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5月31日
“随着金融租赁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也得到大大提高。”
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日前在工银租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上表示,“但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融资渠道单一、产品创新乏力等问题”。
行业进入成长期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各类租赁公司超过200家。
蔡鄂生介绍,截至2011年3月末,银监会监管的17家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总额达到3640亿元,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45亿元,净利润13.24亿元,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25倍、27倍和39倍。
《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末,金融租赁行业不良资产率在0%—1.34%之间,低于1%的共14家,资本充足率在10.75%—17.39%之间、低于20%的共7家。而净利润增长在11.91%—221.98%之间、低于50%的共4家。
蔡鄂生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融租赁公司在飞机、船舶、专用设备领域的投资余额分别达到381亿元、337亿元和1924亿元,并在航空、航运、电力、机械、医疗、印刷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品线。
“目前,金融租赁业已成为与银行、证券、保险并驾齐驱的行业,甚至被誉为朝阳的产业。”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商银行(601398)副行长李晓鹏说,“金融租赁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产品线,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因此可以依托中国制造业和资本实力的优势,借助金融租赁的优势发挥而带动其他业务的国际化。”
面临多重烦恼
中国金融租赁因起步较晚,自然导致经验基础薄弱,产品创新乏力,以至于目前的金融租赁产品基本被诟病为“类贷款”产品。同时还面临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同业拆借、银行借款等批发型融资,稳定性较差,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
蔡鄂生认为,目前金融租赁公司之间还普遍存在比份额、比规模、比增速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金融租赁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的难度,而且也增加了金融租赁行业的同业竞争压力。
导致的结果是,大多公司在低利润业务领域的同质化竞争。李晓鹏将此概括为“两高两低”:融资租赁和售后回租比例较高,两者之和占到80%;而直租占比和经营性租赁占比较低。“但恰恰是后者的利润更高,这是目前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一方面使得租赁公司与银行信贷之间、租赁公司与租赁公司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使租赁公司对资金来源的数量和成本较为敏感。”蔡鄂生表示,这也降低了融资租赁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李晓鹏认为,金融租赁也不妨借鉴一下“国际化路径”,通过国际化,可以带动设备的出口,转移生产能力到海外,可以稳定增长,调整结构。李晓鹏表示,进口方面金融租赁可以通过采购拉动进口,同时降低企业的初始投资资金,刺激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需求,从出口方面来讲,金融租赁可以减少贸易中的冲击,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的阻力。未来5年提升和巩固中国金融业在全球的地位,离不开金融租赁的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