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jpg (48432 bytes)

返回

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几点建议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及中国经济结构自身存在的矛盾的双重诱因,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巨大挑战。以下就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外贸的现状及提高出口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第一部分:背景

一、中国外贸出口现状:

今年1-4月,我国外贸进口一改连续几年的沉闷局面,实现大幅度增长,但出口出现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减少近100亿美元。进口由下降转为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需求回升和打击走私的良好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从供求平衡的角度来看,如果出口没有相应增加,海外净需求将迅速减少,并抵消部分内需增长的效果,对GDP增长率产生向下拉动的作用。此外,出口下降造成的开工率下降可能导致出口型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增加。由此可见,今年对外贸易从一开始就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今后的走势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开局不利,今后一段时期将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如果说1季度的出口下降作为1998年持续走低的延续早在预料之中的话,3月下旬以来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特别是5月8日焊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的罪行发生之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继续依靠对美、对欧出口快速增长带动的可能性降低,外贸增长在原有困难的基础上又开始面临新的考验。今后一段时期内,形势的发展将更加严峻。预计今年上半年出口的下降幅度可能达到8-10%。

中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99年初欧元的启动。

近年来,中欧双边贸易正常发展。1998年,我国与欧盟贸易的稳定发展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柱。据海关统计:1998年中欧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88.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我国出口2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1%;进口207.2亿美元,同比增长7.9%。

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启动,将对中国与欧洲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欧元启动将使我国对欧贸易结算更加方便和简单,减少中欧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等有利因素,但亦应看到,欧元启动对我国与欧盟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和低估,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1) 欧元的启动使欧元区的商品流通更加自由,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内部贸易发展越来越替代了区外产品。

(2) 欧元启动也将促使欧元区产品结构加快升级换代,使我国向欧盟出口的产品,尤其是轻工业品、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将会遇到更为激烈的竞争。

A. 来自南欧国家的竞争

南欧国家很多轻工、纺织类出口商品与我国商品相似,欧盟为加大对这些国家的经贸扶持力度,势必将抵制和排斥外来同类产品;

B. 来自中东欧国家的竞争

中东欧国家2/3的贸易是与欧盟进行的,欧元启动后这些国家的货币将更紧密地靠向欧元。

C. 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

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类似,同类产品比例在25%以上,也使我国对欧盟出口竞争压力增大。

2. 我国出口商品将面临价格挑战

欧元启动将使欧元区市场和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也将使我国出口商品定价简化,价格透明,企业不能继续实施差价销售。

3. 增加企业的转换成本负担

欧元启动将使我国企业在与欧盟的贸易中转换计价和结算货币,对财务和统计工作进行调整,更改计算机系统,使用欧元签订合同等等,这些措施均需企业付出费用和代价,这对从事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来说,将是很重的负担,甚至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4. 存在着汇率换算风险

我国企业在与欧元区及欧盟国家进行贸易活动时要密切注意汇率换算风险,尤其是在过渡期内欧元汇率不稳定时更要注意防范。

5. 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欧盟过去对我国产品采取的诸如数量限制、普惠制以及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还将继续沿用,甚至由于欧元启动后价格透明度提高,欧盟更容易找到对我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指控的借口;同时,欧盟规定的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也在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壁垒。

中国外贸面对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中一些有利因素的存在。

目前,我国的出口也存在一些有利条件。第一,世界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国际市场需求将有一定上升。IMF和OECD的最新经济形势报告也都强调了这一点。第二,东亚地区对我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形势好转,1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8%,对韩国出口增长13.8%,对日本出口下降幅度也缩小到0.2%。再次,国内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主要商品退税率上调等导致出口成本降低。第三,国际社会普遍对我国给予支持和声援,我国争取加入WTO的努力,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贸易环境。有些有利因素、特别是市场需求扩大因素下半年将表现得更加明显。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已经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这一事件对于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经关系将产生什么影响,还将取决于事态的发展和北约的行动。但是,由于中国在维护主权等原则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由于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方针、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愿望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认识与理解。将可能使这一事件的不利影响限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对美、对欧洲的出口在今年晚些时候仍有可能出现一定转机。

与此同时,中国外贸今年无指标。

与往年年初中国必然提出当年外贸进出口额指标不同,今年中国的外经贸工作会议没有对进出口额和利用外资提任何具体的数字指标。人们将不会再像去年那样为出口是否能增长“百分之十”而忧心忡忡,也不再为完成了某个预期指标而沾沾自喜。没有指标并不等于没有目标,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外经贸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外经贸的目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力争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保持利用外资的相当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准。

