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 2017年06月09日
2017年6月6日,“一带一路”与租赁业“战略新空间”论坛在天津举行。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东疆管委会主任沈蕾、CFL30理事长/民生金融租赁董事长周巍、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天津)研究院院长高克勤等租赁业界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文系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天津)研究院院长高克勤在此次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天津)研究院院长高克勤:
全球化最早是从地理大发现开始的,当时是以西方为主,参与的形式是航海。而目前中国参与国际化的形式是海陆联动,具体表现为“一带一路”。反观租赁业,租赁参与“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意义是推进租赁并且实现快速发展。
借助天津租赁聚集高地,培育租赁业新模式
第一、要借“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天津的租赁聚集高地的优势。天津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的支点,其中包含有四个因素。
首先在区位因素上,区位的因素最大的在于海关,不仅是我们的港口,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布局了陆上。其次是,基础设施地位和港口、机场,特别是港口,再加上陆路布局。再次是,产业基础优势,天津五大板块,其中我印象最深得是高端制造。最后是政策优势,政策优势我觉得是多重的,不论是滨海经济圈还是自贸区,都具有多重的优势。
第二、在“一带一路”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对行业的捕捉和研究,以及新的业务模式的研究和培育。我觉得我们要保持具体领先优势,这方面的研究和新的业务模式的培育要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前列。
第三、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技术在对租赁业务的支持。如果说前一阶段在互联网问题上出了一些问题,但实际融资租赁还是要发展,下一阶段在融资租赁行业会出现互联网平台的新的租赁业务模式。
但是,天津租赁聚集高地目前面临一点挑战,受到香港、澳门和其他一些国家优惠政策的冲击。天津应该站在国际的高度,打造新一轮2.0版的高地。
国际化形式下租赁业发展的建议
第一、要对标国际先进区域,博采众家之长,加强建设。建立以租赁全产业链的租赁生态圈。
第二、要发挥“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创新示范区的多重政策因素,突破一些瓶颈上的制约,打造国内领先于国际竞争力的政策软环境。要超前部署应对措施,争取在规则制订和贯彻方面,积极的参与进去。
第三、是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推进租赁业国际化。“一带一路”为租赁业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国际化是租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平台,租赁业国际化也将以其特有的优势为“一带一路”注入新的活力。
具体来看,国际化实际上是贯通两个结果,一个是市场的贯通,国内外市场贯通,第二是金融市场贯通,包括资本市场。
在业务模式方面要创新。我国融资租赁业还不够专业,因为在我们整个租赁的业务过程中,经营性租赁占比还不高,还不到20%。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过渡时期,同时又具备了一些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在租赁过程中出现了若干的国际成功的国际并购。
综上所说,我就认为租赁的国际化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契机,使得我们有可能打破梯次递进,亦步亦趋的进程,实现跨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的机会,这是我们要国际化的根本意义所在。
如何打造融资租赁的国际化商业模式
国际化的商业模式跟国内是不一样的,应该要怎么打造国际化商业模式?
第一、要准确定位。有这么几条原则: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选好目标。租赁业应该有制度化,租赁的优势主要反映在专业性,并且要渗透到产业的上下游;要持有的资产,更要出售的资产,我们做的产业要符合标准,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卖的掉,有人买;要打通多渠道的融资增长,既要我们带有融资基金性质的,像现在私募基金,国开行这些,但是更要用好我们发债证券化以及商业市场化的,这才是可持续的。
第二、因地制宜,选好币种,哪些用本币,哪些用当地货币。规避风险,不做投机。
第三、识别好全球风险,要落实识别我们目前能感觉到主要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全球背景下的风险,特别是反洗钱垄断。另一个是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再一个是国别风险。
风险如何规避?我觉得是“三个依托、两加强”:要依托项目,依托承建单位,依托承包商,加强中资海外分支经营机构以及加强当地经营机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