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3月25日
记者 徐永
3月25日记者了解到,在增资20亿完成后,交银租赁发行20亿规模的金融债计划也已经上报到了央行和银监会,目前该债正处于补报材料阶段,有望抢跑银行系租赁公司金融债第一单。
不过,包括交银租赁在内,日前多位银行系租赁公司高管告诉记者,金融债发行利好行业,但并非最紧迫性任务,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做好本质业务。
租赁专家沙泉也认为,在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应该关注租赁行业的发展质量问题,因为目前行业内存在大量“名为融资租赁合同实为贷款合同”的情况,融资租赁公司发挥的是贷款功能而非租赁公司功能。
发债上报监管层
2009年8月底,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
之后融资租赁行业开始陆续准备,而从目前的发债进度来看,招银租赁、民生租赁等公司的人士都表示方案还没有上报监管层,仍在公司董事会层面沟通阶段,交银租赁行动则相对迅速,年后已率先上报了方案。
“3月份以来补报了几次材料,目前的发债时间还要看流程。”交银租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交银租赁此次20亿规模金融债,由商业银行承销,期限在5年以内,目前已获得了AAA评级,发行利率则是在SHIBOR的基础上,参考市场反应。
由于金融租赁的业务管理在银监会,但金融债的发行管理在央行,因此此次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债都要先获得央行的同意,再报银监会。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债发行只为项目补充资金,并非作为补充资本金。即增加的发债资金并不像银行次级债那样,能放大资产规模,杠杆效应仍由资本金决定。如一家注册资本金20亿的公司,即使再发行了20亿的金融债,最大资产规模仍然为250亿。
而对于还在准备方案的金融租赁公司,目前也有多项因素引起了行业的争议。
比如管理办法规定,发债的公司在净资产、最近1年不良资产率和利润率等指标方面都要不低于业内平均水平,受访租赁公司人士认为,目前这个“平均水平”标准难以掌握和评判。
另外在担保方面,由于业绩不满3年,银行系租赁公司发债都需要母行担保,租赁业内人士也认为,这事实上是由母行资质在支撑,无法体现各租赁公司的差别。
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有加息预期,因此现在有发债计划的租赁公司都希望尽快发行,以降低加息的机会成本,而由于SHIBOR利率今年处于升势,利息成本问题也成为部分租赁公司考虑是否发债的重要因素。
尴尬的租赁
“事实上,发债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不是现在最紧迫的任务,特别是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一家租赁公司的负责人直陈。
记者了解到,从资金来源渠道来说,现在租赁公司主要有银行借款,大部分借款期限在1年左右,另外则还有同业拆借和应收租赁款转让。
“因此从资金来源的渠道来讲,租赁公司并不缺渠道,金融债并非是融资租赁公司最紧迫的目标,只是多了一种补充方式。”交银租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甚至从成本来看,发行金融债可能是所有渠道里面成本最高的。
不过他认为,金融债发行对于金融租赁公司来讲,最大的意义在于流动性管理的提升。
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短期的同业拆借之外,还有较长时间的银行借款,而租赁期则一般是3、5年甚至更长,租赁行业也存在“短借长用”的情况,存在流动性风险,金融债则可以增加租赁公司长期负债的渠道,缓解流动性压力。
“当然能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金融债,也有利于金融租赁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形象提升。”交银租赁相关负责人认为。
沙泉则认为,非最紧迫任务的另一层意义还在于,目前融资租赁行业虽然资产增长迅速,但质量并不尽如人意,由于租赁行业的社会认知度还不是很高,一些金融租赁公司的精力都放在了争抢银行贷款“淘汰”后的大项目和大企业上面,很多项目表面上是融资租赁,其实只有融资功能,而没有租赁功能,租赁公司并不是在做资金的本质业务。
“如果把发展至今的1000多亿租赁资产剖开来看,有多少是在做融资租赁,有多少是事实上的一般性贷款,问题就明显了。”
沙泉认为,一些“融资租赁”合同没有保证金、担保等基本要素,租赁公司对后续资金的用途管理也不是很严,这些都会导致一定的纠纷,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