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框架下的军民融合

 

摘自《学习小组》 2016年12月16日

  【学习小组按】

  2015年3月12日,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10月19日,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览开幕。习主席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参观展览。

  今天,学习小组联合全军政工网,推出《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16》第十二部分内容《开启双发引擎新动力——怎么看军民融合发展是强国兴军的国家战略》。

【第十二章摘要】

  一、如何认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这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是转变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这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二、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着力点在哪里?

  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构建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

  构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

  三、军民融合如何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

  更新思想观念。

  打破利益壁垒。

  突出重点领域。

  【第十二章原文】

  开启双发引擎新动力

  ——怎么看军民融合发展是强国兴军的国家战略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

  2016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由军地通力合作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覆盖全球三分之二地区。

  一个是党中央的顶层谋划,一个是国字号的重大工程,短短几天之内两件大事,使军民融合成为媒体播报的热词,成为官兵热议的话题。那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军民融合到底是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改革框架下的军民融合。

  如何认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这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为实现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发展与良性互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引领和实践遵循。

  这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自古以来,无论是“有犁无剑”的“泥足巨人”,还是“有剑少犁”的“虚弱汉子”,都走不长走不远。《大国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在总结1500年到2000年间世界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经验教训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国的兴衰取决于将不断增长的财富转变为军事力量和维持军事力量的努力是否会反过来损害财富。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量变大了,受到的压力阻力也变大,如果军事力量跟不上,越发展风险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国家利益全局出发,正确处“剑”与“犁”、“大炮”与“黄油”的关系,合理配置国家资源,进一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融合水平,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物质支撑和坚强安全保障。

  这是转变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从世界范围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趋于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军队建设和作战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国家越来越多地利用国家资源和社会力量实现战斗力的整体跃升。美国F-16战斗机训练模拟器原价3500万美元一台,利用好莱坞的电影拍摄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图形制作技术后,单价下降到300万美元,军费使用效益大大提高。长期以来,我军建设自成体系、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特点比较突出,资源浪费、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推动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转型跨越,内在要求我们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变传统自我发展模式为融合发展模式,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利用地方技术优势、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本,推动武器装备、信息技术、战场建设、人才培养升级换挡,促进发展方式、战斗力生成模式全新转变。

  这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20世纪60年代波音公司将KC-135空中加油机和B-52远程轰炸机技术向民用飞机转移,生产了波音707客机,迅速打开了国际民用航空市场,一举改变国际民用航空产业格局。无独有偶,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通信时通、电力调度等领域,带动升级了智能汽车、无人机、车联网、物联网等一批新兴产业,到2020年将至少产生4000亿元的产业效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艰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横跨军地、辐射面广,产业带动性强、市场内需潜力大,有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

  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着力点在哪里?

  军民二元分离,通俗讲就是军是军、民是民,军队和地方各搞各的,发展不协调、需求不对接、资源不共享,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结构性壁垒。经过多年努力,军民融合发展进入新的更高阶段,同时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和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有共识难落实等问题。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

  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据有关统计,我国目前各主要领域的军民融合度只有30%左右,不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一半。必须推动全要素融合,就是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各种生产力要素和战斗力要素,在军地两大体系中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实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推动多领域融合,就是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多元经济成分延伸,由经济、科技、教育等行业向全社会覆盖,由传统安全领域向新型安全领域拓展,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实现军民无缝对接。推动高效益融合,就是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励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防建设,做到“一份投入、多份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国防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个格局,准确把握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过渡的阶段性特征,整体勾画出军民融合发展的未来远景,打造的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升级版”。

  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军民融合发展关系军地双方,涉及军地诸多部门重大利益格局调整,迫切需要加强融合发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建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统一领导机制,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俄罗斯在联邦政府之下设立联邦军事工业委员会,负责协调国家经济部门保障国防需求的工作,由总统亲自担任主席。美国为统一领导核力量,在能源部设立了军事委员会,会同国防部一起处理所有核能的军事应用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两弹一星”的伟大业绩,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建立了一个既能管军又能管民的高层领导机构,把全国众多的国防科研院所、民用工业部门、高校和地方科研单位统一组织起来。这次改革,决定成立国家层面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就是要建立起横跨军地双方、权威高效的顶层领导机构,从更宏观的层面完成军民一体化整合。

  构建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美国1942年“曼哈顿”计划、1961年“阿波罗”计划、1983年“星球大战”计划、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都得益于美国政府的强力主导,都坚持了政府与市场双重驱动。目前,我们推进军民融合进程中,还存在“多头提需求、分散搞对接、各自抓建设”的问题,必须牢固确立国家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优化军地资源配置,既调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又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功能。现在,我国正在编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可以预见,随着规划的颁布实施,一个健康有序、顺畅高效的运行体系将逐步建立,形成归口需求、规范对接、统筹资源的良好局面。

  构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法国政府专门发布《中小企业国防协定》,通过金融扶持使中小企业完成国防技术转化,调整国防部合同商之间的双边协定,推动中小企业同大型军工企业合作。印度国防部颁布《国防生产政策》,鼓励民用企业进入国防工业领域,激发中小企业本土生产潜力。从我国当前实际看,这方面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工作上还存在“协调工作靠感情、解决问题靠关系、多做工作多吃亏”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立法,构建军民融合法治保障体系,规范军民融合任务内容、适用范围、程序方法、奖励惩处等,充分发挥政策杠杆激励作用、制度约束刚性作用。

  军民融合如何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

  2015年9月,国家公布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大大扩充准入范围,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生产和维修领域,有力推动军工开放,促进市场有序竞争。这是近年来军民融合应融则融、能融尽融的生动体现。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篇文章,需要军地携手,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同心协力开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局面。

  更新思想观念。观念落后比枪炮生锈更可怕。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同样是保持高额军事投入,但结果却一个衰落、一个上升,很重要的原因是发展理念、竞赛路子的差距,苏联用计划经济下军民分离体制去对抗美国市场经济下军民结合体制,结果美国越赛越有劲,苏联越赛越疲软。当前,影响我们军民融合发展有体制上的“墙”、利益上的“墙”,但最先要推倒的是观念上的“墙”。要有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在军民融合上多点“草船借箭”“拿来主义”,少些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要有军地一体的大局观念,强化“四个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自觉跳出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格局,纳入国家发展全局的“大棋盘”。要有创新开新的进取精神,乘着改革的东风,着力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进一步丰富融合形式、拓宽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要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努力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局面,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

  打破利益壁垒。有人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现在,军民融合还存在“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别人融”,“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我的地盘我做主”、挤压排斥竞争对手等不良问题和倾向。必须打破现有利益格局,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上入手,破关节点、通瓶颈口,确保融得顺畅、合出高效。这次改革,将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目的就是从体制上加强统一领导,消除军民两大“板块”融合壁垒。

  突出重点领域。“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军民融合是有重点、有方向的,核心是要发挥军事需求的主导牵引作用。当前,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对我国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既是军事竞争的战略领域,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更是牵引经济科技发展的火车头。同时,党中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赋予军民融合新的时代课题。我们要着力推进这些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抢占经济、科技、军事竞争制高点,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