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进入成长期 融资渠道单一“掣肘”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聂伟柱 2011年05月26日

  量变带来质变,中国租赁行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昨日,在“第二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主任、工商银行副行长李晓鹏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租赁业已经由培育期进入一个成长期。

  截至2010年底,中国各类租赁公司已经超过200家,其中银监会监管的租赁公司有17家,这17家租赁公司拥有的资产达到3157亿元;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审批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45家;商务部审批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约有150家。

  尽管这个行业在飞速发展,但同样也面临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其中一个就是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的比例较高,二者都在80%左右。”李晓鹏表示,而直接租赁、经营性租赁占比则较低,但恰恰这两种租赁又是收益率比较高的品种。

  “融资渠道也是租赁公司发展道路上的关键障碍。”一位租赁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除了资本金、股东借款等之外,银行贷款是租赁公司资金的最大来源。但这部分资金的价格成本很高,在今年信贷规模紧张的情况下,资金缺乏的状况更加严重。

  李晓鹏还表示,租赁公司还存在资产负债业务期限错配的问题。“租赁公司的租赁期限基本上都在五年以上,但负债绝大部分是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

  “要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关键是要开辟新的途径和渠道。”李晓鹏表示,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广阔的渠道和经验,通过资产证券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等,分散国内金融租赁公司的流动性风险。

  而对于融资租赁、售后回租比例较高的问题,李晓鹏认为,在国内直接租赁难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公允的租赁物交易市场,是导致上述占比较低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国际化有利于吸收国外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利用国外租赁物交易市场。”

  “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商业银行走出去还是基本建立在传统的贷款、存款结算的业务上,资产管理等高端业务还没有走出去。”李晓鹏还表示,金融租赁是银行重要的产品线,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依托我国制造业和资本实力的优势,金融租赁有条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从而发挥其作用,带动其他业务走出国门。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