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带一路”,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正当时

 

摘自《租赁业委员会》 2017年01月24日

  作者:陈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2016年9月,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更从目标、手段和方向等多方面深入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将“一带一路”带入了一个“提速期”。

  在“一带一路”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国际融资租赁是指在整个租赁业务的交易中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业务形式,即包含涉外因素的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产业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能够拉动本国设备出口、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而且能够刺激跨国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流通、减少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干扰,同时有助于金融资本走出去等重要作用。

  一、融资租赁业务具有天然的国际化特征

  作为一种现代金融形式,融资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相结合、金融与贸易、技术相联系的内在属性,既能融通资金,又能对产品的销售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同时满足发达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之间的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互利双赢。

  融资租赁国际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各国自身租赁市场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日益频繁为前提,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生产、贸易与金融等各方面的相互协作中逐步形成的。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延伸与发展,从60年代初开始,融资租赁业务从美国扩展到欧洲、日本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融资租赁逐步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形式。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融资租赁日渐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亦是企业进行设备投资与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也积极开展国际融资租赁业务,例如,德国租赁协会的会员单位中,约有1/3的公司开展国际租赁业务,其跨境租赁协议的业务方式以少量大单业务为主;在日本,2014年境外租赁约为10871亿日元(增长43.3%),约占整体业务额的17.65%。

  二、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的主要类型

  从当前的业务实践来看,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主要有三种类型:跨境租赁、租赁投资和租赁并购。

  1、跨境租赁,主要是指承租人和供应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融资租赁交易,包括租赁进口和租赁出口。

  在租赁进口的交易中,境内的承租人是设备租赁进口的关税纳税和减免税的适用主体。设备租赁进口方式可以绕开相关贸易壁垒,引入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一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例如,上世纪80年初期,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封锁,国内企业积极运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设备,以达到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目的。

  租赁出口能有力促进一国优质产能走向国外,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例如,2014年工银租赁与希腊利博瑞集团签署的价值4.6亿美元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项目协议,船舶由国内江苏扬子江造船厂、中远舟山船厂和广州文冲造船厂建造,由工银租赁进行融资购买,再将船舶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希腊利博瑞集团。又如,2014年民生金融租赁与印尼第一大钻井承包商Apexindo公司签订400尺自升式钻井平台融资租赁合作协议,该平台标的资产JU2000E型钻井平台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由民生金融租赁公司采购,并出租给印尼Apexindo公司。

  2、租赁投资,主要是指集团公司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独资或合资的方式)直接设立融资租赁公司。这种形式的国际化能够迅速、高效的开拓所在国市场,同时具有规避关税壁垒、合理税务规划、方便公司管理等优点。例如,商务部于2005年修订《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卡特彼勒、西门子、IBM等国际知名企业率先在国内设立外商独资融资租赁公司,服务集团在中国的设备销售。再如,中联重科已在已在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南非等多地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中集从2012年开始也在境外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服务。

  3、租赁并购,主要是指国内公司购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融资租赁公司或租赁资产。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借鉴国际租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拓展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身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例如,海航集团旗下渤海租赁在2013年收购全球第六大集装箱租赁公司Seaco,2015年收购全球第八大集装箱租赁公司Cronos,两次境外集装箱租赁资产的并购,使渤海租赁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租赁公司。又如,2015年渤海租赁斥资25.55亿美元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 Holdings Ltd. 100%股权,使得渤海租赁跻身为全球第四大飞机租赁公司。

  三、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正当时

  我国融资租赁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融资租赁公司自身管理的不断改进,我国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近十多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速,国内租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亟需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拓展新的市场。

  1、国内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公司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表现如盈利性下降、债务风险上升、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与重资产型工业企业密切相关的融资租赁行业面临巨大压力,促使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进一步创新经营方式、拓展新的增长点,走向国际市场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

  2、助力“中国制造2025”,促进中国制造“由大变强”。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从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10年的“三步走”战略。该规划提出“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融资租赁作为兼具融资、融物、融智功能的现代金融工具,是产融结合的有效方式。融资租赁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将对我国制造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技术升级换代、化解行业过剩产能、促进高端装备走出去等方面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3、助力“一带一路”,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其在沿线各国带来一轮大规模的铁路、公路、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相关行业设备的租赁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是当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的时机也日益成熟。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复杂的情况,融资租赁相比其他金融服务手段更为稳定,能够以实际租赁物为载体,促进国际产能的务实合作,这对统筹国内国外发展大局、强化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推动优势资源的跨国配置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在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国融资租赁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势必会发挥独特而重大的作用,也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4、携手亚投行,实现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是整合沿线各国家和地区产业分工,通过建立一个经济金融合作平台,重点支持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丰富现有的国际经济发展融资体系。亚投行的注册资本为1000亿美元,面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每年近8000亿美元的资金需求,跨国、跨领域的金融合作和金融创新势在必行。作为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坚力量的融资租赁业,可以依托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参与亚投行的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机会,共同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在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助力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