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3月07日
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全国两会期间最热的话题之一,其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关键环节,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难点。
农工党中央的一份提案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提案中写到,“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方向,以提高公平和效率为目标,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构建以公立医院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老百姓为何看病难?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医疗服务分级缺乏引导,就医流向不合理。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而就诊患者中一多半是在基层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基层医院门可罗雀,资源闲置。
农工党中央建议,建立人事管理权和资产所有权相统一的公立医院管理局,对政府办的公立医院进行有效的问责管理。并加快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应成为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平台,大医院要注重提升医疗技术、培养医疗人才、解决疑难重症疾病诊治。医保制度在报销范围、额度、比例等方面也要做出有利于分级诊疗和降低医疗费用的机制调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因此,他们建议要在坚持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多渠道筹措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资金,尽快形成平等竞争的多元化办医新格局。
比如,在适度发展公立医院规模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非营利性医院,培育上规模的优质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改扩建可采用债权融资,购买大型设备可探索融资租赁,后勤服务可推行社会化改革等。
此外,科学制定国家药物政策也迫在眉睫。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18日的启动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这是关系到全中国人民健康的头等大事。然而,“只卖贵的,不卖对的”是很多药品促销员的工作口号。零差率药品销售政策使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收入大幅下降,基本药物大面积推广前景堪忧。
其实,医改所追求的真正目标是促进全社会合理用药、减轻居民药费负担和增加全民健康福祉。“如果不能由多方、多渠道,尤其中央财政给予大力支持,想要达到上述目标,成功几率微乎其微。”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实践证明,各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很难独立而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涉及药品招标、生产、配送、定价、使用、医疗报销、零差率销售等全产业链,改革会对每个环节的现有利益格局产生影响或冲击。越是触动利益格局,越需要改革主导者科学、规范、公平、透明的操作。
农工党中央建议,加快完善财政补偿机制,这是决定基本药物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同时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