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金融租赁“智取”中小企业

 

摘自《中国经营报》 作者:梁宵 2011年11月26日

  银行系金融租赁对中小企业的兴趣渐浓。

  11月22日,工银租赁总裁丛林在接受《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三年规划中中小企业业务是发展重点之一。

  与此同时,其他金融租赁公司也瞄准了这块蓝海。不过因为中小企业业务风险较大,如何在盈利的同时保障安全成为各家公司首要课题。

  一举多得

  “银行系金融租赁的特点在于以钱生钱,因此要尽量通过资金错配,以时间差和地区差使资金投放在收益率最高的项目上。”某银行系金融租赁负责人表示。

  但是,金融租赁公司惯有的业务模式并不能充分发挥资金运作的效果。诸如飞机、船舶、能源、电力等大型标的物一般都投资期长,收益水平低,这使得“短融长投”的腾挪空间更加有限,在资金收紧的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的压力尤甚。

  “发展中小企业租赁可以优化客户结构,优化租赁资产的期限结构、收益结构,提高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因此,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工银租赁副总裁纪福星说,金融租赁行业要从整体上提高收益水平,开展中小企业租赁是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也能避免行业的同质化竞争。

  目前成立的银行系租赁公司,业务几乎全部集中于市场资源有限的飞机、船舶、大型机械设备领域,竞争会愈加激烈,利润空间也将进一步被压缩;中小企业则数量众多,由于融资租赁不同于依赖“企业信用”的授信模式,而借助于“资产信用”,被银行信贷挡在门外的融资方很有可能是融资租赁的优质客户。

  间接推进

  尽管一举多得,但是中小企业业务并非大型银行系金融租赁的强项。

  “融资租赁处于起步阶段,在从业人员数量、营销网点和管理半径上都发展不足。”工银租赁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王振勇指出。

  比如3亿~5亿元的资金如果分摊到户均几百万、上千万元的中小企业身上,对应的是众多的风险源,而且遍布全国各地,对于目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多不过200人的团队来讲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型银行系金融租赁直接去做中小企业,既不可行,也不经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屈延凯表示。而一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中小企业业务的诸多风险点尚待摸索,没有针对性的产品,根本就不敢放手去做。”

  据了解,多数开展中小企业业务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多以“厂商租赁”的模式间接推进,即借助具有丰富二手设备处置和管理经验的制造商提供租赁物回购担保或租赁债权担保,租赁公司向其下游用户提供租赁融资。

  “与厂商租赁的合作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借助大企业的信用实现小企业的资金融通,降低风险和成本。”屈延凯指出。

  借力既有的渠道和网络,是银行系租赁公司迅速、高效扩大中小企业业务版图的一条捷径。除了与厂商租赁联动,工银租赁还打开了工商银行与租赁业务的互动通路,并且形成了标准化的产品租易通。

  “今年下半年以来,每个月30~40个客户、10亿元的新增业务,涉及机械、轻工等多个行业。”王振勇介绍。而这并没有增加太大的人力负担:各试点分行在常规调查或审查时,即可以按融资租赁的要求进行筛选,最后批量化推荐到工银租赁办理融资租赁业务。

  不过,尽管收效显著,这一模式却不易复制。

  “与分行间的风险分担、利润分配机制需要细致协商;产品的流程和模式也需要试行熟悉,磨合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工银租赁内部人士透露,而且,整体项目之所以能够大范围顺利推进,跟总行的支持密不可分。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