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
2017年07月21日
特约研究员 肖旺 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
今年来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的战略确立,对融资租赁发展提出了要求,尤其是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融资租赁应当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回归设备金融这一租赁的本质是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回望近五年来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2012年12月融资租赁年会值得记忆,这是刚刚走过30年的中国融租赁业第一次聚会,也是融资租赁涌喷前的一个重要节点。金融时报曾经的老领导、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到会做了主题发言,提出融资租赁监管的话题。会场上大家热议融资租赁财税政策,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前景。
这一年,融资租赁企业560家,比2011年的264家增长了89.2%。5年过去了,融资租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类融资租赁企业已经突破了7000家,业务模式、融资手段花样叠现。这5年之中,融资租赁业可谓精彩纷呈,不少企业眼见起高楼、眼见楼塌了。当售后回租模式牢牢占据租赁业务主流,当政府平台融资成为绝大多数租赁公司业务的主要来源之时,融资租赁盛况之下隐忧渐显。
回顾融资租赁发展40年来,有许多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仍然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对于融资租赁如何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结合时代特点,立足设备金融本质,探求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非常有意义。
缘起改革:租赁应时而生
融资租赁来到中国完全是市场下的蛋。
它的到来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当时的国家领导层打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这一思想桎梏。在70、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正面临产能过剩、资金过剩、急需寻找市场的背景下,中信公司创始人荣毅仁慧眼看中融资租赁能够连接东西方,能够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却面临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的窘境。在他的推动下,中信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闵一民亲自挂帅,大胆启用刚从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王忆华,组建中信公司租赁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尝试开展融资租赁引进国外设备的业务。由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东方租赁,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国租赁公司诞生,它们与此前成立的中信公司租赁处一起组成了庞大的中信系租赁舰队。拉开了我国融资租赁起步的序幕。
荣毅仁先生一直对中国融资租赁寄以厚望,在东方租赁成立之时,他就提出“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在我国站在入世的门槛时,融资租赁业备受关注,荣老先生再次为融资租赁行业题词"发展租赁业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在融资租赁发展的初期,融资租赁确实为引进境外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做出过杰出贡献。东方租赁开办头年,营业额达到400万美元,第二年1000万美元,第三、第四年分别是1.2亿美元和1.6亿美元,在融资租赁发展的前17年,仅中外合资企业就支持了我国近6000家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利用外资60亿美。前15年累计缴纳税金2亿元。在1984年到1990年期间,引进和利用的外资相当同期外商直接投资的1/7,特别是1985年在外汇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中外合资融资租赁企业合同额4亿美元,占到同期外商直接投资额的近21%,极大地保证了进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内资租赁企业也不敢落后,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创建头10年,共承做项目总数4000多个,累计成交总额近11亿美元。承做项目涉及轻工、电子、冶金、纺织、化工、建材、印刷、农业、医药卫生等行业,许多企业通过租赁设备扩大了生产能力,调整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其生产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增强了企业出口创汇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的民航业、电信业的发展、石油化工装备的更新、轻纺和家电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扩大出口,都有融资租赁的贡献。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也面临着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发达经济体同样的状况,“投资、贸易、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家马车增长乏力,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但是放眼全球,却没有一个类似于80年代初的中国那样一个社会安定的统一大市场。
“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确立为融资租赁支持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了机会。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明朗认为,专业化运作、行业整合、公司并购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跨境租赁将是我国融资租赁公司今后面临的发展主题。诞生于市场的融资租赁最终要通过市场获得量变到质变。
由此而观之,融资租赁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只有将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业务模式,才能做大做强、成其长远。
九零之殇:不该忘却的记忆
