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浪财经》
2010年06月25日
新浪财经讯
6月23日消息,6月25、26日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委员会会长、恒信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思明今日与新浪财经进行独家视频对话中表示,为促进金融产品多元化创新,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希望能尽快出台固定利率等相关政策。
李思明参加的陆家嘴论坛专题论坛其主题为“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服务”,他认为,在促进金融租赁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机构发展方面,行业协会已就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轨做出呼吁,“除此之外,主要还是利率问题。”
据悉,目前利率政策一般是强调信贷方面,且较多在短期信贷。“这方面已经有了初步改善,中长期信贷也慢慢多了起来,但一直没有解决的是,在利率方面目前还没有变化。”
实际上,中长期信贷都是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信贷,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一般会根据信贷时间进行利率锁定。“比如一个五年的信贷产品出来,五年的利率是锁定了。”
“国内并非为固定利率,”李思明进一步表示,如果央行利率有调整,第二年利率也跟着要作调整,“哪怕是一个五年的信贷产品。而在第二年利率不能锁定的情况下,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就比较难操作。希望未来在固定利率方面能有一个新的办法出来。”
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资金来源有限一直是桎梏其发展的难题。在谈到金融租赁公司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时,李思明坦诚目前国内融资多元话的产品还比较少,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股本资金,而信贷资金也是主要来源。
“我们也在做些尝试,如应收账款的保底业务,或打包成证券化的理财产品在证券市场分销,在充分考虑执行成本的同时,尽可能做一些资产多元化分配。”
李思明还透露,恒信目前手头上有50亿人民币资金,未来一年资金方面还比较充裕,而目前的形势非常好,“下半年恒信将做更多的融资安排。”
据了解,金融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目前主要是股本金,而我国金融租赁公司股本金约810亿元,市场规模仅约3000亿元。按照1:10的杠杆率计算,目前的金融租赁股本金可以带动8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市场发展潜力大。
而对于行业的业务同质化倾向,李思明表示这并不是最为担心,人才的培养才是,因为同质化倾向归根结底其缘由也是金融租赁行业专业人才太少。
“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了16年了,这16年看到的专业人才还比较少。因为在人才比较少的时候,谁做一笔业务风险控制得比较好,大家都会请他做。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还算一个发展阶段的人才问题。(金霞
发自上海)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财经:第一个问题想问下融资渠道的,今天我们跟银行有16个亿,对我们来说在资金上是如虎添翼的,但是我们在融资渠道多元化这一块,能不能就融资渠道多元化做一些深入的介绍?
李思明:首先谢谢新浪安排这次的采访。陆家嘴金融论坛马上就要开了,其中有一个分论坛是专门讲的中小企业融资,我会去专门做融资租赁方面的一个讲话。融资多元化一直是全球很热的议题,这么多年以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危机之后有很多融资产品都得到了限制了。在国内融资多元化的产品还是很少的,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还是信贷资产,信贷资金这一块。一般讲融资多元化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说融资渠道,除了信贷之外,还有资本市场的多元化融资,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的话,有资本市场内和资本市场外的多元化融资。资本市场内的话,通过企业发行债券的方式,债券有很多种了,优级债、次级债这些东西,把握不好的话,就会对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融资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说美国危机,就是因为次级债发行太多了。
另外一个我们讲到动产融资这一块,我们设备金融这一块,它的融资可以有很多种的方式。因为本身设备金融方面它的安全性会更好,本身有设备作为一个载体在里面,所以给设备金融再做融资的话,也就是说融资租赁公司它们做融资的话,本身它的安全性就会很大的提高,不是一个纯信用的贷款。在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多元化方面,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还有资产组合打包进行保理或者是在资本市场上作为一种证券化的产品分销出来,都是信贷资产多元化的方式。目前国内政策方面有一些限制,这方面还没有比较大的打开。我也是在外商租赁协会的会长,我们一直在呼吁这方面,对于融资租赁公司关于动产金融这方面,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金融支持,一直在呼吁这方面的事情。
新浪财经:在这个限制下面,我们现在融资渠道多元化里面做了一些尝试,因为现在银行机构,比如说前段时间交银就发了一个债券几十亿,我们这块的话,在有限制的情况下,做了哪些尝试?
李思明:现在目前绝大部分大家讲的还是通过信贷资金的方式来解决软金融方面的资金需求。我刚才在另外一个采访里面也提到,其实我们现在统计的在国内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金大概八百亿左右,其实它可以做的业务量可以大概达到八千亿,1:10的比例,目前来做总共来做的也就是八千亿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八百亿的资本金做了三千来亿的话,说明现在的融资可能出来还是股本融资和信贷融资这两方面为主。因为我们恒信来讲的话,刚才签约的银行贷款还是信贷融资方面,我们做过几个尝试作为保理方面的业务,应收款保理方面,还有另外一个做过理财产品,也是通过我们的租赁,应收款这方面加上设备本身,作为理财产品在银行那边,通过信托公司的方式帮我们发行。这两个我们在做尝试的,一是主要考虑资金成本,另外考虑把我们的资产进行多元化分配的过程。
新浪财经:我们现在手头上可动用的资金大概有多少?
