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的一把双刃剑
——融资租赁的是与非

 

摘自《工程机械与维修》 作者:张雯 2011年10月11日

   融资租赁,这个词几乎可以说是几乎是为工程机械行业而生。为什么这么讲?截止到2010年年底,由银监会、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立的融资租赁公司近200家,其中专业从事工程机械或涉及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超过1/4。

   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种销售模式已经算是正式上路。短短几年,通过融资租赁这种形式销售的设备占比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这种具有满足企业销售需求、刺激投资、推动发展等特点的销售模式的甜头。然而,在企业的期望与市场实际的矛盾中,我们也看到了零首付、降低首付款比例、下调保证金额度甚至不收保证金等现象的滋生,虽然各家企业都在强调自身对风险有很强的管控能力,但事实上整体方面却没有任何改观。明确融资租赁的优劣势,遵循均衡、理性的发展轨迹,才能不让这把双刃剑将行业带入更大的风险之中。

   对国家经济、企业运营上均显积极作用

   自2004年5月卡特彼勒在北京成立融资租赁机构,第一次将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带入中国市场以来,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已经凭借执着的创新和学习,走过了7年的襁褓时期。尽管行业中该业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却无处不呈现出快速发展之趋势。

   首先,针对现阶段国家紧缩银根的大环境,银行的按揭额度已经不能满足相当一部分工程机械企业的销售需求。尤其是规模较大、资金较为充裕的企业为了保证加速运转,就必须寻找到能够进一步刺激投资的新型模式,融资租赁在一定程度上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成为众多国内外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抵御市场和政策冲击的新选择。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经济时期,融资租赁可以说都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信贷政策宽松,融资租赁能够充分发挥企业融资功能,推动经济蓬勃发展;在经济萧条时期,融资租赁既担当起“强心针”角色,又充分发挥其促销功能,推进了消费持续的增长。

   具体到企业的运营来说,融资租赁尤其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融资租赁将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相当于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一笔中长期贷款。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设备拥有量为工程施工提供保障,同时,还能够提高资金流动性,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此外,这种新型销售模式具有促销的功能,扩大生产企业产品销路,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不难看出,融资租赁能够适应市场的不断变革,为企业提供资金便利,企业应该正确把握融资租赁业务的操作流程,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在操作体系、二手平台上仍显稚嫩

   融资租赁在短时间内显现出的利好形势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目标,但正基于这种发展势头,该业务的风险也浮出水面。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融资租赁最适合由制造企业开展,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可推动企业进一步创新。同时,也能够为用户的需求提供便利。但是,融资租赁的授信并不针对用户, 这就导致了用户的资金周转以及需求受到约束。而由于对用户保证金、物品抵押、还款周期以及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制造企业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授信对象的局限,将造成运作风险的集中,从而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开拓。

   除了实际操作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融资租赁行业更缺少法律法规和税收体制的约束。融资租赁本身并不是直接的金融业务,而是一种特定的金融服务,一视同仁的税收政策恰恰不利于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增值税的改革,融资租赁在享受到利好政策的同时,其业务结构也发生了变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升级。所以,符合行业特点的特殊税收政策才能推动融资租赁的发展步伐。

   目前,由于持续疯狂的市场需求,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业务也逐步升温。二手设备融资租赁平台的缺失就直接影响了工程机械行业的体系建设。细分融资租赁业务就如同细分工程机械市场,具有针对性的业务举措,才能有力保障工程机械行业的良性循环,同时,也促进了融资租赁模式的完善。

   除了逐步完善操作体系,协调主观与客观因素外,融资租赁业的人才建设也应逐步加强。目前,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主机市场的拉动也日趋明显;同时,融资租赁软性建设的缺失却抑制了行业的进一步成长。融资租赁人才建设与培养的匮乏,阻碍了行业的转变和创新。行业人才库的不完善,也影响了资源效应的发挥,不能为业务的正常运行以及风险的防范,尤其是隐性风险的预测提供保障。由此可见,积极引进人才,或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储备人才,才能为行业发展夯实基础。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融资租赁仍显现着“新人”所特有的稚嫩与羞涩。那么,如何在这些不完美中寻求经验,构建成熟的业务体系,将成为其未来的努力方向。

   零首付需注意风险

   在目前的市场运作中,有些变调的融资租赁行业犹如增幅器,引发了大量非理性的购买行为,扰乱了行业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零首付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为之一。

   “零首付,免费使用一年,第二年开始付款”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行业价格战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但真正令人担忧的却是这种表象背后长期存在的行业自律行为的不足和发展方式的不成熟。

   “市场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现在出现的一些销售模式很不好,‘零首付’销售模式是不计后果的,不计风险的销售模式”,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对行业内出现的一些非理性促销手段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并明确提出不支持“零首付”的按揭销售模式。

  面对“零首付”现象的频繁发生,一些融资租赁公司的负责人同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福田雷沃重工汇银担保公司副总经理张迪表示,光大银行曾在市场调研和论证后将设备首付款由30%降到20%,之后再无新低,“‘零首付’或‘低首付’可能更多地出现在租赁销售中。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二是厂家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而展开的促销行为。”

   “如果将‘零首付’的比例控制在总体业务的30%~40%,其实风险还是可控的。”作为行业内老牌融资租赁公司,马尼托瓦克(中国)租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潘俊吉并没有直接给出“零首付”对于企业来讲好还是不好的答案。

   “零首付”并不是一种极具杀伤性的市场策略,甚至会起到一定的市场促进作用,但之所以被众人视之如洪水猛兽,更多的是自身操作手法的偏激。企业应该遵守行业自律公约, 冷静分析市场,保持理性的经营理念,自觉维护行业正常、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但总出现的各种怪现象,使即便国外一些好的竞争模式移植到国内市场,也经常变调。面对一个自制力较差的市场,苦口婆心之劝实在起不到作用时, 大棒或许是更好的处理办法。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