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私有化
关系户李泽源空手套深航始末

 

摘自《财新网》 2010年03月22日

  作者:王长勇、李增新、刘志洁 编辑:李枝 李泽源的关系型私有化,将中国第五大航空公司深航拖向深渊

刚届“知天命”之年的李昆,很难设想到四年前放弃副厅级国企老总的身份,投身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竟以涉罪被查落幕。

   3月6日,正值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发布消息称,这位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深航)总裁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这距离其取代原深航实际控制人、高级顾问李泽源掌管深航,不过三个月有余。

   相关报道深航局中局:一个融资租赁黑洞 深航争夺战大局初定 国航接盘市政府隐忍

   李昆当悔于结交李泽源。2009年11月27日,李泽源以与李昆同样的罪名遭到羁押,同时被带走的还包括他对外宣称的妻子、现广发行深圳分行副行长高艳,他的秘书和贴身警卫,以及两名空姐;不久后,深航副总兼财务总监谢云双,以及当年深航竞标时举牌的法律顾问、后成为深航监事长的徐海伟,亦被带走调查。

   接近案件的政府人士指出,针对李泽源等人的调查,是在中央高层批示下公安部的一次集体行动。显然,对神秘人物李泽源的清算已经展开,并步步深入。

   四年前,名不见经传的李泽源以27亿元“天价”,从广东发展银行购得深航65%的股权,并因这桩创造国有产权转让纪录的私有化交易暴得大名。令竞购者、深航第二大股东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与深圳市政府扼腕叹息。

   其时,李泽源尚属戴罪之身,名下用以收购的深圳汇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润)亦不符合收购资质,但其凭借不足与外人道的种种“关系”,竟撬动10亿元计的资金,更令多项法定程序让步。直至今日,对于李泽源收购资金来源及交易合法性的质疑从未停止。但即便如李昆这样的“专业人士”,亦被纳入李泽源局中难以自持,令一家拥有过万员工的航空公司沦为“空手套白狼”的平台。

   多位接近深航的知情人士透露,李泽源主持深航期间,多架按租赁或收购合同须到期交收的飞机并未交收,但相关款项已流出深航,涉及金额高达20亿元。此外,深航以在各地开发航空基地名义,通过借贷,将巨额资金转入由李泽源控制的深航房地产公司,形成坏账,深航本身却背负100多亿元的银行贷款。

   而今,这一“恶私有化”终遭喝止。尽管调查没有完全结束,但李泽源等人从深航出局,已无悬念。深航65%的股权的走向和分割,虽尚需纷繁的法律程序界定既成事实,但亦在目前联手稳定局面的国航和深圳市政府盘算之中。

   然而,李泽源不尽高明的腾挪手段得以堂而皇之生效数年,令市场规则蒙羞,足以为执政者戒。

   千疮百孔的交易

   3月7日,一封宣告深航重大人士变动的信件,通过内部系统发到了所有深航在职员工手中。

  在这封题为《樊澄同志致深航全体员工的一封信》的信件中,刚在三个月前被委任为深航党委书记的国航副总裁樊澄说道:“3月6日上午,公司紧急召开干部大会,民航中南管理局刘亚军局长通报了李昆因涉嫌经济犯罪接受公安机关调查的情况,传达了上级领导的指示,决定由我代行总裁职责,并对深航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不少人对于一度被排挤的总裁李昆被查惊异不已。当2009年11月,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泽源接受调查后,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曾专门奔赴深圳,要求深航员工服从李昆领导。

   但这封通告宣布国航代表全面接管深航,无异于宣告深航的李泽源时代彻底终结。

   此时,位列国内第五大航空公司的深航,号称总资产超过240亿元,员工1.4万多人,拥有各类型飞机134架,经营国内国际航线200多条。而在2004年底,神秘人物李泽源入主深航之前,这家公司不过拥有27架飞机、四个基地和约4000名员工,总资产计称44亿元。

   然而,随着李泽源、李昆的相继被调查,其资产和盈利状况“外强中干”的情况逐步被揭露。根据第二大股东国航的定期报告,深航至2009年6月底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6%。接近目前深航审计工作的人士则表示,目前深航资产状况已经“见红”(即资不抵债),坏账数额“巨大”。而国航主导下的审计工作将彻查公司是否“虚报利润”。

