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租人融资租赁帐务处理实务(三)

 

摘自《中华财会网》 2008年01月03日

  (二) 折价出售型售后租回

  例 1 :承租人拟于一艘船作为标的物向出租人申请售后租回业务,设定船的原始购置成本为 8000 万,船的正常折旧年限为 20 年,已使用 7 年,帐面净值为 5200 万,双方约定于 3600 万做售后租回,租期为 3 年,租赁年利率为 7% ,本金每年回收 1200 万,期满所有权转移,手续费 100 元。

  1 、承租人将拟出售的自有固定资产转为清理,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5200 万

    累计折旧   2800 万

   贷:固定资产   8000 万

  2 、与出租人签订资产买卖合同,将资产出售给出租人,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3600 万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   1600 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5200 万

  3 、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人按资产帐面净值与应付租赁款的现值(折现率一般为合同利率)较低入帐(在折扣较大时,一般按应付租赁款的现值入帐),

  PV= ( 1200+252 ) / ( 1+7% ) + ( 1200+168 ) / ( 1+7% ) + ( 1200+84 ) / ( 1+7% ) =3600 万,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600 万

    未确认融资费用           504.01 万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4104.01 万

  4 、 A 、第一年支付租赁本息时,收到出租人开具的等额租赁发票,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452 万

   贷:银行存款           1452 万

  B 、第二年支付租赁本息时,收到出租人开具的等额租赁发票,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368 万

   贷:银行存款           1368 万

  C 、第三年支付租赁本息时,收到出租人开具的等额租赁发票,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284 万

   贷:银行存款           1284 万

  5 、在租期内,未确认融资费用(含名义货价)采用直线法分摊,确认为当年费用,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168.003 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68.003 万

  6 、按正常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13 年) , 每年 276.93 万计入当年成本、费用,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276.93 万

   贷:累计折旧           276.93 万

  7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按折旧进度分摊,每年 123.08 万( 13 年),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123.08 万

   贷: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   123.08 万

  8 、租赁期满,资产帐面净值与资产实际价值应大体一致,承租人不需要调帐,以名义货价取得所有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0.01 万

   贷:银行存款           0.01 万

  9 、同时将 “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 转为 “ 自有固定资产 ” 明细科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设备       3600 万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600 万

  分析意见:在折价出售、在租赁合同签订时明确所有权转移、在折旧按正常使用年限计提的条件下:

  1 、租赁合同签订时,承租人资产负债中资产方增加 2504.01 万(银行存款增加 3600 万、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1600 、未确认融资费用增加 504.01 万);负债方增加2504.01万(递延收益 ? 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减少 1600 万、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增加 4104.01 万)。

  2 、承租人在3年租期内进入财务费用 504.01 万,通过折旧、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进入制造费用、进而入成本(276.93+123.08)×3=1200 万 ( 与承租人未做租赁计提折旧一样 8000 万 /20×3=1200 万 ) .

  3 、当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固定资产帐面价值为 3600 万、已提折旧为 830.8 万、帐面净值为 2769.2 万(在资产负债表资产方),尚有 -1230.8 万递延收益 ? 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在资产负债表负债方)未冲减,尚须在剩余 10 年调增折旧费用。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