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汽车金融 要警惕“美式风险”

 

摘自《中国汽车报》 2009年03月13日

   目前,国内的汽车消费贷款率仅为8%左右,远低于2004年控制汽车贷款前约16%的贷款比例。有了汽车金融公司参与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反而比单纯靠银行进行汽车消费信贷时期更加萎缩。
■ 发展汽车金融业务 机遇大于风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从汽车金融公司进入中国起,就一直伴随着防止经济过热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包括对外资的控制、银行加息、收紧信贷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相关领导部门对汽车金融公司这一新生事物缺乏管理经验,所以一开始采取的管理措施趋于保守,相比快速发展业务而言更重视风险的管控。
其实,在发展之初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规模和业务范围进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汽车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但汽车制造公司仍属于制造业,和专业的金融机构相比,在从事信贷等金融服务的时候,业务涉及领域过于集中。一旦行业的整体情况出现问题,或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影响,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也会随之陡增。
在美国,汽车金融服务的发达程度可谓世界之首,80%以上的汽车销售通过各种金融借贷服务来完成,放贷额度非常庞大。由于市场过度竞争,在美国获得贷款相当容易,有时仅需一个社会保障号码就能让消费者贷到款,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品质的客户,都有相应的各类金融公司来提供担保。
但在去年遇到次级贷引起的金融危机后,对风险控制不力的美国汽车金融服务行业迅速受到波及。在拯救通用汽车公司的计划中,美国政府特地在2008年12月向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提供60亿美元援助,将其转为银行控股公司,令这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可以求助于美国金融业援助计划,从而增加通用汽车的存活概率。
这种风险,正是国内汽车金融公司要极力避免的。
■ 国内汽车金融公司风险控制优于美国
当前,由于融资渠道有限,国内汽车金融公司资金链紧张。在个人贷款方面,有些汽车金融公司由于资金有限,对零售业务采取“惜贷”策略,对于贷款人的筛选极为严格。
在经过经销商的初步筛选和汽车金融公司审批环节的精选后,一般能够获得贷款的客户都是非常优质的客户。
据某家金融公司统计,在他们发放贷款的客户中,有90%拥有各类商业银行所发放的金卡或白金卡,这些金卡或白金卡一般都要求客户在一家银行拥有至少30万~50万元的资产。有了这种规模的资产作为保证,对于降低汽车金融公司呆坏账的风险非常有好处。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虽然中国整体的个人信用体系刚刚起步,但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汽车金融公司在分析客户数据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建立起一套能够有效分析客户情况的数学模型。这套模型能够根据客户从事的行业性质、年龄、性别等情况,对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目前,不论豪华品牌还是大众化品牌,汽车金融公司手头的客户基本上都属于优质群体,汽车金融公司的呆坏账率要比银行同类业务低一半以上,大部分控制在1%以内。
■ 抓住机遇 拓宽业务
虽然目前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资产率很低,但其业务基本局限在零售贷款、对经销商库存的批发贷款和少量的融资租赁业务,业务范围仍然比较小。以开展多种业务的形式来分散风险,并拓宽融资渠道,一直是国内汽车金融行业的目标。
在2008年版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银监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范围。以解决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渠道和业务范围狭窄的问题。但据记者了解,这些新业务开展得比较缓慢。
■本报记者 刘晶菁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