李思明:大概有50个亿。从资金来讲的话,目前按我们的业务计划,我们的资金需求在未来一年多资金方面是比较充裕的,就看我们的发展速度的问题,现在市场情况非常好,会在今年下半年考虑做更多的融资安排,保证我们在未来两三年的发展。
新浪财经:介绍一下我们恒信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这块做的一些事情,这方面做个介绍。
李思明:恒信自2004年成立以来,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跟大的银行系的租赁公司会有一些不同,它们还是做得比较大的项目。我们一般比较喜欢用二八开来分,就是20%占了80%的业务量,我们这边大概是80%的客户都是中小企业。因为我们所涉足的行业跟其它公司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特别是像我们做的机床行业,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还有印刷行业,都是小企业,还不是中企业。做中小企业融资的话,从融资对象来讲是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也要从融资标底过来一些,一般都是中小型设备,也就是说大概是在五百万到一千万以内这种设备叫中型设备或中小型设备。现在中小企业和中小型设备融资的话,占我们的80%以上的业务。也就是因为有这种安排,使我们的风险更分散了,因为大家经常都说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说一般来讲风险还是比较分散的。这是我们这方面的业务情况。
新浪财经: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做了很多的事情?
李思明:做得非常多,绝大部分精力都是做中小型企业。
新浪财经: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银行系和非银行系,我们作为非银行系来说,跟它们比的话,我们的优势在哪儿,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瓶颈,作个对比。
李思明:其实优势、劣势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因为从业务来讲都可以做。一般来讲有些我们会分工不同,一般是银行系的租赁公司,它们做的都是属于比较大型的设备,比如飞机租赁、电信的,很多银行系在做,这是第一类业务。一般的非银行系租赁公司的话,大型设备也做,但并没有做那么多。毕竟有一个利润、风险方面的考虑;第二类分类的话其实还是看专业性,比如说有的租赁公司本身做中小型企业融资比其他一些大银行做得更多、更灵活一点,它们下面租赁公司在中小型融资方面也会做得多一些。没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劣势,完全是看本身的企业管理,特别是集团上边,比如说银行总行上面对于它们的管理,是强调银行信贷风险方面来管理呢,还是强调设备金融这种方式来管理。一般是讲非银行系租赁公司做的,因为项目额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因此它的市场多元化会做得比较好一点。但是它的体量没有银行系租赁公司做得那么大,没什么太大的优劣势之分。
新浪财经:这个题目是比较大的,结合陆家嘴论坛了,现有的金融体系创建的话,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还有很多限制和瓶颈,您的建议做一个呼吁。
新浪财经:关于政策方面,比如说管理规则、管理条例方面,还有税收这方面,我们我国我们行业协会已经做过好几年的呼吁了,特别是关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轨方面,目前还在积极呼吁,因为这对于融资租赁公司影响会比较大的。我这次在论坛上,要谈到的是要想做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是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创新这一块的话,除了汇率方面,其实主要还是利率这方面,希望国内的利率政策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因为我们过去在利率政策方面,一般是强调信贷方面,过去做的比较多的都是短期信贷。资金信贷比较多,中长期信贷的话都是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信贷,目前是关于流动资金信贷产品有三年的,中长期的信贷也有了,但是一直没有解决的是,中长期的信贷品种是会多起来,但是在利率方面目前还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像在金融体系比较发达的地方,它的信贷出来,它会有利率的。也就是说如果是一个五年的信贷产品出来,五年的利率是锁定了。我们国内的话,如果央行利率有调整的话,第二年哪怕是一个五年的信贷,第二年利率跟着要作调整,利率不能锁定的情况下,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就比较难操作。简单地讲对于融资租赁,给客户如果做的是三年固定利率的,那要是在三年中间银行调了几次息之后,对租赁公司的经营可能会有极大的影响的。这要呼吁对金融产品创新,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来讲,利率的固定方面希望将来能有一个新的办法出来。
新浪财经:最后一个问题,关于金融租赁行业业务同受化的竞争比较严重,您觉得未来的方向会是怎么样的?
李思明:同受化主要是在行业里面有这种倾向,因为还在于租赁行业的专业人才比较少,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了16年了,这16年看到的专业人才还比较少。才人才比较少的情况下,大家肯定都是看相互之间谁做得好,做得成功,跟着去做去了。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还算一个发展的阶段,还是一个人才的问题。人才的问题主要强调的还是对于风险控制方面,因为在人才比较少的时候,谁做一笔业务风险控制得比较好,大家都会请他做。但是在目前来讲,同受化还不是我们行业的担心,因为我们行业里面经常会搞一些活动,同受化竞争还不是一个担心,因为毕竟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更多考虑的是人才的培养方面。
新浪财经:最担心的还是人才的培养方面?
李思明:对,人才太少了。
新浪财经:你觉得目前的业务结构呢,接下来在哪些业务建议大家可以做一些更多的开拓?
李思明:我那边这十几年已经开过几个行业了,比如说教育、印刷、医疗几个行业,包括工程基建的,现在看来,因为有一些在欧美国家工作的经验对于行业的了解会比较多。我们现在在做的规模比较小的,比如说在包装设备的领域,还有一些交通运输方面,其实都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融资租赁的产品可以去开拓的。主要还是人才方面的问题,很多领域没有开拓。虽然比较适合做融资租赁的这些设备,但是如果要把它开拓出来要“本土化”的话,还是要做进一步的调研,看看风险会到什么地方,不同国家风险是不同的。目前我们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慢慢地在开,也希望开了这个行业之后,对于我们的同行也会有一个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