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国际租赁赵宏伟:发展融资租赁正当时

 

摘自《中国民用航空》 2009年07月17日

   《中国民用航空》航采网7月17日讯:米-26直升机在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抢险中一展身手,名声大振。今年,米-26又相继出现在东北森林防火现场、重庆武隆抢险救灾现场。随着米-26的卓越表现,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名字也不时见诸媒体。但是,事实上,在其背后起着巨大支持作用的是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中航国际租赁公司,这架“空中巨无霸”的实际所有者。

中航租赁依托航空产业背景,发挥专业优势,与飞龙公司合作完成了该架米-26的融资租赁项目。谈起米-26租赁项目,中航租赁总经理赵宏伟由衷地感到骄傲。他认为这是公司完成的最得意的项目之一,不但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由此也打开了与国内通航企业合作的大门。

中航租赁具有强大的航空产业背景,这是做强飞机租赁业务的优势。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与5家通航公司签订了7架塞斯纳、2架DA42飞机、1架米-26、1架运十二飞机和1架“小松鼠”B3飞机融资租赁合同、1架贝尔206 B3飞机售后回租合同,实际交付飞机12架。其中,运十二飞机首次实现了融资租赁销售,成功开拓了国内市场。
  
对于“新舟”60的销售,中航租赁发挥了巨大作用。公司与国内支线航空公司奥凯航空、英安航空签订了20架“新舟”60飞机融资租赁合同,该项目开创了国产飞机批量进入国内航线的先河,打破了我国没有国产支线飞机执行国内航线运行的局面。
  
“促进国产民机的发展是中航租赁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在积极助推着集团公司非航空民品的发展。”赵宏伟说。航空工业的重组整合为中航租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中航租赁已经为航空系统内30多家企业提供项目融资达10亿元,为企业设备投资、产品出口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中航租赁为某公司融资购置的镀膜玻璃生产线,运作5个月即取得初步成效。集团内一家生产板翅式散热器的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一年多没有结果的情况下,通过中航租赁以融资租赁方式购入新设备,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中航租赁还为西航机电与安庆比雷福搭桥,西航机电一条高速线材生产线通过融资租赁成功销到安庆比雷福。目前公司正在与黎明公司、成发公司等多家系统内企业开展融资促销合作。中航租赁还尝试把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化解债务纠纷的有效方式,在航空工业内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期为系统内的重组整合提供一种有效的财务解决办法。
  
经济繁荣时,融资租赁能够充分发挥融资功能,推动经济发展;经济萧条时,融资租赁能够发挥促销功能,扩大投资,促进消费。赵宏伟认为,融资租赁企业一头连着实体经济,一头连着金融领域,具有金融、贸易的双重属性。发展融资租赁业正是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防范金融风险的优势。
  
在抢抓市场方面,让赵宏伟比较满意的就是公司在船舶领域的作为。2008年中航租赁与浙江宇大公司签订“宇大1号”工程船舶融资租赁合同。“宇大1号”是亚洲目前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大型工程船舶,该项目的成功为浙江民营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也为中航租赁进入船舶租赁领域奠定了基础。中航租赁今年又与该企业签订了“宇大2号”工程船租赁合同。目前中航租赁名下已有8条工程船、3条散装货船,船舶租赁资产占公司租赁资产总额的近一半。公司为上海某从事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上市公司提供融资项目,完成了盾构机融资租赁,成为解决大型基建工程项目资金来源难题的一个范例。
  
上海市建设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步伐的加快,也让中航租赁看到了立足上海,进军全国,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美好未来。上海市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包括融资租赁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的政策,提出了鼓励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大力开展船舶融资租赁、船舶融资租赁信托、船舶售后回租等融资服务。赵宏伟说,中航租赁虽然没有金融系租赁公司那么实力雄厚,但是有着很强的专业技术优势,在大飞机、支线飞机的制造地上海,应该有一番作为;在船舶业务方面已做得风生水起,在上海大力发展航运中心的时刻,也理所应当有更多收获。
  
现在,全球航空业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外飞机租赁公司业务扩张速度明显减缓,中航租赁也酝酿新的动作进入国际租赁市场,开拓国际民机租赁业务。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