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蓝海长青智库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资讯平台》 2017年12月06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编者按
2017年12月6日14时30分,国防科工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国防科工局龙红山部工程师,就《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进行了全面深入解读。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资讯平台,根据现场录音整理龙红山总工程师的发言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军民融合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明确的发展方向。今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12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这个《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
《意见》分为八个部分共31条,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其余七个部分围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一是进一步扩大军工开放,推动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扩大军工单位外部协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准入退出机制,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二是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基地和设备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加强军工重大试验设施的统筹使用,推动技术基础资源共享,健全完善信息发布和共享制度,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促进军民技术相互支撑、有效转化,推动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管理制度,加大军用技术推广支持力度。四是支撑太空、网络、海洋等重点新兴领域建设。五是推动军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发展典型军民融合产业,培育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增长点,以军工能力自主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军工经济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拓展军贸和国际合作。六是推进武器装备动员和核应急安全建设。七是完善军民融合法规政策体系。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涵盖核、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等多个行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提升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水平、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成效,促进了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同步提升。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取得新成果,一大批重大工程引领国家科技进步;军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军工高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高;“民参军”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许可的主要单位中,民口单位已超过三分之二,其中优势民营企业占比近一半,“民参军”层级已经由一般配套产品向总体和分系统提升;军民资源共享不断深入,一大批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一大批军民技术和产品实现双向互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和障碍,主要表现在顶层统筹不够、军工开放不够、资源共享不够、成果转化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需要把握的问题及举措
针对这些问题,《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以推进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为目标,紧密联系国防科技工业实际,提出具体的举措。主要把握四点: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民参军”、资源开放共享、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军民协同创新等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发力,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二是坚持发挥国家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政府主要在政策引导、制度创新、资源统筹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公平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三是强化协同推进,在推动军民融合、实现强军目标的过程中,既要继续发挥军工集团和军队科研院所的主力军作用,又要调动中科院、高等院校、民口国有单位和优势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四是注重政策措施的实用管用和可操作,大力推进各方认识一致、当前急需且能够先行推进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措施可落地。
目前,《意见》中的许多政策措施正在同步启动和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化改革破除融合障碍,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融合活力,坚持共用共享释放融合红利,坚持协调联动形成融合合力,围绕《意见》提出的七大方面工作,务实推进实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推动军民融合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附:国防科工局领导回答记者提问内容
1
人民日报记者:关于军民融合的话题,大家都非常关注,那么我想问一下,您是如何评价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现状。
龙红山: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各个部门,军队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可以说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现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
一、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一是主要成果概况。首先,是“民参军”迈上了新台阶。我们修订的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的许可目录,这是一个门槛的问题,修订的许可目录比原来的目录缩减了62%,应该说准入的门槛大幅度的降低。目前我们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主要企业里面,民口已经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中优势民营企业占总数接近了一半,说明我们“民参军”的企业数量不断的攀升。同时,除了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外,我们“民参军”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不断的提升。而且承担任务的领域和层次也不断的拓展,民营企业过去只是承担一般的配套产品,现在已经在向系统级,个别的民口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承担了总体的任务。而且一些民营企业在微小型、无人系统、微纳米等前沿领域也逐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军民资源共享方面也取得了好的成果。我们分三批向社会发布了三千多项国防科技工业的重大试验设备和设施,民口可以来使用我们的设备。另外我们还开放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国防特色学科实验室。这两种实验室的开放也受到了社会科技界的广泛欢迎。同时军队和政府部门都开通了军民融合信息共享的网络和平台,军地联合举办了三次军民融合的高技术成果展,工信部和我们已经连续两次举办了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这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应该说军民技术、产品双向互动和对接的渠道初步建立起来了。第三,军民融合的重大工程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上个月,我们一箭三星,北斗三号送上去以后开始全球组网,现在我们的亚太区服务的精度已经达到了米级。今后,定位方面不仅能够知道我在哪,而且能够准确定位,知道你在哪。同时即使没有移动通信的条件下,也能够发信息。
