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天津支点 海航北飞

作者 刘伟勋

摘自《中金投》 2008年21月27日

  把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买过来再租出去,赚取长期稳定的收益,这是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即将开展的新生意。

  12月23日,陈峰的新 “棋子”——天津渤海租赁有限公司(简称“渤海租赁”)在天津挂牌成立,海航集团为该公司投入10亿元——相当于海航集团今年下半年采取各种手段 “节流”下来的资金的全部。

  这也是2007年收缩战线御寒以来,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集团进行的最大一笔投资。

  陈峰还成功地请来天津市政府,担当渤海租赁的小股东和大客户。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的基础设施租赁企业,渤海租赁瞄准了政府出资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该公司董事长刘小勇半开玩笑地对本报说,政府的生意最好做,它不受行业衰退的影响。

  陈峰的新生意

  12月23日,刚刚下完2008年冬天第一场雪的天津银装素裹,陈峰一大早乘坐火车来到这座北方名城,迎接他的是当地政府送来的两份厚礼。

  当天中午,海航集团与天津市保税区旗下的天保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后者代表天津市保税区政府,分别向渤海租赁和海航集团另一家成员企业大新华快运航空有限公司 (简称“大新华快运”)入资3亿元和2亿元。注资后,天保投资在渤海租赁和大新华快运中,分别持有 23.08%和15.38%股份。

  渤海租赁注册地位于天津,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经营基础设施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也是中国36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大新华快运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支线航空企业,总部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以天津、西安为主运营基地。

  渤海租赁创下的另外一个 “第一”,是国内租赁企业中首次引入地方政府作为股东。和很多省市的地方政府一样,天津市政府也使用财政资金主导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包括公路、机场、港口等。在中央决定两年内新增4万亿元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拉动内需后,天津市随即宣布年内净增约10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然而仅凭有限的地方财政收入,难以展开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为建设基础设施而投入的财政资金,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收回。而如果有一家专业的租赁公司出资(或融资)购买这些基础设施,政府便能把回收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通过合资组建渤海租赁,地方政府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租赁公司则获得了优质稳定的业务。”刘小勇说。

  在具体操作上,渤海租赁将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开展基础设施租赁业务,这一模式的内容是,出租人(渤海租赁)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出租人使用的资金,一部分是自有资金,大部分则来源于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

  与飞机、火车等设备租赁业务的流动性强、收益率高不同,基础设施租赁的主要特点是资金规模大、收益率较低,但收益稳定且租期长,属于“细水长流”的业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出让者,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尽管很多行业因金融危机而陷入衰退,但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加,这让基础设施租赁公司的业务丰富且可靠。

  “经济低迷时,政府的买卖最好做,因为它不大受行业衰退的影响。”刘小勇半开玩笑地说。

  租赁系成形

  以擅长资本运作著称的海航集团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了。自从陈峰2007年决定收紧拳头“过冬”以来,海航集团沉闷许久,直到此次投入10亿元组建渤海租赁。

  这几乎相当于海航集团今年下半年采取各种手段“节流”下来的全部成本。陈峰12月6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海航集团已采取各种措施压缩成本,主要包括调整管理架构,管理人员停发奖金并降薪30%,部分员工调岗减薪等。他预计从2008年6月到年底,集团将节约10亿元成本。

  海航集团的对外投资也在大幅收缩。陈峰称,凡是不能增加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差的投资,都将压缩或停止。此次大手笔投资渤海租赁,可能是因为陈峰看好基础设施租赁业务的盈利前景,以及由此与地方政府形成的紧密联系。

  渤海租赁总裁高传义告诉本报,公司对于提升海航集团的现金流和业绩具有正面作用。一方面,基础设施的租赁业务长期收益十分稳定;另一方面,公司也会“长短结合”,寻找一些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短期业务。

  高传义称,渤海租赁初期重点开拓的业务领域包括铁路、港口和机场设施。目前,该公司正在洽谈天津地铁基建设备租赁和港口码头机械租赁两个项目,涉及资金约40亿元。此外,渤海租赁还在计划租赁一部分天津市为空中客车A320飞机组装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总投资约100亿元。

  事实上,在渤海租赁组建之前,陈峰已在天津布下了另外一颗租赁 “棋子”。2007年11月,应天津市前市长戴相龙的邀请,海航集团旗下的另一家租赁企业长江租赁有限公司(简称“长江租赁”)将注册地从海口迁至天津。

  长江租赁注册资金16亿元,主营飞机租赁业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飞机租赁企业。

  此外,海航集团还在上海成立了中外合资的扬子江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飞机发动机的租赁业务。

  至此,海航集团旗下的租赁板块已初具雏形,业务涵盖飞机及相关设备租赁、基础设施租赁等领域。目前,这三家租赁公司的业务规模已超过200亿元。

  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称,海航集团的租赁板块已完成了站位和布局工作。长江租赁和扬子江租赁主营航空租赁,渤海租赁则主攻航空以外的业务,这使其长短搭配、内外结合,能对处于低迷时期的航空运输主业提供有力支撑。

  渤海租赁董事长刘小勇没有透露海航集团租赁板块的利润情况,不过他表示,国外的大型飞机租赁公司,利润率能高达15%-16%。

  天津支点

  租赁业务对海航集团的战略价值,不仅仅是贡献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更在于以租赁业务为抓手,整合航空业从飞机制造到使用再到残值处理的整个产业链。

  渤海租赁董事长刘小勇说,国际上70%以上的航空设备卖给了租赁公司,飞机产业链背后的资金流动,都是靠租赁公司进行组织。“我们希望依托租赁公司,在天津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他说。

  海航集团的这一诉求,与天津市政府打造航空产业集群的思路相契合。随着空中客车A320飞机组装项目、中航工业直升机业务总部、大新华快运等项目的相继落户,天津正在成为我国新兴的航空制造和运输基地,尤其是滨海新区获得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被用以吸引国内外企业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以航空运输起家的海航集团,试图在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的航空产业基地建设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建设一个涵盖支线航空、海运、金融的综合平台,为实现陈峰的“航空帝国”梦想奠定基础。

  2006年4月,海航集团与天津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航空运输、货运物流、金融租赁、航空维修等相关产业展开全面合作。两年多来,海航集团在天津市接连出手,除迁址长江租赁、组建渤海租赁外,还成立了大新华快运,重组了天津海运、河北国投等企业。

  这些举动赢得了地方政府的信任,以至于慷慨拿出5亿元现金,为海航集团的两家成员企业输血。在海航集团赖以起家的海南省,尽管省政府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持海航集团事宜,但至今没有出台实质性的举措。

  海航集团成立于2000年1月,其主体企业是成立于1993年的海南省航空公司(后更名为海南航空(股吧,行情,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民航市场的逐步放开,海航集团已发展成为我国第四大航空集团,目前运营飞机超过180架,资产总额约为800亿元。

  受到需求低迷和成本高企的双重挤压,和国内绝大部分航空公司一样,海航集团也面临着沉重的经营压力。今年第三季度,海航集团的航空运输龙头企业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221.SH)净亏损2.60亿元,全年很难盈利。

  而地方政府的出手相助,航油价格的下调以及民航局为促进行业发展出台的“十项措施”,让海航集团的紧张状况得到缓解。民航局日前提出,通过免征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落实支线航空补贴、停止审批新设航空公司等方式扶持现有企业,这些对海航集团均形成利好。

  “尽管目前航空业仍处于低潮中,但随着各级政府扶持措施的落实,明年的民航业将会出现新的发展局面。”陈峰说。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