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支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摘自《新华网》 2011年03月10日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杨金志、仇逸)“几年来我一直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在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中小企业总体上还是感觉‘饥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樊芸对记者说。

   参加全国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社会和金融界理应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好他们的融资难题。

  呼唤“对口银行”

  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张兆安对记者说,中小企业融资难,首先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有偏见。“认为既然是中小企业,肯定存在经营不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担保及抵押难、信用程度低、融资风险大等问题。觉得还是找大企业、‘抱粗腿’比较划算。”张兆安代表说,“当然这不能全怪银行,因为他们也要考虑风险和收益,关键是政府要引导发展‘对口’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和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需要跟自己对口、跟企业贴心的银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杨浦区区长金兴明说,根据银行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虽然大都设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但它们总体上还是忽视中小企业。他建议,有关部门应按照“金融产品分大小、金融服务分对象、金融机构分层次”的思路,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专营银行,从体制机制上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本身就是从创办小企业打拼过来的。她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完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真正做到细分市场、守土有责。“当前国内金融界有一股‘做大做强’风潮,很多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竭力向地区外扩展,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分支行,与全国性大银行开展同质化竞争。”周桐宇委员说,“孰不知,这样很可能丢掉自己的根,最后两头落空!”

   张兆安代表认为,当前应适度放松金融市场的准入管制,允许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同时,要引导国有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向社区银行转变,这样既满足了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有利于银行业调整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集中度,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政府搭台、抱团融资”

  樊芸代表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产业园区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他们在地域上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无论在向市场直接融资还是向银行间接融资,都比其他中小企业具有优势。”樊芸代表说,“园区内的中小企业融资,往往采取政府补贴、银行融资、小贷融资、直接投资、第三方担保等复合方式进行。”

   金兴明代表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杨浦区近年来走的就是“政府搭台、园区集聚、抱团融资”的路子,实际效果相当显著。例如,区政府与硅谷金融集团合作组建了创业服务平台,通过每月一次的小型圆桌会议以及对接会,帮助企业引进适合的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目前,平台已协调银行、股权投资机构等成员单位为20家企业提供近2.5亿元的贷款和股权投资。

   “‘抱团融资’方式优势明显,说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要充分发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优势。”张兆安代表说,当前政府一是要完善电子政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二是要发挥协调作用,构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平台;三是要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专家服务团,人员要涵盖行业专家、金融从业人员和政府官员。

   “融资租赁”:寻找多元渠道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除了银行间接融资、风投直接融资外,当前还应发展“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中小银行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很多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在我国被长期忽视,例如融资租赁。”周桐宇委员说,根据融资租赁方式,企业可以用支付租金的方式,以较少的资金先取得所需要的机器设备,然后边生产、边收益、边还款,最后还可以留购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融资租赁是发达国家的朝阳产业,也是大宗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而我国目前仅有融资租赁企业100多家,亟待大力发展。”周桐宇委员说。

   张兆安代表对记者说,融资租赁是用“融物”代替“融资”,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固定资产投融资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当前,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存在诸多瓶颈,如资金来源短缺、配套优惠政策缺失、租赁市场不规范等,迄今未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张兆安代表建议,我国应尽快出台《融资租赁法》和有关配套政策,以促进融资租赁业持续稳定发展。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