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4万亿大多投向铁公基当前不适合零利率

记者 李慧燕

摘自《信息时报》 2009年04月29日

   央行副行长强调不会使生产能力进一步过剩

  4万亿的投资计划会不会引起国内产能的进一步过剩?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兰州大学讲学时指出,此次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是针对“铁公基”等民生工程,将会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不会带来今后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

  4万亿主要流向民生工程

  为了刺激经济,国家从去年开始安排4亿元投资,资金的流向成为关注的热点。易纲说:“4万亿的投资主要流向了‘铁公基’,即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是投向了民生工程。”

  针对有人提出4万亿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偏大,效率不高的问题,易纲表示:“此次4万亿的投资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民生工程占的比重很大,不会带来今后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

  当前不适合实行零利率

  针对目前国内日渐高涨的对于零利率的呼声,易纲指出,由于国内储蓄存款金额占GDP的比重较高,而且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比重小、收费少,业务结构亟待优化,加之目前资本回报率较高,因此不适合采取零利率。

  “中央银行反通缩和维护市值稳定的决心是坚定的,完全可以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组合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因此不必要非得采取零利率的措施。”易纲指出。

  针对高储蓄率的问题,易纲指出:“高储蓄率是有利有弊的,美国此次发生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较低的储蓄率,甚至利用国外的储蓄来促进国内的消费。但是过高的储蓄率就会带来很高的投资率,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如果国内的投资还不能将其消化,就会出口储蓄率。高储蓄率和高顺差是相联系的,过度依赖出口就会使我们经济较为脆弱,此次沿海省份受到的冲击较大,就和这个因素有关。”

  “应当加大社保、医保力度,促进消费,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储蓄率。使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合理,外汇储备也更加稳定。长期依赖贸易顺差是不能持续发展的,要通过调节使结构更加平衡。”易纲说。

  金融租赁业务要打破税制瓶颈

  对金融租赁的回应,易纲表示,应当打破税制瓶颈。“目前国内飞机等租赁业务大多数是国外公司在垄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税制安排不够合理,才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

  易纲称:“将来要在税制、安全上为国内金融租赁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促进国内小到设备大到飞机的金融租赁的发展。”

  中央财大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天量信贷大多未进实体经济”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李鹤鸣) 一季度创记录的4.58万亿信贷规模令全球瞩目。在昨天广发证券“全球经济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中央财大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指出,一季度的天量信贷相当大的部分停留在金融系统内流动,实体经济受到信贷支持的实际数量并不多。

  贷款变存款企业大赚利差

  天量的信贷投放并未扭转经济通缩的矛盾,贺强认为,这主要是大量的信贷投放并未进入实体经济中。

  他解释称,一季度创纪录的信贷规模中有近3成来自金融机构的票据融资,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在获得票据融资后并不敢把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而由于票据融资的利率很低,不少企业在获得贷款的同时转手就把贷款重新存进了银行,从而赚取存款利率和票据融资之间的利差。

  少数贷款或流进股市

  针对近期央行表态“未发现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贺强表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控实际操作难度很大,作为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层层转包的方式躲避监控,将部分贷款资金投向股市。与4.58万亿的规模相比,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所占比例很小,企业用信贷资金炒股面临的风险也很大,在股市依然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企业也不会贸然将资金用来炒股。

  近期股市重回跌势,贺强认为这正是前期市场对经济转暖预期过高所致。他认为,二季度一些重要经济数据的公布非常重要,如GDP、工业增加值、CPI、PPI等核心经济数据如果出现大幅回升,则说明4万亿经济刺激和4.58万亿的信贷投放效果如期显现出来,届时股市重拾升势就有了经济基础;反之,股市很可能重新探底。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