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北京日报》
2010年05月17日
本报讯(记者沈衍琪)走进历时半年改造完工的朝阳区政府大楼,浅灰色砖石外墙看起来简朴依旧,走进楼内,也嗅不到任何新装修的气味。“怎么看不见节能减排改造的痕迹?”正打听着,后勤服务中心的杨守泉乐了。他来到走廊里,指指头顶上方的天花板吊顶:“那些‘机关’都在里头呢,光看外面哪儿看得出来?”
杨守泉说着,推开一小块吊顶,在露出的空调冷却水管道上多出了一个小小的“方向盘”。“看见了么,这里就加了一个阀门。”原来,靠着这个阀门,就能够实现空调冷却水的分区控制。只要这片区域的员工一下班,就可以将阀门关掉,该区域就不再供冷供热,从而实现节能。
像分区阀门这样的“小机关”在此次朝阳区政府大楼改造中比比皆是,不过,后勤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还都是细枝末节的小改造,重点是为能源消耗的“心脏”动了一次“大手术”。
走进大楼地下室,一排崭新的变频柜伫立在机房的显眼位置,这便是整个大楼的节能“心脏”。据技术人员介绍,有了它,整个大楼的供冷供暖系统便可以“感知”室温,然后自动调节水泵的工作强度。“比如有些区域人员较少,室内安装的传感器很快能测定温度已经‘达标’,冷却水水泵的运行速度便会迅速降低。”
“通过技术设备改造升级,能从根本上把单位能耗降下来。节能设备结合人们的节能意识,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耗能模式。”一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通过节能改造,每年大约可以节约近80万元的能耗开支,而改造项目的总投入不到400万元,大约五年左右就可“回本”,这笔资金花得挺“值”。
省下能耗“支付”改造成本
经过改造的朝阳区政府“绿色”大楼,是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完成的一件“得意之作”。
“我们通过对选定的政府办公楼进行诊断、改造和升级,实现每年节省至少12%的能耗。”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节能中心总监战京涛告诉记者。
在2009年10月的朝阳区国际商务节上,朝阳区政府与西门子公司签订了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改造协议书。朝阳区政府大楼从而成为首个“低碳”试点改造的政府办公楼示范项目。记者获悉,双方协议的创新性不仅仅体现在改造方案上,更在于改造项目所采用的新型融资租赁模式。这一耗资近400万元的改造项目,朝阳区政府不用“花”一分钱。
据西门子方面透露,这一项目的前期高额投入全部由西门子方面投入,而在五年半期间内,朝阳区政府通过降低能耗及提高运行效率所节约的成本将用于支付项目所需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