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务业“双响炮”: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迎政策大礼单

 

摘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年08月27日

  作者:王世玲

  一份关于促进上海产业结构转型的文件正在积极酝酿中??《关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牵头制定,支持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套餐”目前已到了第三讨论稿阶段。

  记者从有关权威部门获悉,上海发展服务业的“双引擎”,除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报道见本报8月23日《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大动作:申领“一篮子”创新政策》)之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将得到一系列政策支持。

  从这份推进航运中心建设草案看,包括航运金融试点、税收优惠、开放独资邮轮公司和设立港口航线等多项支持政策正在酝酿中。

  申请“航运金融”政策

  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硬件”条件,因此,上海首先希望在港口集疏运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更多发展。

  尽管目前洋山港吞吐量已有了不小的规模(超过1000万吨标准箱),但离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还有差距。为此,《意见》提出,要加快洋山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港口吞吐能力。

  有了吞吐能力不等于有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如目前江船不能直接去洋山港。因此,《意见》也提出,要推进内河航道和铁路建设,适当增加高速公路通道。

  “单就港口而言,长三角其他地区港口也具有竞争力,但上海要谋划高端航运业。”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对记者分析,上海瞄准的是与航运有关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如航运金融、咨询、中介等。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每年全球船舶贷款的规模约3000亿美元,全球船舶租赁的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的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的规模约250亿美元。在这些领域中,目前上海涉足甚少,相关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

  “上海有资本市场基础和人力优势,可以把金融和航运结合起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刘涛对记者表示。

  而从《意见》中看出,上海想在航运金融领域得到政策支持。

  如在上海设立航运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航运金融、物流等航运服务领域及航运制造业进行股权投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为开展船舶租赁业务,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

  再如,允许大型航运企业参与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在上海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可选择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共同组建。

  “随着制造业进一步升级,需要涉外保险业发展起来。”刘涛分析,中国船舶在海外运输是投保国外保险,国内在此领域比较弱,需要进一步扶持。

  为此,《意见》中特意列出了相关支持政策。如对注册在上海的保险企业,其从事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注册在上海的融资租赁企业,其从事国际航运有关的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另外,“为了增强企业国内投保意愿”,进出口企业海上货物运输按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允许对缴纳给注册在国内的保险公司保费部分的200%税前加计扣除等。

  对于发展各类航运金融衍生产品和中介服务,上海将更多利用起上海航运交易所这个平台??《意见》表述道,充分发挥上海航交所在国际航运定价方面的作用,授权该所作为我国航运市场运价报备的执行机构,并加快开发航运运价指数等衍生品。

  谋划“航运试验区”

  相比上述扩宽航运服务业层次,上海还要申请一系列更为“大胆”的政策支持,即在航运对外开放和管理体制上进行一系列政策试点。

  首先,《意见》显示,在上海实施第二船藉登记制度。即参照新加坡等地做法,制定税收、注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吸引挂方便旗的中资船舶在上海注册。

  第二船籍登记通过一系列优化政策,吸引更多船舶公司注册,是国际上比较通常的的做法,目前我国远洋船队有约一半在境外登记注册,而此举意在吸引中资船舶回国内注册。

  为了“配合”第二船籍登记制度,《意见》中提到,对回国注册在上海的从事国际航运中资船舶减免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这点是制度性条件,如果得到突破,将带动一系列服务业发展起来。”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对记者称,他比较看重此举带来的影响作用??通过这种登记制度,把大量远洋船队聚焦到上海,在此基础上,航运相关服务如海事法律、航运咨询、航运金融自然具有了市场需求。

  除此外,上海还想在另一些航运对外开放领域谋得改革试验权。

  其中“扩展洋山保税港区相关功能”是上海第一想到的地方。《意见》显示,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航运、金融、物流等服务企业,其从事国际航运及有关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允许企业开设离岸账户,为其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实质上,洋山保税港不存在再给单纯的免税政策,而是需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一位熟悉保税港发展的上海专家向记者分析,上述免税政策体现了进一步落实保税港功能的要求。因为,相对香港等自由港,洋山等保税港的优惠条件对企业而言,操作起来并不简单。

  为此,从《意见》看出,一系列政策支持,将提升洋山港的吸引力。

  如为鼓励洋山保税港区发展中转业务,对从国内其他港口报关启运,经洋山保税港区中转的出口货物,实施启运港离港即可办理退税手续;允许非保税货物以增值税“不退不征”方式进入保税港区运作。

  在航运对外开放领域,上海还想到一个经济产业形式??邮轮经济。

  “随着制造业的转移,航运中心也在转移。”杨建文表示,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在争夺东亚航运中心,其中邮轮经济成为竞争重点之一。对此,杨分析,“母港在哪里”是邮轮经济的核心点。

  这些也被政策制定者们关注到。《意见》提出,积极发展邮轮母港业务,允许境外国际著名邮轮公司在上海设立控股或独资的邮轮公司。对以上海为母港长期停靠的邮轮给予费用优惠。

  还有,如果是注册上海的邮轮公司、全球总部迁往上海的境外邮轮公司,还有望得到“可经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航线或定期航班”的政策支持。

  同时,《意见》还提出,要建立邮轮产业发展的金融技术支持体系,包括在保险、信贷等方面开设邮轮产业专项目录。

  国际航运中心新定位

  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一样,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水水中转比例不大,陆地交通压力增大。”杨建文指出,从集疏运结构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水路集疏运比例太低,公路集疏运比例太高,铁路集疏运比例也小。

  其次,由于现有港口管理体制,导致各地港口重复建设、分工不明确、无序性竞争时有发生。尤其是长三角港口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专家们表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应把准脉搏,在清晰定位前提下,与周边港口形成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的航运中心模式。

  “不仅仅看吞吐量,更要看是否具备更丰富的功能和内涵。”华东师范大学长江发展研究院院长徐长乐对记者分析,面对国际竞争,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应该更丰富,相比国内其他港口,上海定位综合航运服务,应该更多发挥其信息、报价、结算、评估等航运服务业功能。

  “低附加值的可以外包出去,最终留在上海的是高附加值航运产业。”张军称。

  尽管在航运高端服务业上,上海具有天然优势,但《意见》中展现出的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势必会带给其他地方压力。

  “如果上海得到这些政策支持,其他港口地区也会争取相应政策的。”上述上海研究保税港的专家称。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