   一位熟悉当年深航股权交易内情的投行界人士表示,李泽源收购深航的用意并非经营壮大该公司,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圈得更多资金。这桩从一开始就千疮百孔的交易,也终将收购人团队和被收购公司一齐拖入深渊。

   祸起虚假租赁

   20亿资金利用虚假租赁转出境外

   “李这个人胆子太大,迟早会出事。” 熟悉李泽源的人士说道,至少在被捕前三个月,李已在警方的监视视线之内。

   接近李泽源案的政府人士透露说,在主政深航期间,李泽源涉嫌以虚假的飞机租赁合同获得银行贷款,并将资金转至境外。这成为李泽源最终被捕的导火索。

   收购之后,深航随即提出“369计划”,即在未来三年至六年里,深航的机队规模将由原来的33架扩充到60架至100架,始发基地扩充到8至10个,力争用九年左右的时间把深航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航空公司。在此计划下,深航开始大量购置和租赁飞机,李泽源则借此转移资金。这其中,西北租赁有限公司(下称西北租赁)充当了重要角色。

   西北租赁的实际控制人,是在李泽源收购深航时助其腾挪资金的刘文彪。现年55岁的刘文彪,个子不高,从事过多个行业。当年面对27亿元的收购“天价”,考虑到仅利息成本就2.7亿元,精明的刘文彪以难有股东回报为由,最终没有入股深航。他选择了与李泽源进行业务合作。

   2006年10月,深航披露了这样一则消息:西北租赁与爱尔兰瑞安航空公司(下称瑞安航空)签署了意向书,前者将向后者购买五架型号为波音737-800的退役飞机,总价值1.5亿美元,整修后转租给深圳航空公司。飞机计划于2007年底前交付深圳航空公司。

   根据意向书,此次飞机采购项目的洽谈始于2006年5月下旬,具体的购机合同以及租赁合同将于2006年底前完成。

  一位熟悉飞机租赁的前深航员工向记者透露,其曾向相关航空公司查询生产序号,证实上述五架飞机并未交付予深航。他指出,李泽源通过后续购买的飞机补缺,应付审计,以及民航总局适航司对于购买和租赁飞机的审核,“民航总局只是关注提交总的运力计划,不会去管具体飞机型号。”

   接近李泽源案情的知情人士也向记者指出,目前调查显示,李泽源曾将深航10亿元资金打入西北租赁账户,但并未用于租赁飞机,而是在国内变现成约1.5亿美元,并让深航的机组带到国外。

   知情人士称,类似手法的虚假租赁并不止于上述五架飞机,仅与爱尔兰瑞安航空有关而未按合同执行的飞机租赁就有17架。相关案情涉及的金额达20亿元。

   与此同时,与李泽源进行飞机租赁合作的西北租赁,也经历一番股权变化,最终成为深航关联公司。

   西北租赁成立于1993年,原直属陕西省经贸委。2003年6月改制后,刘文彪旗下的西部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下称西部担保)等五家企业收购了原西北租赁全部股权,并增资扩股至2亿元。2007年8月,西北租赁的三家股东(百年传媒投资有限公司、陕西中联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成城经贸有限公司)分别将股权转让给成立刚刚两个月的丰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丰盛资本)。

   丰盛资本由此成为占60%股权的第一大股东;刘文彪的西部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占35%;陕西省技术进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5%。股权转让后,丰盛资本的李旗代替刘文彪成为法定代表人,刘文彪继续担任董事。

   与当年收购深航成立的汇润投资类似,这一系列股权变动背后,闪现李泽源的身影。“刘文彪认为飞机租赁方面没有高端人才,我建议他把西北租赁60%股权卖给深航,由深航出钱来组建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后来刘文彪就将股权卖了,深航就开始租赁飞机。”熟悉李泽源的人士表示。

   根据2009年7月的年检资料,西北租赁的年末总资产2亿元,负债1137万元,亏损113万元,长期投资8000万元。年检时的法定代表人是吴畏。吴畏2008年自一家证券公司进入深航,先出任深航副总经理,主管人事与投资。2009年9月底深航董事会改选时,他亦成为深航董事。