二是主要突出成果。我想这也是总书记讲我们要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还有大家熟悉的嫦娥三号,实现了首次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月面的自动巡视探测,还有我们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非常圆满的完成。还有我们发射了高分四号,这也是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目前已投入使用。过去这类卫星都是绕着地球转的,所以你要回过头来再看这个地方的话,要绕一圈以后再看,但位置还是不一样,是漂移的,所以要看一个地方,要好几次。现在我们几乎是一种凝视状态,就像有关专家讲的,可以盯着看,这方便了很多。另外,大家知道我们的大飞机C919也实现了首飞,新一代的大型和中型的运载火箭也是顺利完成了首飞,还有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专项,也取得了很多的重大的技术突破。另外大家熟悉的华龙一号也是军转民的产品,我们完成了自主设计,正在建造过程中。它属于第三代核电技术,目前,全世界第三代核电还没有投入运行的,只有在建的,也说明了我们走在了前面。其他的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给大家讲了,包括高温气冷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等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我想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一个方面突破了核心的技术,同时也带动了国家科技实力的整体提升。
三是高端支柱装备。同时我们军工高端装备的快速发展,也有效的支撑了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
四是科技协同创新方面也初步显现了成效。军地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意识显著增强,我们传统的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与社会上的高校,民营单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高端人才,成立了很多的创新联盟。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些联盟也取得了好的科技成果,有很多的成果也运用到了我们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这个成绩也是非常大的。这些创新联盟,特别是从社会上引进的高端人才,在一些前沿技术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包括了以太赫兹、量子、激光等等方面的协同攻关,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是成效明显。是我们军工融入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鼓励军工集团公司和地方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对接合作,建成了一大批高技术产业,落地很多的军工高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包括对就业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前我们军工集团公司的军民品的比重大概是3:7,军品占30%,民品占70%。70%的民品中,军工高技术产业占比也是逐步提升,现在已经超过了50%,未来我们发展的目标要把在这个50%提高到占整个军工经济总量的50%。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在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的过程中,我们继续推动传统民品的发展,包括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核能、高技术船舶,除了传统的以外,我们还发展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了卫星导航和遥感应用、海洋工程和科考装备,网络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等这些方面,这些产业增长很快,效益也很好,所以我们认为军工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应该说作用越来越重要了。总的来看,我们认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有很多的成绩,我认为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当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
一个是顶层统筹不够,我们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涉及到军地多个部门,分散管理,政出多门,各管一摊,资源配置和行政效能我认为还不是很高,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开放不够,军工相对封闭发展的状态还没有根本的好转。一个方面,我们军工企业不愿意把这些任务扩散到社会上的一些企业来承担,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军民科研生产的任务。
第三个问题是共享不够,包括军地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管理分散,利益分割,使得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军民资源也没有形成共建、共享、共用的机制。
第四个问题我认为是转化不够,我们军工积累了一大批的高技术成果,除了应用到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之外,我们这些技术往往是强调了涉密的因素,向社会领域的转化和转移方面还不够,比例还相当低。我们认为这个效益还没有发挥出来,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够,这个方面我们和国际一些军工强国相比,差距也比较大。
2
新华社记者:作为民营企业来参军的话,目前您认为还有哪些障碍,要怎么样破除?
龙红山总工程师:我们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民参军”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以及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但我们确实觉得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或者说障碍。
一、主要体现在这么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民参军”的任务渠道不畅。由于任务安排的惯性,以及我前面讲到了还有一些军工单位,他们考核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他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这个科研生产任务。我到江西的一个民营企业去调研,他也承担了一些军品的任务,他说这个来之不易。这些方面我们缺少政策和制度保障,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重点之一。
第二个是信息不畅,民口企业很难了解到我们军工企业的技术,或者是说产品的需求。对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订购的信息,过去很难了解到,现在装备发展部有全军武器装备采购网,一部分信息可以获得,但还有大量信息还是很难获取。同时,军工单位也很难了解到社会上的民口,民营企业的技术发展到了什么情况。应该说双方的信息互通机制,还没有在军民之间建立起来。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市场的准入制度还不够完善,准入的流程还不够便捷。目前我们实行的准入制度就是社会上通常说的“四证”,普遍反映存在着重复审查,办理周期长等等的问题。我想针对这些问题,按照国务院的意见要求,下一步我们确确实实要采取一系列举措。
二、下一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实施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面向全社会重新规划和布局我们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
进一步打破军民界限,不分所有制,对全社会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分类管理,真正实现同等能力同等对待这样一个目标。同时我们也要把军工集团公司的外部配套率和民口配套率,这两个配套率要纳入统计的范畴,引导我们的军工单位逐步培育市场,将一些配套任务更多的交给民口特别是民营企业去承担。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要主动适应竞争性采购的要求,积极构建有序的竞争环境,这是我们要下大力气的,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将推动系统集成商,专业承包商,市场供应商这三商的体系建设,这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通行发展模式。要制定总体单位开展分系统和配套产品竞争性采购的规则,要进一步营造良性的竞争格局,同时,我们要规范军工集团公司对民口,包括民营企业的收购行为。
第三个方面,是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国防科工局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审批和颁发,2015年我们对过去的许可目录进行了修订,前面我已经讲了,我们许可的项数压减了62%,目前我们正在着手进一步修订这个目录,进一步的压缩这个范围,减少许可项数,同时我们和军委装备发展部协商达成一致,要推动政府管理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与军方管理的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这两证的融合,前面有民营企业反映了重复认证重复审查的问题,通过军民融合的机制来解决,这些措施实现以后,会更加优化准入的流程,提高“民参军”的效率。
第四个方面,举措是推进军民信息的对接,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健全信息收集、发布和对接的制度,重点是要将收集的军品采购和配套需求的信息向民口发布,同时,也要由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收集的本地区的民口先进技术和产品信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军工和军队推荐。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考虑到我们军品科研生产与一般的产品确实不太一样,有其特殊性和敏感性,所以我们对技术水平、质量和可靠性、自主可控、以及保密等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国家也有必要设置一些准入的条件,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们知道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想请问科技创新,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有哪些具体的部署和要求?
