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遭遇资金“拦路虎”

 

摘自《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 黄泽君 2008年01月03日

   “现在税收和补贴政策都下来了,但融资相当困难,明年资金压力会更大。”成都红光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先东日前与省地税局签署《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改造意向性协议书》时,表达了他的担忧。

   合同能源管理,在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后,却被融资难阻拦了。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节能服务公司才与客户共同分享成果,取得双赢。

   入选首批国家备案名单的红光电气,面对越来越多找上门的项目,却在忧虑资金。何先东告诉记者,公司的注册资金为2000万,若大规模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到了明年资金压力就会突显出来。公司的资金大部分是靠自筹,项目越来越多,后面的资金又怎么办?

  四川省道生能源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忙着与银行商榷贷款事宜。“已经谈了几个月了,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总经理邓绍祥说,如果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就只能寻求社会游资的帮助。“但这样的融资方法,大部分利润都将被游资分走。”

   面对一个国家大力扶持、市场前景广阔的行业,银行为何不肯抛出“橄榄枝”?

   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表示,这是一个新行业,省内也没有相关贷款先例,都还没开设在该领域的业务。

   某股份制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分析,大部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都是成立不久的新型民营企业,其信用还需要很长时间来考察;另一方面,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没有实质的资产可做抵押,还款存在风险。银行必须首先考虑贷款风险。

  兴业银行对公信贷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将省外一些成果的经验复制过来,比如说让担保公司参与进来形成反担保,这样银行贷款也就有了保障。现在正在与担保公司进行洽谈,“一旦建立了信任,今后贷款会变得很通畅。”

  邓绍祥认为,合同能源管理不同于传统行业的新模式,贷款认证能否从实质资产转为对技术以及服务的认证?“这就要求银行对合同能源管理有所了解,能够判断出节能服务公司的优劣。”

   一位从事节能服务事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建议,省内可以开展一些对银行高管或者专门负责信贷的银行人员的培训,让合同能源管理真正为他们所熟知。

   何先东提议,可以让更多的融资租赁公司加入进来,将未来的收益权直接卖给融资租赁公司,以提供技术和服务对接的方式来做合同能源管理。

   四川省经济研究所所长文德华认为,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起着很大的作用,扶持力度越大,对于银行来说就越能意识到这个行业的前景,也更有利于双方来寻找突破口。

   记者还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一则关于合同能源管理资金支持的细则正在制定,有望明年初出台。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