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政策有望获批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速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09年03月23日

   酝酿多年的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方案出台已愈走愈近。上海发改委联合港口航运相关部门共同起草的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主题的方案于2008年中上报国务院及各部委,并有望于近日获批。一旦这些政策获批,2009年将成为上海金融和航运发展的提速年。

   “两个中心”相伴而行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中心发展源于航运中心,世界著名的五大国际航运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同时也都是著名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认为,上海要建立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是相伴而生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将带来大量有形的物流,促进物流业的大发展,同时,在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贸易和与此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并最终带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上报的航运中心建设方案包括: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特别是长江流域;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在洋山港建立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发展航运机构体系以及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据悉,此次上报方案的内容基本就是去年8月开始起草的《关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有部分内容经过了修改,但在洋山港建立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完善集疏运体系等政策获批希望很大。

   2008年7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上海洋山港时指出,上海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洋山港将首建“综合试验区”

   如果说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一个最重要支点的话,那么,它就是洋山港。洋山港的建设对于上海形成国际航运中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有关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调研实际从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并数次召集了上海港及相关机构进行了讨论研究,如果强化洋山功能的政策能够最终落地,对确立上海港‘东北亚国际纽约港’的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上港集团董秘姜海涛表示。

   按照“综合试验区”初步规划,洋山港将获得诸多政策突破。洋山港可能会首次使用启运港制度,这意味着国内港口货物只要确认开始发往洋山港,即被视同出口并办理退税。这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是利好,可以使其更为及时地获得出口退税。

   相对于其他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的国际中转能力并不突出。据统计,2008年,上海港国际中转箱量仅为5%,而新加坡则高达85%、香港达60%、韩国釜山达45%。上海港属于腹地型的港口,如果没有足够的国际中转量及相关的国际贸易量,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将受到极大制约。从这一点上说,上海港必须将自己定位为国际中转港。

2005年12月,洋山保税港区封关运作,成为当时国内首个保税港区。但近年来,随着天津、大连、海南洋浦等港口相继成为我国的保税港区,上海的先发优势已然不再。如果洋山港争取到启运港退税政策,将与国内其他保税港区再次拉开竞争差距。“启运港退税是一般保税区没法做到的,洋山港如果争取到这一政策,将极大地提升洋山港的国际中转量。”姜海涛表示。

   “我国北方的船只一般到可以享受到退税政策的韩国釜山进行中转,舍弃了最近的洋山港。一旦洋山港争取到启运港退税政策,今后,北方的船只会首先到洋山港进行中转,而原来从香港、新加坡中转往美国的东南亚港口的部分集装箱货源,也有机会选择上海港作为其中转枢纽港。”上海港务局相关人士表示。

   此外,洋山港可能会首次在内地使用第二船籍登记制度,就是已经在其他国家注册的船仍然可以在另外一个国家注册。洋山港将参考国际成熟港口经验,制定税收、注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吸引挂方便旗的中资船舶回上海注册。

   业内专家指出,上海港在扩大国际中转战略方面应该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口岸政策,尽快实现与国际通行自由港政策体系对接提升,使上海港成为班轮公司东北亚集装箱中转业务的首选港口,保持对釜山、高雄等东北亚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竞争优势。

   水路集疏运系统占比将达60%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意见,上海有望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据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上形成以水路集疏运为主体,公路集疏运为辅助的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综合集疏运体系,水路集疏运系统所占比例达到60%。

   集疏运体系主要由江海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及相应的交接站场等组成。快速高效的集疏运系统,是港口与广大腹地相互联结进行一体化运输组织的关键,也是上海航运中心配套服务的重要部分。

   目前,上海港集装箱铁路疏运发展缓慢、内河疏运微乎其微、水水中转比重极低、公路运输能力不足。业内人士指出,上海港内河集装箱疏运量不到全港集装箱吞吐总量的千分之一,沿海外贸中转箱量始终徘徊在3%至4%之间。大量的陆上运输车辆,又造成吴淞地区交通异常拥堵。这些都阻碍了区域内集疏运体系的优化。

   对此,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戌源曾多次表示,建议加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体系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力度,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尤其要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形成以上海港为中心的公路、水路、铁路集疏运网络。同时,希望加快以外高桥港区为主、连接沪宁和沪杭两大高速公路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专用道建设,解决集卡运输与城市交通混合造成拥堵的问题。

   与新加坡、日本横滨、韩国釜山、中国香港等世界一流的航运中心相比,上海在货物中转量、配套服务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有望获多项航运金融支持政策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航运市场需求最大的国家之一,但航运企业的国际船舶融资几乎都在伦敦、纽约、汉堡、新加坡和香港进行。作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上海港不仅要追求货运量及相当比例的货物中转量,还应该有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仲裁等相关的服务业。

   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意见中,涉及了多项关于航运金融的支持政策。如对注册在上海的保险企业,其从事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注册在上海的融资租赁企业,其从事国际航运有关的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进出口企业海上货物运输按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允许对缴纳给注册在国内的保险公司保费部分的200%税前加计扣除等。

   大力发展邮轮经济

   此外,方案中还提到大力发展邮轮经济。如建议允许境外国际著名邮轮公司在上海设立控股或独资的邮轮公司,对以上海为母港长期停靠的邮轮给予费用优惠政策等。为了配合上海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总投资达2.6亿美元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投入试运营,预计全年可接纳100万游客进出上海港。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集装箱吞吐量明显下降。200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仅为2800万标准箱,是多年来增幅最小的一年,低于此前全年3000万标准箱的预定目标。

   上海港为主动应对危机,正重点推动长江流域联动、建设东北亚空箱转运中心和水水中转中心等方面的工作。陈戌源曾表示,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相关政策的落地,对上海港的积极影响重在长远。有利于上海加快以洋山深水港为主体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并有效整合长三角地区港口资源。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迈出关键一步。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