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融资迫切
光大控股展图飞机回租业务

作者 谭璐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年01月03日

  国内的航空租赁业务并不成熟,不过巨大的市场已经吸引了包括工银租赁、交银租赁和国银租赁等多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现在,光大控股也打算分一杯羹。

  光大控股今年1月才建立航空融资业务,航空融资公司的行政总裁余子为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国未来的航空租赁市场非常有信心。他说,光大控股提供的航空融资业务简而言之就是“卖出”和“回租”,帮助国内的航空公司向国外的金融机构卖出飞机,然后再低价回租,以改善航空公司的财务状况。

  不过,光大控股方面透露,业务发展初期,该公司更多的是充当“红娘”角色,引入国外有兴趣投资飞机资产的机构,让国内有需要的航空公司售出飞机之后再低价回租。不过,光大控股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日后也有可能持有飞机资产。

  现在问题是,飞机租赁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光大控股如何介入?

  航空公司资金需求

  余子为说,在飞机融资领域,外国航空公司一直选择很多,包括证券、基金、债券、私人投资等。而中国的航空公司则受到限制较多,完全依赖于银行借贷。

  余子为说,之前中国的航空公司取得资金并不困难,航空融资需求并未出现。然而,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每况愈下,中国部分航空公司也未能幸免,对资金的系统性渴求开始出现,这也催生了新的融资方式。

  去年国内一些航空公司在燃油套保方面亏损严重,导致整体业绩大幅倒退,需要国家注资以维持发展。以东方航空为例,2008年其衍生工具公允价值亏损达64亿元,其中62.56亿元就来自原油期权合约。根据东航的业绩报告,至去年底时,累计亏损约180.32亿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434.58亿元,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约126.4亿元,处于资不抵债的局面。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燃油套保合约是对冲油价波动的正常手段,不过也是有风险和不可预测的。航空公司的负债是一个大问题,因此从资产负债表中减少飞机和其他大宗资产,是改善其整体财务状况的有效途径。” 余子为说,燃油和日常经营性开支在航空公司的成本中占比很重,如果拥有大量飞机,则比重更大。

  今年2月份,一位光大控股的内部人士曾向本报透露,东航正在和光大控股谈飞机出售和租赁的事宜,不过4月底,就传出东航与交银租赁公司签订《飞机买卖协议》和《飞机租赁协议》的消息。

  东航将两架空客A340系列飞机出售给交银金融租赁公司,出售价为人民币5.9亿元。飞机出售后东航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回租,自飞机交付起5年。租赁合同采用固定租金,当前每架飞机每季度租金约为1700万元人民币。

  对此,光大控股内部人士不予置评。这也显示,航空租赁市场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同业者中,由工行、交行全资设立的工银租赁和交银租赁,分别成立于2007年11月、12月。其中,截至2008年9月底,工银租赁拥有14架飞机的机队规模。

  可得税务优惠

  现在,余子为把目光投向了国外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我以前使用过‘跨境税务租赁’,比如,一家需缴纳高额税款的公司,想找个办法延迟缴税,税务租赁结构产品就是其中一个办法,可以通过投资高端资产而取得税务优惠,比如购买飞机。”

  这对于高税收国家的投资者来说,也同样具有吸引力,比如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法国以及瑞典等国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其国内的税务规则,投资于在中国运营的飞机。

  今年二月份,光大控股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正在和德国的一些金融机构谈判,因为德国国内的税务制度有变化,所以对方很有兴趣。“所有和我们商议过的国内航空公司,甚至相关的租赁公司和银行,都表示很感兴趣。目前我们主打内地市场,还没接触过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航空公司,不过以后也会考虑把服务范围扩展到香港和台湾地区。” 余子为说。

  不过,目前国内有关法规和税务制度仍然有限制,余子为指出,如果是一架新飞机,一家中国的航空公司需要取得中国政府的批准,才能在出售飞机之后,再回租飞机。不过,一般来说,航空公司取得政府的必要批准并不困难。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