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北京日报》 2012年03月07日
吸引中资国际航运船舶回归登记,创新制度在洋山保税港区落地 平均每艘船省25%税收成本
随着“保税船舶登记”这项创新制度昨天在洋山保税港区落地,我国首次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船舶登记机构,为进口保税船舶和国内制造入区退税船舶进行船舶登记创造条件。
据综保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介绍,具体实施中,将由中国海事局在洋山保税码头设立船舶登记机关,洋山作为一个特殊的中国籍国际航运船舶登记港,采取灵活的制度构架和配套政策,增加国际航运船舶登记注册量。
吸引更多船舶登记
中国是采取船舶国籍“严格登记”制度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中国船队规模不断扩大,中资船舶在境外注册悬挂外旗经营的比例上升,已占国际海运船队总吨位的一半以上。来自上海海事局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7年间,进出上海港的国际航行船舶数量一直呈现增长势头,但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所占比重却逐年下降。截至去年年底,上海海事局在册登记的国际航运船舶数量仅为380艘。
事实上,中资船舶选择去境外登记大多都出于“成本”考虑。此次洋山保税港区获得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开展“保税船舶登记试点”业务,建立以“中国洋山港”为船籍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船舶保税登记制度,可以大幅降低中国船队营运成本。简大年透露,“采取"保税登记"后,由于免去了关税和增值税,平均一艘船就能省下约25%的成本。”
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常富治表示,这项试点将加快吸引国际航运船舶在中国洋山港注册登记,让国内航运企业可以更平等地参与国际竞争,有助于提高中国远洋货运竞争力。
助推航运金融发展
“吸引船舶到洋山来保税登记将带来一系列辐射效应”,在上海融资租赁协会会长高传义看来,“保税船舶登记”政策的创新在集聚船舶要素后,更能提升洋山保税港区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带动航运金融船舶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
原来,由于多数中资国际航运船舶在境外登记,国内企业就无法对这些船舶开展船舶贷款船舶租赁船舶保险等航运金融服务。“此次船舶在保税状态下进行登记,具有一定的"离岸港"功能特点,”高传义说,这就为综合保税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解决了融资租赁企业在跨境船舶租赁业务中对船舶所有权登记国籍登记抵押权登记和光租登记的实际需求,使上海船舶融资租赁行业不但服务内地市场,更能辐射区域及全球市场。常富治说,上海拥有世界第一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优越的港口条件,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也较为完备,需要以集聚船舶资源为突破点,寻求国际航运金融快速发展的途径。
将配套灵活政策
当然,试点保税登记是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迈出的第一步。要吸引更多中资国际航运船舶回归登记,还要在登记程序优化税收管理金融扶持等方面采取灵活的政策。
下一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将与上海海事局上海海关等部门,研究完善“保税船舶登记”制度操作流程体系,确保相关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发挥政策的先发优势,主动引导国内外重点航运企业和融资租赁企业在洋山开展保税船舶的登记业务,力争将政策用好用足,尽快形成示范效应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简大年表示,“我们会继续争取国家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在海关外汇税收财政等方面提出配套支持措施,进一步充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体系。”
本报记者 唐玮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