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10月21日
工银、国银、民生总资产位列前三;经营租赁资产占比不足10%
金融租赁业在今年前三季度继续高速成长。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获悉,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统计范围内的15家金融租赁公司(另有两家因刚成立,统计区间内相关指标暂无统计)总资产规模为2656.32亿元,租赁投放金额达1409.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7.62亿元,利润总额达35.32亿元,净利润27.37亿元。
截至第三季度末,统计范围内的15家金融租赁公司实收资本总额414.48亿元,相对于总资产,可得出粗略的杠杆倍数为6.4。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09年底,国内12家金融租赁公司租赁资产余额总计为1507.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79亿元,利润总额22.36亿元。相比之下,今年前三季度新增的资产总额为1149亿元,增幅为76%。
从资产规模看,工银租赁、国银租赁和民生租赁总资产位列前三名,均超过400亿元,工银租赁接近500亿元;共有7家公司总资产超过200亿元,接近统计家数的一半。
资产规模前三名同时也是净利润的前三名,净利润均在4亿元以上,三家净利润合计15.41亿元,占行业净利润总额的56%。
从资产质量来看,今年以前开业的12家金融租赁公司普遍良好(今年新增的5家公司暂无此数据),除一家规模较小的金融租赁公司不良资产率超过10%,其余均在2%以内,6家不良资产率为0%、7家公司租金回收率100%。
从业务结构看,金融租赁行业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在资产中,2300.32亿元为融资租赁资产,经营租赁资产只有246.95亿元,两者之间的比例大于9:1。
在目前正在进行的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在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中将不再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均计入资产负债表。如此一来,经营租赁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没有了。
目前,许多国内租赁业人士反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修改方案,他们认同两者在未来合并的趋势,但认为以目前国内租赁业尚显稚嫩的现状,应在这一问题上延缓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为中国租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