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楚天都市报》
2010年07月07日
作者:陈珂 向梓源
中小企业总抱怨“融资难”,但记者发现,他们对融资的理解,往往局限于银行,融资难就是“贷款难”。实际上,银行收紧信贷,不代表整个市场流动性收紧。
如果中小企业依旧局限,缺乏接受新兴事物的意识,更多的融资渠道只能悄然溜走,剩下的只有对银行无意义的“苛求与期盼”。
武汉首创的融资方式,在外发展更快
股权质押融资,是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全国首创的融资方式:利用所有企业都有的股权进行融资,根本上突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抵押物,可谓将股权“由死变活”。
据交易所一负责人介绍,企业将股权在交易所办理登记托管,经中介机构评估其股权价值,即可以质押的方式向银行或社会资本,寻求贷款。
“借款方最担心的是股权贬值。”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专业审核股权真实性,并对价值进行实时跟踪,交易所的服务可以弥补这个风险敞口。
从2006年至2009年年底,交易所撮合类似业务规模达到14亿元。即使银根较紧,股权的质押率会从60%降低为40%,今年以来仍完成了1亿元的融资。
但该创新方式被兄弟省份模仿后,发展势头更快。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贷款方对企业会有股权清晰、治理机构完善等要求,而部分企业习惯了老板的一言堂,往往无法满足条件。交易所虽可提供财务、公司治理的咨询,但需要成本。
“除非意识超前,一般企业不愿接受这‘额外’服务。”上述负责人坦言,不过,对于有真正资金需求的企业,可借此实现治理结构规范和融资的“一箭双雕”。
超过10家私募基金,今年有意入汉
“今年一个新情况是,超过10家私募基金,有意参与本地企业的增资扩股。”一业内人士透露。
相比于股权质押融资,“增资扩股”则完全实现了企业直接融资。这一模式在上市公司中司空见怪,现在未上市企业同样有机会。
企业向交易所提交增资扩股申请,在判定企业经营合法、股权有效、财务状况符合要求后,交易所会进行信息披露并对外招商,然后对意向买方进行审核,并竞价拍卖,交易完成后出具鉴定书,完成股权变更手续。
例如一家净资产3000万的企业,若扩股50%,即相当于有1500万资金进入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由于信息不对称,股权定价需由专业机构审核企业净资产判断。“一般买方企业会有心理价位,但最终成交价格还要看竞价。”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人士表示,由于招商能力较强,近几年交易成交价一般都高于企业心理价。
可惜的是,本地未上市企业,目前对股权融资接受程度不高。一方面缺少信息,另一方面,担忧股权分散后削弱原管理层控制力。
借不到钱可以租设备,融资租赁兴起
对于习惯于间接融资的本地企业,融资租赁不失为银行信贷最好的替代渠道。
即出租人根据承租人要求,出资购买物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租期届满,物件产权归承租人。“相当于企业不要借钱买设备,而是租赁设备。”武汉融众租赁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武汉地区可开展融资租赁的领域包括工业产业、建筑业、采掘业以及医疗设备等等。
以融众租赁为例,企业只要有3年以上经营记录、企业规模与融资需求匹配、产权清晰等条件即可提出申请。但该公司需要企业提供抵押物。“不过我们比较灵活的是,抵押物可以不必抵押,即使企业已将其抵押给银行也无妨,我们只是借此判断企业实力。”上述负责人表示。
同时,相比银行信贷,融资租赁的周期更长,利于企业长期资金安排。不过融资租赁的成本,可能较同期信贷高2~3个百分点。
别“光走银行一条道”,看房企如何突围
政策面收紧,房企感受或最为明显。而房企四处突围的思路,或值得其他行业企业学习,信贷、公司债、信托……几乎无孔不入。
最近的例子是,南国置业和福星股份通过股权质押,借道信贷,总融资规模23亿元。
其中,南国置业的途径是,以全资子公司为主体,通过江西国际信托发行两年期股权信托。同时,由公司控股股东许晓明所持限售流通股9000万股,提供质押担保。
实际上,仅5月以来,相继全国就有十余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开信托融资计划。
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显示,今年前4个月,房地产授信金额合计不足500亿元,仅占2009年的1/6。面对这一形势,房企形势迅速调转思路。
业内人士称,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融资的综合成本一般在12%~18%,中小非上市房企可能在15%~16%,上市地产公司通过股权质押或担保,可把成本控制在8%~9%,但成本仍普遍远高于贷款。“关键就是投资回报能不能高于成本。”第一创业固定收益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可以高于成本,企业应该迅速调整思路,在形势变化后,总寄望于低成本融资,没有任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