应当承认,去年初中国提出外贸出口增长“百分之十”,有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估计不足的因素,但也不可否认,指标的提出对外经贸业内人士奋斗到去年的“最后一分钟”,力保外贸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起到了鼓气的作用。今年中国外贸出口没有提具体指标,反映了主管部门对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过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中国出口的严峻性和艰巨性,有较为清醒认识,行动上也更趋务实;同时也表达了他们既重视数量增长,更注重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意愿。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面前,中国政府提出要启动内需,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外贸出口与消费、投资一样,始终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江泽民指出:“强调扩大内需,并不是说对外贸易不重要。”朱总理也多次强调对外经贸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最近透露,今年中国扩大出口的主要计策有:

--进一步开展带料加工,即通过转移部分加工项目到海外投资,促进中国原料、设备和零部件出口。

--实施名牌战略,推动明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赋予更多有实力的企业以自营进出口权。

--赋予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出口权,使之成为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扩大与外国大型连锁店的合作,通过其发达的销售网络,推销中国商品。

--政府在税率、利率上给予扶持。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数次降息减轻了企业负担,国家日前又宣布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特别强调了“科技兴贸”战略。他的前任吴仪曾经有个比喻:“中国出口五千万双鞋到法国,才够换回一架空中客车。”石广生认为,这种靠增加出口数量的做法,在中国外贸出口基数很大的今天,已是难以为继,必须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上述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对外贸的一种新的认识,在一味追求指标数字的后面,看到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更深一层的诱因。

下面就从中国经济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一下中国对外贸易所处的大环境。

二、中国经济现状: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增长时期后,遗留下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财富缩水。”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和不景气的宏观经济已经令企业充分感受到了微利时代的痛苦。更为可怕的事情是,随之而来的财富缩水可能会使一些资产负债结构不佳的企业在一夜间破产。也许正是在经济高涨时期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导致对财富的普遍高估,从而必须今天再来咽下财产缩水这枚苦果。

所谓“资产价格”,就是市场对资产的定价,定价的依据就是资产的盈利能力,方法是企业利润乘以当期银行利率的倒数。举例来说,一个年创利润100万元的企业,在市场利率为10%的时候,其资产价格为1000万元,其内在含义就是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当于1000万元货币存在银行里的产出。很显然,如果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到10万元,而银行利率下降到3%,那么这个企业的资产价格就只剩下333万元了。

这个例子也许正是中国企业最近两三年真实情况的缩影。资产价格的巨大波动其实正体现了市场的无情,这就是市场经济规则,它与你的购买价格或是账面资产都没关系,市场现在承认它是多少,它就值多少。

这个经济学概念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是帮助人们来理解企业的价值,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仅靠自有资产滚动发展,资产缩水也只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或一个项目的投资中含有负债,那么问题就变得严峻起来。很简单,负债不会随着资产缩水而变得少起来。因此,一个原来负债率为50%的企业,如果资产缩水超过50%,那么很可能一夜之间就资不抵债了。已习惯于依靠速度出效益的中国企业正在面对市场低迷和财富缩水的双重挑战。

企业能否受宠于市场,今年尤为关键。因为在整个经济规模处于扩张区间时,最差的生产者也可以挤进来分一杯羹,只不过是分多分少的问题;但现在,甚至中等或是较优秀的企业稍有不慎,也可能被挤出市场。近年来,价格战愈演愈烈,并且从原有的几个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转向各个行业间的一场场乱仗。更需引起重视的是,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对银行贷款的强烈依赖,一方面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从而资产持续缩水一方面债务负担沉重。因此,一旦现金流量不足而出现支付危机时,资不抵债将带来融资能力尽失的尴尬场面,破产也就无可挽回。

一段时间以来,折在房地产和一些重大投资项目的企业纷至沓来;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持续走低;曾创下十几年连续全行业赢利的零售业却在一年里支撑不住,大商场屡屡倒下;各类企业都在价格战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而银行则袖手旁观,几乎都找不到好的企业可以发放贷款。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市场正在对“泡沫经济”时期的虚假繁荣实行清算。尽管有人认为此时正是入市的最佳时机,因为资产状况不良的企业其价格也低,但首先,还是需要关心一下谁能最终挺过去。

而中国在受制於外围经济环境及内部消费重振困难时期,今年头几个月的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及国内消费等几个主要的经济指标均差强人意,带动整体经济趋向疲软。

