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津“东风”打造金融租赁新坐标

 

摘自《中国经营报》 作者:朱紫云 2011年05月21日

  航空租赁领域首个保税租赁模式;航运租赁领域首个转口租赁模式;设备租赁领域首个轨道交通建设新融资方式...

  借天津“东风”打造金融租赁新坐标

  专访工银租赁总裁丛林

  航空租赁领域首个保税租赁模式;航运租赁领域首个转口租赁模式;设备租赁领域首个轨道交通建设新融资方式;融资领域首个人民币跨境结算租赁项目……成立3年多的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租赁”)在多个领域已经成为金融租赁业的领跑者。

  已经成为国内最大金融租赁公司的工银租赁并不仅仅满足于这些在初创阶段完成的创新。以大项目、大客户起家,中小企业租赁业务已经起航,未来如何继续加强?在天津市把融资租赁打造成为重要金融主导产业的契机下,如何借政策东风来构建产业新坐标?这些都是摆在工银租赁面前的现实课题。

  立足大项目,重视中小企业

  《中国经营报》:国内大多数金融租赁公司以大项目、大企业为目标,在发展初期,工银租赁也定位于大客户市场,未来这一定位是否会有所调整?

  丛林:过去三年,工银租赁把大市场、大业务、大客户作为公司定位,已经进入了飞机、船舶、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工程机械、信息通讯、医疗设备等国家支柱行业。目前,工银租赁的租赁资产达670亿元,飞机65架,船舶140多艘,各类大型设备700余台套,市场份额、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同行业的20%左右。

  未来工银租赁在大市场、大业务、大客户的定位基础上,将行业定位进一步延伸到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业,以及现代信息业。在农业机械租赁、高端设备租赁、新能源租赁、医疗设备租赁、金融机具租赁等领域开拓新产品,并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民营企业等客户的倾斜力度。

  《中国经营报》:大项目、大客户固然重要,而金融租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仍有待发挥。你认为当前开展中小企业租赁业务面临什么问题?

  丛林:金融租赁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将信贷、贸易、租赁融为一体,可以为中小企业开拓一条高效便利的融资渠道。目前,我们已与近100家中小企业开展了租赁业务,累计投放资金15亿元。当前,租赁公司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员规模和管理半径不足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为此,我们工银租赁在中小企业租赁业务上将在两个方面继续加强:一是借助和发挥工商银行的网络优势,通过租赁与信贷产品的组合创新发展中小企业租赁;二是与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合作,发挥这些企业对产业链条的带动优势和信用优势,开展供应链租赁,服务于中小企业。我们预计2011年,工银租赁中小客户新增加200户,租赁余额可达到40亿元。

  政策搭台

  《中国经营报》:天津滨海新区提出建立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作为注册在天津的法人金融机构,未来工银租赁的机会何在?

  丛林: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天津市为金融租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司法环境。工银租赁的发展是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的新成果,在工银租赁等公司的带动下,天津市已领先于上海和北京,占据了全国租赁业务近1/3的江山,成为全国第一的融资租赁中心。

  针对天津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私募基金中心,发展产业金融、建立交易所市场等金融业改革创新重点,工银租赁将从四个方面参与构建天津市的金融生态。一是将密切围绕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银租赁将推动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飞机租赁基金、航空产业基金发展,扶持航空、航运领域的私募基金发展。二是加大金融租赁业务与银行、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的互动,吸引更多金融资源集聚。三是通过金融租赁大力扶持天津航空、天津空客、天津轻轨等重点企业,开办离岸租赁、保税租赁业务,设立单船公司和单机公司。四是推动金融资产交易,资产证券化试点,丰富天津市各类交易所的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