   接近审计的知情人士指出,李泽源与西北租赁双方“肯定签了文件”,但文件本身的合法性目前未被审计确认。但上述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前述10亿元资金通过西北租赁转移出去后,李泽源提出让西北租赁破产。这样,西北租赁将无须再承担对深航的债务。

   此时,国航仍持有深航25%的股权,一旦西北租赁破产,国航将被迫分摊深航的损失,国航因此加强了对深航财务的监控。

   接近国航的知情人士称,李泽源“两年前就在倒钱”,目的是偿还收购款。他们以虚假的飞机租赁合同获得银行贷款,再把钱打出去。

   正是这一情况的暴露,直接导致了李泽源被查。

  扩张的“坏账”

   深航充当融资工具,向深航房地产提供“贷款”,但设想中的航空基地建设,则多无踪影,巨额资金借此流出深航

   来自审计方面的消息显示,李泽源带来的财务窟窿,并不止于虚假飞机租赁。

   2005年中收购深航后,由于尚属“保外就医”的刑期未满人员,李泽源并未出任深航实际职务。他最初依赖曾担任辽宁省葫芦岛市市长的赵祥出任汇润及深航董事长。但两人很快闹翻,赵祥彻底退出深航,李泽源将儿子李默推向前台,并以高级顾问的身份直接介入,成为深航事实上的“老板”。

   深航的内部员工表示,李的作派甚有旧时国企的特色,喜欢组织员工学习其各种讲话精神,但他是航空业的门外行,对于航空公司的运营并不了解。以其在深航2009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例,李泽源屡屡批评员工未能以深航为家,尽力服务,更不避讳地要求员工与地方政府搞好关系,但终其讲话内容,却并未对其声称已临困境的深航提出实际的解困之法。

   然而,对于李泽源而言,深航需要对外维持良好的财务形象以便继续获得银行的信任,保持资金链稳定,另外,因为他还有大量的旧账窟窿需要填平——2005年的收购,原新华人寿董事长关国亮成为李泽源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了主要的收购资金,关国亮于2006年被查,迫使李泽源必须尽快偿还来自新华人寿的出资,亦要让深航成为予取予求的控制平台。

   随后的一系列安排耐人寻味:

   ——在2005年出面为汇润举牌的律师徐海伟,在举牌后曾一度消失一年有余。知情者透露,徐在此期间身处海外,为日后李泽源借道飞机租赁转移资金铺路。徐后来进入深航,出任法律顾问。

   ——入主深航后,李泽源留用了广发行控股时期的财务总监,即此次同时被调查的深航副总兼财务总监谢云双,并使其掌握实权。知情人指,这与一般控股权易主的公司有别,显示双方早已达成信任。

   ——李泽源曾希望借助在航空业浸淫多年的李昆等人,但李昆等并不赞同其发展房地产等非主业套取资金的做法。李泽源于是将李昆及另一副总张沛架空,与赵祥、刘文彪等合作伙伴分道扬镳,大权在握。

   逐步走上前台的李泽源,开始游走各方,以自己的方式实现深航扩张的战略。从媒体公开报道看,仅从2008年7月以后,他就走访了河南、江西、云南、青海等11个省份,每到一处,均获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接见。商谈主题基本都围绕深航与当地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深航在当地设立基地或分公司,地方政府则在配套土地、税费、融资上给予优惠和扶持。

   一位熟悉深航和李泽源的人士表示,李泽源其实是利用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承诺在当地开设一些航线,此举一方面能从地方获得补贴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能扩充深航的支线航线。

   他表示,地方政府一般会无偿拨给深航一些基建用地,李泽源用其中20%建航空基地,其余则基本用做房地产开发,希望以开发所得的部分,填补购买深航时遗留下的资金窟窿。

   根据深航公司网站上的介绍,目前深航已在北京、南宁、无锡等20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基地,并获得大量土地资源。