因国内消费不振,中国政府动用财政手段,在固定资产方面投入巨资,希望能为“固化”的整体经济注入活力,然而受制於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加之出口下滑、长期的投资结构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未来二、三年间的中国的整体经济将以调整为主,这是别无选择的。

在未来的三年内,中国的经济将有三种发展可能轨迹,其一是九八年经济发展的继续,那将是一个低增长的徘徊状态,可以说,这种经济表现持续的机会很大;其二是低通胀下的低增长,主要表现为下岗、就业压力过大,需求拉动太大,推动国家财政投入的拉力增大,出现这样经济情况的机会有四成左右;第三种是较高通胀下的低增长。

出现这样的机会主要是受制於对国内经济状况及国外环境的分析基础上,从表面上看,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後,该地区国家货币贬值对中国的出口构成压力;此外,中国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外来投资及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三成以上,然而占外来投资企业的大多数及对外出口的大多数分布於来料加工型企业,这类低效率、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占了整体外贸出口的六成,极易受到外部环境恶化的冲击。

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实行的是高投入、高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出口肯定受到不利影响;再加之在对全球经济的考察上可以看到,在本质上,西方国家根本不会让中国发展,也不希望中国真正获得发展。

至于人民币贬值的问题,此话题争议已久,而且人民币贬值与否也被西方国家当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话题,然而从经济发展上来考察币值的升降显然更具有理性的意义。

人民币贬值与否并不能简单有一句话贬或升来表述,必须分别加以分析。首先,人民币不贬值主要基於的考虑到以下三点: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後吸引外资的三分之二来源於港台地区,这些外资多属於中小企业,以急功近利为经营特色,这些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外来投资在长远来看不利於国家的发展,需要对这种投资结构作出调整,然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这些企业受到的冲击最甚,他们强烈感受到人民币不贬值所带来的压力,因此,基於长远的经济发展考虑,人民币不贬值是有利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战,出於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需要,人民币在近期也应维持相对稳定,以利改革顺利推进,出於国际政治需要,基於东南亚、东亚经济的稳定,人民币币值稳定是一个重要的信心支持,也支持不贬值的论据。

然而人民币贬值也有其支持原因,总体上来说,基於社会稳定和就业压力沉重的考虑,人民币在未来两三年後必须贬值。货币贬值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这一大局做出保证,此外,基於当前外贸领域的危机,人民币值稍贬也是允许的,不过人民币贬值十二个百分点将可能是一个最终上限。

对於目前中国利用外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究其实系外资的结构调整需要。中国的外资六成集中於低成本、低技术档次,而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又有六成来自低加工型企业,这在长远上十分不利於中国的经济发展。

关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问题,由於国有商业银行所推行的贷款内控措施,不愿贷给国有企业,怕出现不良资产,转而将资金贷给中国的外资企业。以上种种将导致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用中国的钱、中国人、中国的优惠政策,打败中国的企业,占领中国的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这是必须关注的新现象。

展望中国的利用外资前景,在九二年以前,中国吸引外资的与外债是基本持平的,九二年以後,吸引外资持续超过所借外债,而九八年开始,情况又有改变,预期未来,中国吸引外资将不可能再有大规模的增长。

另外,由於中国的外贸出口不畅,再加之加入WTO的需要,使我们再一次关注起国有外贸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所具有的生命力还有几何。

目前中国的外贸公司现状是,外贸公司的不景气已经多年,做为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目前外贸公司人才大量外流,既带走了不少固定客户,也严重削弱了外贸公司的竞争力。一方面,随著进出口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外贸公司没有产品、内部成本控制和管理落後,再加上多年来累积的经营矛盾和经营不善,已使这些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其市场生存能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中国外贸公司与国外同行有著较大的差距,规模小、管理差,一旦加入WTO,现在中国的外贸公司将不具备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实力。

其实在现有情况下,外贸公司正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死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立足於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对国有外贸公司进行调整,其中上规模是一个办法。其中之一,便是靠行政的力量,对外贸公司进行整合,这是一个权宜之计,因为不这样,中国外贸公司的发展速度是跟不上国外同行的,然而这个整合的实施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首先按专业化分工对外贸公司进行调整,关注到内部产业的关联性调整,并健全外贸公司内部的决策机制。另外,外贸企业内部管理也必须有质的提高。

