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趋紧 金融租赁再掀浪潮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5月24日

  

  在银行信贷趋紧的情况下,金融租赁公司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融资租赁业务增量。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业务增量未必能给租赁行业一个质的飞跃,未来出口还在经营性租赁和专业化发展上。

  议价能力“一分为二”

  “今年以来,融资租赁增长很多,业务好做得不得了!”一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银行信贷收紧产生了传导效应,拿不到贷款的企业纷纷转向信托和租赁,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向融资租赁多了起来,回购租赁更多。”

  “中小企业确实要比以前多,业务人员也比以前繁忙。”恒信金融租赁首席执行官李思明则对本报表示。

  目前国内租赁业务呈“三分天下”,主要形成由银监会监管的12家金融租赁公司,商务部主管的外资、合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内资租赁公司三大板块。伴随信贷紧缩预期,今年3月初,银监会对银行系租赁公司再次“放行”,农行、光大和兴业拟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已获批筹建。

  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本月初公开指出,截至2010年3月底,由银监会监管的12家金融租赁公司租赁资产余额达1863亿元,比2007年增长9.3倍,净利润达到25亿元,比2007年增长12.76倍,不良资产率则由3.95%降低至0.78%。

  “银行信贷趋紧对融资租赁来说是个好消息。”李思明说道,“一些原先在银行属于低端信贷客户的企业现在较难拿到贷款,从而转向租赁和信托,但这些客户的整体资信度仍优于此前租赁公司的中小企业客户。”

  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表示,虽然看起来租赁公司议价能力有所提升,但租赁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仍是银行,而银行的议价能力也在提高,因此“鉴于自身成本上升,租赁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一定会显著提升,如果租赁公司一味追求高盈利,反而可能增加企业和项目风险,因此也不会大幅度提高费用水平。”

  而上述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相关人士则指出,议价能力要“一分为二”看,对于租赁公司偏好的业务,如航运、航空等大型项目,由于行业竞争比较激烈,议价能力没有太大变化;但对于综合类业务,如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议价能力确实有所提高。

  租赁VS信贷:替代?拓展!

  “背靠大树好乘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凭借其银行大股东背景,在信贷趋紧的大背景下显得更有优势。一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相关负责人就对本报坦言,一方面,母行会将一些项目和客户转移到旗下租赁公司,另一方面,相比非银行系租赁公司,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从银行获得信贷也更容易。

  “但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也有困惑。”他说,“一些大项目实际上还要母行来批,而用信贷标准来判断租赁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妥当,会使融资租赁向银行信贷看齐,可能最终会放大风险。”

  对于非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而言,同质化竞争更是激烈。李思明就称:“金融租赁公司绝大部分业务是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非常少,同质化竞争激烈,在开拓新市场上也很欠缺。”他同时指出,融资租赁应该是银行信贷的“拓展”,而非“替代品”,目的是让中小企业等高风险客户都能得到快捷的金融服务。

【作者:曹金玲】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