   其中,2006年11月在沈阳获得近39公顷土地,在无锡获得太湖世家和湖滨路之间的190亩土地用于开发办公和生活基地、另外还在无锡机场总体规划用地中获得300亩土地用做建立生产基地。2007年9月,在重庆获得一块与滑行道相连接的300亩-600亩的生产基地用地。另外,深航还相继与北京市顺义区签约在天竺镇建立航空商务区、与哈尔滨道里区政府签订了预计投资总额高达100亿元的建设规划等。

   一位深航内部人士透露说,李泽源发展房地产等非主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深航套取更多的资金。这种在各地扩张的做法,对深航本身更无裨益。

   接近审计的人士告诉记者,深航通过承诺设立分公司和航空基地所获得的不动产,极少记在深航名下,而是由深航房地产公司拥有并开发。这家公司2006年10月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由李泽源控制的汇润持股70%,深航持股30%。

  为完成开发计划,深航充当了融资工具,向深航房地产提供“贷款”,但设想中的航空基地建设则多无踪影。这位人士指出,这部分资金流出深航,形成的“坏账”金额只能用“巨大”形容。“这一块公安在查,现在就看能收回来多少了。”

   财务之困

   参与审计的一位人士向记者指出,深航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已触及“资不抵债”的红线

   “汇润收购之前,深航确实是一家好公司,连续11年盈利,即使在全国航空运输业普遍不景气、大多数航空运输公司亏损的情况下仍能盈利。”国航一位人士不无惋惜地感叹道。

   记者获得的一份2006年建设银行对深航的信贷分析报告认为,从财务指标上看,“该公司稳健的经营方针及经营策略,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有良好的信誉,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事实上,收购之后,深航仍是众多银行的重点客户。而深航推出“369计划”后,更对资金形成了巨大的渴求。

  但时不与我,深航动机复杂的扩张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几大成本(如飞机租赁费、机场起降费、油费、员工成本以及贷款的财务费用)居高不下。李泽源在深航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承认:“深航处在自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2008年11月2日,深航在昆明召开股东大会,会上呈报的深航业绩显示,当年前三季度深航已亏损5亿元。但到年底深航公布业绩时,账面仍显示为盈利,更高达2.6亿元。2009年内部通报的盈利更可高达5亿元,完全不同于其窘迫的财务处境。

   国航董事长孔栋3月10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隐晦地表示:“你也知道企业虚报利润很严重,我们请中介机构去审计,现在审计还在进行。”事实上,早在2008年,深航的审计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就对其2007年财报持保留意见,并最终退出审计。

   从资产负债率看,私有化后的深航风险日益提高。根据国航定期报告显示,2007年深航的负债率达到87.29%,2008年升至96.36%,2009年6月底仍高达96.58%。这一负债水平,均高于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和深航同类型的海航在2009年三季度的负债率也只是87%。国外航空公司一般负债率则在60%-70%左右。各大银行也逐步收紧对深航的信贷。

   资金吃紧之下,深航内部人士称,为缩减成本,深航开始更多地租赁飞机,或是把买入的飞机卖出。已经私有化的深航,也开始向深圳政府申请政府担保贷款,甚至要求补贴,以缓资金之急。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深航花了3.4亿元赈灾。数月之后,深航就向广东省政府打报告,希望省里补贴同样规模的资金给深航,另一份报告则希望由深圳市政府出面担保,为他们解决数十亿元的流动资金,第一步先担保贷出10亿元。但报告最终未能获准。

   上述政府人士指出,深航亦曾希望政府对其购买飞机的贷款贴息,仅要求补贴的利息就达8亿元。仅以目前5.94%的最新长期贷款利率算,这批“需要补贴”的贷款就达到134亿元之多。

  一位知情人士称:“李泽源曾表示,现在所有银行都不给他贷款了,要求政府要想办法救。这是李泽源所能用的最后一个融资手段。过去几年,除了上市,所有其他的办法深航都用过了,包括在海外发债,2008年春节前后还搞过私募,都没有成功。”

   参与审计的一位人士也向本刊记者指出,深航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已触及“资不抵债”的红线。目前,李泽源等人仍在被调查阶段,也只有调查结果公布之时,深航历经四年的私有化成败,方能真正公正评价。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