第二部分:促进外贸出口的结算平台

一、物资“银行”的涵义

从狭义角度讲,物资“银行”是专门从事以物资为经营对象,通过解决企业之间不断勾连的“三角债”,达到物资的良性流通,从而推动资金的良性周转,获取经济效益的“银行”。 从广义角度讲,物资“银行”包容了资本服务、金融配套服务、综合商社等多重意义,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即是为物资与资本的矛盾的解决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忽视市场调节,生产结构不合理,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弱,造成大量产品积压,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企冗资。这些沉淀的物资、资本为物资“银行”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储备金”。就好比人们在一般银行的存款,物资“银行”的“储备金”应该说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准备了不少,但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投资管理,因此无法产生利润回报。那么,物资“银行”的任务显而易见就是要解决好这些“储备金”的投资管理。

二、物资“银行”的运作手段

在企业的“三角债”形成的过程中,由“债务链”穿起了一条“物资链”。如何使这条“物资链”盘活?如果跳出中国市场的小范围,放眼国际市场的大空间,思路也将豁然开朗。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行嫁接,将国际资本与国内产能进行接轨,不是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吗?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招商引资,其中的运作程序均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并且是随行就市的,因此其中会用到多种金融工具、贸易方式等手段,但最根本的也只有六个字,即“订单、信息、资本”。掌握一流信息,争取稳定订单,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解决资本与产能的矛盾。

而订单的产生还需要对产品结构的深层次的挖掘,即纵向发展,向上下游产品要效益。从原料棗粗加工产品棗深加工产品棗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其间产生利润的环节很多,但最高利润回报总是来源于高附加值产品。停留于粗加工阶段的贸易链抗风险能力较弱,获取利润机会较低,一般靠规模效益取胜,而中国的现状是中小企业太多,大型、超大型企业较少,规模上不去,效益无从体现。

以下就铝系列的具体运作实例作以说明物资“银行”的运作模式之一。

铝系列运作流程图(与荷兰合作银行)

bank_material_1.gif (17053 bytes)

注:

1. 烟草商(现金富有者)通过中国的银行给FOTIC进行融资.

2. 氧化铝供货商将氧化铝运至可尼德保税仓.

3. 荷兰合作银行就可尼德保税仓中的FOTIC的氧化铝提供融资,比例如60-70%. 氧化铝相对于铝锭套期保值的价格应提供.

4. FOTIC将LME注册铝锭从工厂运至可尼德保税仓.

5. 收到铝锭后,银行将氧化铝交与工厂生产铝锭,并提供铝锭的融资款,比例如80-90%(取决于套期保值的价格)。

6.a.b.氧化铝加工成铝锭后有一部分会继续加工成PS版\轮毂\铝箔.另一部分铝锭会留在冶炼厂以便氧化铝串换氧化铝.

7. FOTIC将存放在仓库中的PS版\轮毂出售给"信誉好可靠的"日本公司.

8. 日本公司开信用证给荷兰合作银行付款.

9. 一旦L/C付款给银行,银行将给可尼德发放同等价值的铝锭的指令.

10.a.b.可尼德将放铝锭给加工厂进一步加工成铝箔\PS版\轮毂.

11. 铝箔将大部分销往国内的烟草商,烟草商会对购买氧化铝提供融资.

上述过程通过国际仓储货运集团(荷兰可尼德仓储货运集团)及外资银行(荷兰合作银行)的引入,完成了中国物资与国外资本的嫁接,资本在产品的深加工过程中获得了增值,同时国外资本也得到了可靠的保障。这种仓储融资方式,对于盘活国内一些积压商品,将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论述的物资银行的运作方法对理解物资“银行”理论只能起到管突窥一斑的作用,由于物资与资本属性的复杂,对于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无一定式,只有掌握了运作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物资“银行”的服务及其资本运作的追求

简单的说,物资银行的服务就在为一切从事经济工作的部门、个人,以及不同行业、产业的经济单位提供一种追求成本最低化的服务。假如说成本为分母,那么追求分母为零的过程就是物资“银行”的服务。

资本运作在物资银行的运作概念中,始终追求的原则是:“零加零等于壹”的公式,或者说“壹就是多”。不同行业、产业在通过“订单、信息、资本”进行嫁接后,就会产生资本运作的另一系统棗新的利润增长回报系统。而这一系统的运作过程就叫做“零加零等于壹”或者“壹就是多”。