三类金融租赁企业作为金融产业,风险始终伴随左右。最近一段时间,天津钢铁、大连特钢、辉山乳业每一个风险事件中,都有租赁公司深陷其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90’年代,曾经是融资租赁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艰难时期。其中既有法律的因素,也有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更是租赁业务模式的缺陷。融资租赁在进入我国后仅仅快速发展不到十年,其后就经历长达10年的“九零之殇”。
在我国融资租赁的第一个十年,引进和利用外资近30亿美元(截止1991年累计新签合同额),极大地实现了引进外资,促进企业技改的动机。但是随后的1990’年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融资租赁权责主体变化,债务主体悬空,造成了庞大的租金拖欠。
在1980年代之初,融资租赁绝承租人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企业的技改完全由政府管理,租赁项目均要求政府提供外汇或外汇额度担保,企业的项目也必须获得政府的批准。1988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机关部门担任不能保证人”的规定,和其后的外汇汇率的剧烈变动等原因打开了“九零之殇”的大门。由于部分承租人对项目的选择不当,债务沉重,汇率的变化和经营能力恶化,加上政府担保的失效,导致仅东方租赁等24家中外合资租赁企业被欠租就达到3亿美元,有些租赁企业被拖租金高达租赁总额的70%。1992年11月,全国第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重庆针织总厂破产,其主要的目的即时逃避东方租赁的债务,这起到了一个不好的示范作用。在时任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秘书长屈延凯、副秘书长张稚萍的奔走呼吁之下,通过国务院批准安排2亿元美元等值的人民币特种贷款,将租赁公司与欠租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转换成国内银行与企业之间债权债务,从而初步解决中外合资租赁企业的钱租问题。
而对于内资租赁而言,由于失去政府担保,且经营能力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承租人不能靠融资租赁获得的设备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比如试办我国第一批融资租赁业务的中信公司租赁部,由于承租人拖欠数额巨大的租金,导致集团对于租赁部不再提供资金支持,租赁部位列偏处,并在1991年前后被取消。熬过了欠租寒冬的东方租赁最终没有扛过4000万美金的欠租,于2007年申请破产。同期中租公司也停滞,中信租赁舰队就此消失在历史的深处。
九零之殇留给融资租赁企业惨痛的教训。荣毅仁先生曾经为租赁题词:“发展融资租赁事业,既要借鉴国外的有益方式、方法,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改造,提高服务质量,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这一要求提纲挈领地对融资租赁从方式方法、到发展方向都有指导意义。从此融资租赁企业总结经验和教训,开始重视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项目评估,注重考察承租人的盈利能力、强化租赁项目的租后管理、设备处置能力。部分租赁企业将业务重点投向朝阳产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研究政府宏观政策,了解投资政策,积极开展政府鼓励和支持的项目,成为新的业务领域。同时,九零之殇也提示融资租赁企业不能仅关心企业自身的发展,更要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与各级相关的政府部门、司法机构加强联系,积极沟通,获得他们对租赁的认同和支持。
浙租模式 :二十载生命力依旧
当九零年代举国租赁行业哀鸿遍野时,偏居一角的浙江租赁公司基于浙江实际情况,依托股东业务起步,服务中小民营企业的改造升级,经历80年代的积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积极探索开展投租联动业务,一时领行业新潮,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浙租模式”,极大提振行业的信心。
浙江租赁可以追溯到1982年10月成立的中国租赁公司浙江省代理部,1984年9月由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浙江省物资局、中国租赁有限公司等十家股东组建的中租公司浙江省公司。改革开放初期的浙江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大部分都是乡镇企业。浙租公司基于本地实际情况,将90%的客户集中在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融资租赁发展前期,与绝大部分租赁公司开展外币业务、国有大型企业企业不同,浙租公司的业务独具特色:在业务发展方向上,以人民币租赁为主,项目规模以“短、平、快”为主;在业务操作方式上,以财税合作为主,以存一租三为主;在业务标的对象上,以国产设备为主,以中、小型乡镇企业为主。时任浙租公司总经理程东跃在总结公司经验时认为浙租公司的模式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坚持租赁主业,密切与财税部门合作,发挥租赁税收和财务杠杆作用,经营方向从单一生产领域向多种领域,如高新技术,通讯,公共设施等方面发展,逐步形成集融资、投资、经营和资本运作为一体的现代租赁。
同时浙租公司认识到租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程东跃认为金融租赁归属知识密集型行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他认为惟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持创新和活力,赢得竞争优势。在浙租公司大力推行“修身、敬业、诚信、安人”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走出去”,向美欧租赁也发达国家学习,“请进来”,邀请大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全员授课,立足将团队打造成是集金融家、法律专家、贸易专家、会计师、精算师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正是有了充足人才的储备,浙租公司业务基础扎实,到2003年左右,公司累计投放资金高达320多亿元,支持本省2300多家企业,其中,利税超千万元的浙江企业超过300家,一大批如新昌新合成股份、富通集团、步森集团、卧龙集团、三花集团、传化集团、上风集团、星星电器、华伦电缆、盾安空调、亚东制药、上峰包装、海宁天通、桐乡巨石等代表浙江产业形象的企业等各行各业的龙头,都曾与浙租有过密切的业务合作。在浙租公司的支持下,众多的企业实现了原始积累、产业升级换代,还有的则是完成规模扩张、资产资本运作乃至成功上市。囿于监管政策的限制,租赁企业扶持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上市,但是租赁公司本身并没有获得承租人上市所带来的高额回报。据此浙租公司最早在租赁行业中设立投行部研究投租联动业务。
浙租模式的形成提示融资租赁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应用学科,涉及金融、投资、贸易、租赁、企业管理、财务以及法律等专业知识,不是单纯的资金融通,而是包括从开始接触项目、到评估、审理、商务谈判、签约、报价、压价、订货、报关、投保接货,直至安装调试、投产、起租、租后管理、投资等一系列环节与服务。浙租公司的这些探索使得租赁行业受益匪浅,也奠定了其在中国租赁发展史上的地位。