张良瑞司长:国防科工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协同创新,2015年我们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意见》,从构建协同高效的国防科研体系等4方面提出了26条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意见》从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方面,进一步提出了下一步举措。
一个是建立与民口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发展需求、规划论证等方面的对接和衔接,充分利用好国家民口的优势科技资源和成果,服务于国防科技创新活动。
二是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目前,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意见,从创新管理、创新力量、创新链条、创新任务、创新资源、创新政策6个方面提出机制措施,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国防科技创新整体合力。
三是完善科技需求信息发布共享制度。目前,国防科工局近期将印发军工科研项目指南公开发布办法,通过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国防科工局门户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将有关的军工科研攻关需求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鼓励全社会优势力量参与承担军工科研任务,激发国防科技创新活力。这是第三个方面。
四是发挥国防科技创新基地作用。进一步优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体系布局,加强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协调,在新兴技术领域,视情依托民口优势单位布局国防科技创新基地。
五是组建国防关键技术创新联盟。重点针对全行业技术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问题,引导和支持军工科研机构与民口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着力开展跨专业、大协作协同创新。
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民口单位参与武器单位科研生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简明司长:所有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内的活动的单位都需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对军工集团公司和民口单位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按照相关规定,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应当先取得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和保密资格认证。同时,根据军队相关规定,还要取得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这就是大家所称的“军工四证”。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对于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内的活动的申请单位应当符合下列七个方面的条件:1.具有法人资格;2.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3.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条件和检验检测、试验手段;4.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技术和工艺;5.有经评定合格的质量管理体系;6.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7.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保密资格。因此,对许可目录内的大多数项目只要具备以上条件即可提出许可申请,但是对申请像您刚刚提到的战略武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以及火炸药许可的,申请单位应为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
5
中国日报记者:在解决这个军民融合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推进信息对接共享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龙红山总工程师:信息不对称,需求对接不顺畅,确确实实是大家反映的普遍问题,我们调研过程中很多的民口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这个问题反映的稍微强烈一些,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防科工局联合开通了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现在已经在运行。这个平台里面我们主要是收集和发布了军工系统的一些技术和产品的需求,包括了前瞻的科研需求。同时,我们也通过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收集了民口的一些先进的有军事应用背景的技术和产品。另外是我们军工技术成果转化和前面讲到的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开放共享的内容,都会放在平台上面,当然还有政策措施等各方面信息。
据了解,信息平台已经发布了三万多条信息,其中军民的供需信息有超过五千条,有三千多个企业、一万多个微信用户关注公共服务平台。另外,装备发展部开通了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主要是发布军队装备科研,定货方面的信息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下一步,我们想推动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方面是扩大这两个网站和平台的信息资源,提高这些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个是推进两网的融合,第一步我们要实现这两个网的互联互通,现在在两个网的对接上我们都是人工传输,下一步通过技术层面使两个网的信息能够共享,提高时效性。我想这个实现以后会更方便大家的查询,内容和信息也会更丰富。
此外,装备发展部、工信部、科工局、全国工商联几个部门连续举办了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成果展,以后要每年举办一次,同时工信部和国防科工局等部门继续举办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每年编制和发布“军转民”目录和“民参军”目录,我们会继续做好这个方面的工作。
我认为对于民口企业来讲,要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首先还是要对自身的技术和产品的优势进行分析,看你有哪些优势,了解符合自身条件的潜在军事需求,明确你能干什么,然后再找地方国防科技工业部门,通过他把你的需求转化到公共服务平台上,这样的话让军工和军队的单位能够了解到你有这个方面的本事,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你还是要主动的和军队的有关单位和部门沟通联系,告诉别人你能做什么事情,你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别人才能了解你,才好推进下一步的合作。我觉得还是要主动一些,起码看看你自己能不能干,愿意不愿意干这件事。因为军工的事情不能说今天干,明天不干了,要干的话就要长期干下去,我们的特点就是这样,一旦定型以后就一直用你的了,不能变了,再变的话我们又要重新弄一轮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论证,很复杂。这是双方需要沟通的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你要在装备采购网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两个网站注册,不注册的话进不去,也查询不到信息,我们的信息分成两类,一类是涉密信息,一类是非涉密的信息,非涉密的信息在注册以后就可以从网站上查询到,对于涉密信息我们开设了涉密的查询站点,主要是在有关的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机构去查询,这也会便于你尽快参与到装备的科研生产。
6