对于生产型企业,产、供、销构成这一类企业的主要运作形式,而物资银行在对于这一类企业的服务中,则始终以遵循给资本寻找回报和平息资本风险的原则,来从事供应系统的多元化支付形式的设计和销售系统支付能力的培育。对于生产系统,则一般选择稳定回报的方式给资本以合理安排。

重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追求高附加值,选择不同市场背景的各种需求,在文化差、区域差和国际差中,创造市场和创造性地解决成本问题是物资“银行”市场再发现、利润再创造的重要工作之一。

追求资本的良性有机运作,系统科学地选择产品、市场、价格、产能、产权、资源、成本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合理配置,就是物资“银行”“零加零等于壹”的一大特色。

四、物资“银行”的立体式外贸结算平台

在目前东南亚地区经济不是很景气,通缩表现突出的情况下,单纯的现买现卖已使许多企业步履维艰。如果没有立体式的思维模式,不能够在市场价格接近或低于成本价时提出战略性的贸易模式,将很难成交。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网上电子贸易(eTRADE)平台及丰富的供求信息,为不同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价格搓合及结算服务平台,将会更有成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借助财务、金融、商品等多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在看似非关联的行业、领域的不同轨迹中,寻找合适的切点。物资“银行”理念可以为这种服务提供一定条件,形成立体式的外贸结算平台。

第三部分 总结

1999年,中国外贸若想走出低谷,须注意以下三点:

A、开拓市场,扩大经营主体;

B、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C、提高立体式贸易结算平台意识

一、机电产品已成出口主力军

1999年机电产品出口主要实现五个转变:

A.出口产品结构由中低档为主向中高档转变,扩大成套设备与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的出口;

B. 企业组织结构由中小企业转向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

C. 经营形式从外贸收购制为主向外贸收购和代理、生产企业自营等多种形式转变;

D. 出口方式从单纯货物出口向货物、国际工程承包、境外散件装配、国际工程承包、BOT等多种出口方式转变;

E. 市场结构由单一的传统市场转向多元化市场。

二、相关政策

为推动机电产品出口,外经贸部制定了指导方针,即:

(1) 大力调整商品结构,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出口经济效益;

(2) 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方针,抓好重点出口企业,重点商品和重点市场,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办散件装配厂,发展带料加工出口;

(3) 加强进出口结合,以进带出。

三、出口市场亟待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市场集中度较高,占我国出口总额1/3和1/4的机电产品与纺织产品,均有75%出口集中于美国、香港、欧盟、日本4大市场。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高度集中的不利方面已开始呈现。这使得实施多元化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存在市场开拓成本高的问题,但从性能、特点、价格等因素考虑,我国商品在拉美、非洲、中亚、东欧等新市场的前景仍是明朗、广阔。

纺织产品:70%的出口增量来自新市场

据国家纺织工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7月份,我国纺织产品出口253.30亿美元,同比增长5.96%,净增14.24亿美元。其中:对拉美、非洲、独联体、大洋洲等非传统市场出口43.22亿美元,增长33.93%,净增10.95亿美元,占纺织产品净增总额的70%。净增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港澳地区(1.91亿美元)、美国(1.68亿美元)、欧盟(1.46亿美元)。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了2.12亿美元,对日本和东盟8国的出口分别减少了0.45亿美元和0.47亿美元。

机电产品:17%的出口增量来自新市场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统计资料,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301.15亿美元,同比净增45.43亿美元,增幅达17.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大幅增加)。今年1--6月,我国对美国出口70.24亿美元,增长27.4%,净增15.11亿美元;对欧盟出口56.91亿美元,增长42.9%,净增17.08亿美元。欧盟、美国的净增额共计32.19亿美元,占全部净增额的71%。

非传统市场增幅令人瞩目

对中东出口7.76亿美元,同比增长43.49%,净增2.35亿美元; 对南美洲出口8.61亿美元,增长37.14%,净增2.33亿美元; 对非洲出口7.35亿美元,增长46.99%,净增2.35亿美元。 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净增额超过1亿美元包括:日本(3.47亿美元)、台湾(2.54亿美元)、香港(1.17亿美元)、墨西哥(1.03亿美元)。对韩国的出口减少1.3亿美元,对东盟的出口减少0.77亿美元。

尽管新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仍无法与传统的4大市场相比。但从长远看,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新市场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现实的选择是:深度挖掘传统市场与大力开拓新市场同时并举。

四、在上述几方面平面运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不同经济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在不同商品、行业之间找到必然的联系,从而拓宽思路,形成立体式的全方位外贸出口运作战略。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