政府平台:“影子银行”的租赁魅影
刚刚闭幕的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会议要求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这些要求也为当下整个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指名方向。
众所周知,政府平台融资已经成为目前绝大多数融资租赁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这些业务的开展造成政府不透明负债,加大了财政杠杆。高杠杆率是日本经济泡沫、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风暴根源。衡量高杠杆的重要参数是非金融负债与GDP之比,我国这一数据从2007年以来一直呈现处告诉增长的态势,麦肯锡测算中国整体债务占GDP比例2007年为158%,2014年则达到282%,。高盛认为2016年中国整体债务占GDP比例接近270%。去杠杆一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工作。
2013国务院发布“107号文”,首次提出对影子银行摸底。彼时高歌猛进的信托业成为调控重点,融资租赁尚且不成气候。而事实上,不少的融资租赁企业已经利用医院、城市供水企业等为政府进行融资。在银监会明确叫停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商业地产租赁业务后,其他两类租赁企业则接过了地产租赁的棒。这些业务客观上推动整个租赁行业规模迅速做大。这一切起源于2008年底“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而强刺激是否引发系统风险一直是监管层的心头之患,也是此次金融工作指出的重点工作之一。
以类信贷为主要业务形式,投放对象集中在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的各类融资租赁企业虽无影子银行之名,却有影子银行之实。既然背离了融资租赁设备金融的本质,那么新《预算法》严控地方融资平台、财政部连续下发43号、50号、62号和87号文在严控政府平台融资时,将融资租赁纳入其中就顺理成章。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转向调整,今年的融资租赁增速将大大放缓,部分的融资租赁企业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由于融资租赁业务具有递延反馈的效果,这一现象有可能在明年年中体现。正如浙江大学租赁研究中心理事长程东跃先生所早在2014年预测的,由于政府平台融资业务带来的整个融资租赁行业大洗牌将在2018年到来。我们拭目以待。
事实上,最早从事政府平台融资业务的两家在联交所上市的两家央企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和部分金融租赁公司都在大量的替换篮子里的政府平台融资业务。以环球租赁为例,其承租人有逾1200家医疗机构,在2008年前后,环球租赁即开展以医院等为载体的政府平台融资业务。近年来,公司重点转为立足为客户提供集医疗金融服务、医院投资管理服务、以科室升级为核心的医疗技术服务、医疗信息化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医疗解决方案,深耕医疗领域,先后托管了多家医疗机构,并在西安相继成立或收购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国际陆港医院项目相关的3家附属公司。春江水暖鸭先知,环球租赁的业务转型也为未来融资租赁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服务实体经济:阳关道还是独木桥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既要加强金融的功能监管,更要加强行为监管。此前营改增36号文明确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业务归入贷款业务。更早一点的2014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融资租赁司法解释规定“对名为融资租赁合同,但实际不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按照其实际构成的法律关系处理。”这一系列的政策信号都在提醒融资租赁的相关方应该回归租赁本源,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
在新的形式下,融资租赁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的服务,专业化、特色化是发展方向,只有专业化、特色化的融资租赁企业才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原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认为融资租赁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租赁业务,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要求租赁公司抓好基础工作同时,要分析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设计独特的金融产品,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专业化和特色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浙江租赁公司早在20年前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当前融资租赁纷纷扰扰的局面下,中关村科技租赁立足高科技产业园、坚持以租赁为切入点,通过与PE、VC、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通过“银保投租券”一体化,根据科技型企业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风险性、轻资产,即“三高一轻”的特点,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和设备租赁解决方案,成就科技创业者的梦想。在总经理何融峰的带领下,通过全员学习,同一对融资租赁服务中小科技型企业,对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新兴技术的前景的认识,在大家都奔向政府平台项目和银行等金融机构通道业务的时候,中关村科技租赁静观其变,不受其乱,始终坚守融资租赁本源,没有开展一笔此类业务。4年多来,支持了300余家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获得近40余家承租人的期权和认股权,累计投放租赁金融100亿元左右,带动银行等机构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100亿元,累计实现利润2亿元,真正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有效地践行了当年荣毅仁老先生对融资租赁公司的要求。一如当年浙租模式引领行业发展一样,中关村科技租赁的探索也引起了行业极大的关注,一时成为学习的标杆。只有更多的租赁企业根据时代的要求,踏踏实实地探索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创造租赁的美好未来。
本文作者:中国金融租赁研究院秘书长 肖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