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经济日报》
2009年11月19日
曾几何时,坐飞机对广大普通中国民众来说还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航空运输网络不断扩大,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截止到2008年,我国民航定期航线航班达到1532条,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大幅度增加了省会、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之间的航线,并根据市场的热点变化,不断开辟通往旅游城市的航线;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民航还加速扩展沿海开放城市间的航线网络,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航空运输,在新疆、云南等省区形成了支线运输网络。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枢纽、连接全国各地、干线与支线相结合的航空运输网络。2008年中国民航业国际航线已达297条,通航46个国家的104个城市,目前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起点联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运输网络。
为满足航空运输市场对运力的需求,民航利用国外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等方式,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加强了机场、航管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建、扩建、迁建和新建了北京、上海、广州等80多个大中型机场,建设了一批支线机场,机场设施越来越接近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
民航管理也日益现代化,基本建成了现代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成了适应民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技引进、消化、开发和创新体系,建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航空安全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增强,航空安全水平接近民航发达国家水平。到2008年底我国机场已达152个。在机场建设数量提升的同时,也没有放松机场技术上的升级改造,尤其是航管、通信、导航和气象保障系统的技术改造。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枢纽机场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我国民航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1.93亿人和2882.8亿人公里,是1949年的713倍和1558倍,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3.3%;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407.64万吨和119.60亿吨公里,是1949年的170倍和570倍,年均分别增长9.1%和11.4%。
目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奋进,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战略发展期,也是民航运输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按照所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航空运输指标将稳居世界第二位,部分指标甚至可望超过美国;区域和运输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会得到根本转变;机场数量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幅提高,能满足航空运输的发展需要;空中交通管理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航空安全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将在国际民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航空运输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航空运输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增加。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国民航将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