽看,间接融资是作为货币保管业务的一种衍生品出现的,属于典型的动员社会闲置资金的行为。因此,只要银行还继续办理结算业务,间接融资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不过,互联网技术对投资直接化的促进作用会导致银行资金来源的短期化,从而对银行信贷业务提出高流动性的要求。而在网络经济时代,存款货币银行的结算业务是否会受到来自网络机构的威胁?创造派生存款的功能是否仍由存款货币银行垄断?这些并不是技术问题,只要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不发生变化,即使技术实现不成问题也没有用。 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影响金融资金运行方式方面,最具魅力当属它所带来的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出现和普及对金融资金运行具体将产生什么样的革命性影响尚难以估量,因为,金融资金在线运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交易实现过程的自动化、实时化,更在于它可以将金融从业人员从繁杂的、重复性的脑体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创新,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凸现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在保持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电子技术时代的标准化特征将被个性化、人性化特征所取代,社会经济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姿,人的需求将获得极大的满足。 当然,对未来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也要做理想与现实的区分,因为,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出现和普及除了技术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它在美国这样的计算机、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国家尚初露端倪,在我国自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应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从50年代起就开始使用脱机式电子计算机,60年代银行业务的联机化就开始了。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已经为金融业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客户服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金融业自80年代起开始推进金融业务的电算化,但是,受人力资源知识结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约束,金融电算化的业务、地域等的覆盖面扩大缓慢、发展缺乏深度。事实上,当前我们很多著名IT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的电子化解决方案,都是西方国家六七十年代时解决的综合业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等。在我们真正体验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资金运行的革命性影响之前,无论是投资者、金融机构还是监管者都还需要做大量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结束语 计算机是一种革命性的生产工具,它的潜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获得空前的释放,无论是经济发达还是经济落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领域都难以回避它的影响。密切关注、积极参与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 [1] 本文选择“金融资金运行”这一概念来探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是受中国人民大学周升业教授有关“金融资金运行”的研究成果启发的。 [2] “谨防来自电子谣言工厂的产品”参考消息,2000/5/18。 [3] 刘晓兵,宫玉松《基金走向新时代》,中国证券报2000年5月20日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