经济日报记者:下一步我们如何利用军工项目的优势来带动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如何让军工产业更好的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张良瑞司长:这个问题很有意义,也是各方面高度关注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国防科技工业在长期武器装备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也培养了一大批的高端人才,同时为保障科研生产也配有非常先进的仪器设备,但产生的先进技术还没有能够充分发展到民用产业,很多的科技成果依然处于沉睡状态,没有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军工集团公司的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有限。为此,在《意见》里从完善军工科技成的管理制度、加大军工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和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举措,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完善成果转化政策、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解决军工科技成果不能转、不想转、不敢转的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后续的工作:一是开展《促进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若干措施的意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配套政策,把政策落地,切实推进成果转化;二是建设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提升知识产权便利化服务水平;三是实施军工技术推广专项奖励性后补助,对于可以向民用企业转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给予适当的后补助,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的资金引导作用,推进军工技术加速转化利用;四是继续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我们已经发布了三批,后续还要发布。这几年目录的发布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有的单位拿到了这个目录以后找了一个很好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
第二,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继续发展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飞机、高技术船舶和军民两用电子信息等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二是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方向,在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作为,推动形成具有军工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提供武器装备向国家安全的多个领域拓展,服务大安全、大防务产业发展。
第三,促进军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我国正在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的战略组合,大力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军工集团要适应、落实和服务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做好自身发展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的衔接,切实执行地区各项政策,加强与地区的技术协同和人才交流,积极把一些好项目落户,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国防科工局将研究设立一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以重点和典型地区为载体,开展军民融合政策措施先行先试的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试点以后我们再推行,不搞简单的跑马圈地和政策洼地,为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
7
北京日报记者:武器装备研发在民口企业需要取得哪些许可条件?
简明司长:《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申请单位在提出申请前,应当认真查阅许可目录,确认自身从事的军品科研生产活动是否列入许可目录,列入许可目录的才需要申请许可,未列入的无需申请许可。
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国务院简政放权要求,减少准入限制,2015年9月我局联合原总装备部印发并施行2015版许可目录,许可项目从1988项减少到755项,减少约62%,刚刚龙总已经介绍了,主要取消了部分武器装备一般分系统、配套产品的许可和武器装备专用原材料和机电设备的科研许可。此举有利于更多社会单位自由参与竞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和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有关要求,我们正式启动对2015版许可目录的修订工作,进一步缩减许可管理范围,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核心、重要的武器装备和涉及公共安全的枪支、炸药等危化品实行严格的管理,对市场机制可以调节的领域一律取消许可限制,切实做到“该管的管住,不该管的放开”,减少准入限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8
香港文汇报记者:意见中提出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改造,请问目前的军工企业的改造情况,对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改造有哪些?
龙红山总工程师:我觉得总体上来讲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程序、规定来执行的,但是考虑到军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比较敏感,涉及到国家安全,所以国家也有必要在安全、保密,能力的安全、完整、有效,军品任务顺利完成等等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制,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我们政府对军工企业的基本要求。在过去一段时间,国防科工局积极推动这项工作,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的沈飞、哈飞、大连造船厂、武汉造船厂、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等一批重要的军工企业都改制上市了。过去,我们推动上市主要是停留在配套产品的层面。现在,上述介绍的重点单位,也都上市了。
同时,我们也在军工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我们列了三批试点单位,跟发改委牵头的混改是同步的,也纳入到了他的体系,我们三批企业的总数量占到了国家混改试点总数量的40%,力度还是挺大的。军工集团和中物院的范围内有上市的企业108家,军工集团上市的资产占比已经从2010年的24.6%提升到现在的42.3%,如果扣除军工集团代管的事业资产以外,军工集团的资产上市比例,已经超过了50%,和其他的央企的比例相差也并不是很大了。
下一步,推进股份制改造,这也是引入社会资本推进资本层面的军民融合,我们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个方面,是要修订我们2008年出台的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分类指导目录,这是一个总的文件。这个文件,当时我们把军工企业分为四大类,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和国有参股这四类,分类也是跟世界上的一些军工大国和军工强国基本一致,这次修订,把国有独资和国有绝对控股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了,也就是说扩大社会资本参与的范围。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要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混改范围。
第三个方面,是要继续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军工企业上市,或者是说将一部分军工资产引入上市公司,同时从管理的角度,我们也要进一步完善军工企业上市的审查制度,对涉军单位改制重组上市,以及上市后的资本运作要进一步规范,要完善军工事项的审查制度,细化制定申报的指南,我们也正在做这项工作,围绕怎么申报,专门发布一个指南,这样的话为社会资本营造一个更加公平、高效的投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