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北京顺义共建军民融合产业园,承担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

 

摘自《卫星与网络》 2017年08月24日

  “哈工大顺义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于8月24日在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正式启动。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高朋,以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相关委办局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顺义区委常委、副区长初军威与哈工大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分别代表顺义区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了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

  “哈工大顺义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定位为产业植入和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落地平台,是顺义区被纳入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后,围绕军民融合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打造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军民融合产学研示范平台。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紧抓战略机遇,开展战略合作,启动“哈工大顺义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共建项目,以共建哈工大顺义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为起点,首批遴选哈工大在军民融合领域最具实力、最具影响力的10个创新平台及10余家企业入驻创新中心,引入了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创新中心预计承担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5—6项,必将产出一批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国内国际影响的技术成果。

  顺义是首都重点建设新城、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和高端产业基地。长期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5.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9亿元,均位居全市第5,工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1,占到全市的1/6。初步形成了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基础,临空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特别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聚焦“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引进和建设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中科院联动创新产业园、北京航空产业园、北京智能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北京第三代半导体联合创新基地等一批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以及总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7家,区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

  今年顺义更被北京市纳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中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承担起推动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首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肩负着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大专项任务。今天的顺义,已经成为首都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环境最优越、投资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

  哈工大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百年名校,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工程师的“摇篮”,多年来,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众多领域,均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标志性科研成果,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哈工大和顺义区在北京临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共建哈工大顺义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汇集了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特种环境复合材料、军民两用卫星等一流技术创新平台和哈工大金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集团、软件工程公司等一流科技企业,开启了哈工大与顺义区的良性互动,必将催生一批战略新兴产业、聚集一批创新资源,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走出一条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创新跨越发展之路,这既是双方落实军民融合重大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也是哈工大科研优势和顺义产业优势的有效融合,符合哈工大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有利于顺义在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助力。

  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哈工大充分发挥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优势,依托顺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新城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在方向上围绕首都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在环节上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在领域上突出以军转民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实现更多创新项目注册在顺义、更多新兴产业发展在顺义、更多尖端技术突破在顺义。顺义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哈工大研究机构、创新企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