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环球企业家》
2009年12月20
作者 沈霄戈
金融危机给波音金融在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业务单:协调民用飞机销售业务之外,还可以帮助中资银行争夺国际客户
对波音金融公司副总裁兼亚太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方世达(foster s. arata)来说,几年前他在中国市场上得到的最佳建议或许不是来自民航总局,也不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而是来自银监会的主席刘明康。
当时中国的航空市场正在崛起,波音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将成为美国以外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而这其中首先带来的商业机会就是各个航空公司对飞机的需求。按照欧美市场一般的规律,航空公司自己用现金购买飞机只占到26%,其它途径中融资租赁占到70%左右,而中国的航空公司融资租赁的比例为30%左右,这意味着拥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如何让更多的中国客户了解到波音金融的产品,就成为方世达在中国市场的头等大事。
刘明康告诉方世达,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办培训班。于是波音先在西雅图办了关于融资的培训研修班,已经有60多名来自中资银行的人员毕业。随后波音也专门针对中资银行做一对一的培训。“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都是免费。”方世达对《环球企业家》说。
几年下来,波音已经让自己的租赁金融业务得到了中资银行和航空公司的认可,同时发现了这类业务在华的最好模式—
一方面能够和波音飞机在华的销售业务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和国际化雄心越来越大的中资银行一道,去拓展海外市场。
尤其是后者,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越来越有现实可能。以往飞机的金融租赁业务都是由外资把持,然而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他们都受到了巨大影响,不得不调整或者缩减航空金融业务。这自然让国际航空界将眼光投向了实力雄厚的中资银行。
但中资银行在此领域无疑只是新选手。2006年中国银行曾花近十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这为中国银行进入该市场打下了基础。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收购后基本还是新加坡的原班人马在运营,这实际对中国银行自身在此方面的业务成长并无太多帮助。
因此来自外部力量的协助就显得不可或缺。2009年11月波音金融、中国建设银行、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去年合作者名单则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于是方世达现在的工作就变成了一方面利用波音的全球资源,为中资银行介绍潜在客户。比如这段时间,他就安排了法航、美国大陆航空、阿拉斯加航空等客户直接和中资银行见面沟通。
另一方面就是帮助中资银行做更多的业务层面的培训和帮助。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一年多前挖来花旗银行驻香港环球银行航空业资深董事刘浩然后,在公司内搭建了被称为“最国际化”的团队,平常工作都是英语。尽管规模不大,但目前工行已经有了两家国际客户,而且明年还会有二十多家国际航空公司将进行商谈。"我们团队整体业务的知识还不全面,明年打算再招聘部分人员,统一做培训。”他对《环球企业家》说。
而这正是波音能提供的,除去在西雅图的培训班已经升级为波音中国租赁学校外,在成立的中国航空业工作组中,提供包括进口税、相关会计准则等各类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不是任何中资银行的竞争对手,我们是更多地帮助他们。”
方世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