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世立:民营航空难抱团

 

摘自《财经时报》 2008年06月25日

   “5家民营航空公司曾经达成的‘抱团’共识,没有实质性进展。事实上,该同盟现在已经瓦解。因为在这5家公司中,有的股东已经撤资,有的管理层发生改变。总之,现在是各飞各的。”12月2日,东星航空有限公司(下称“东星航空”)董事长兰世立在接受《财经时报》独家专访时如是说。

    兰世立所说的抱团,指的是在2006年9月,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有限公司(下称“奥凯航空”)、春秋航空有限公司(下称“春秋航空”)、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下称“吉祥航空”)、东星航空、鹰联航空有限公司(下称“鹰联航空”)5家民营航空公司掌门人

    在成都达成的共识:代码共享,飞行员相互调用等。

    易观国际的一位分析师当时指出,民营航空只有抱团减少成本,才能与国有航空公司抗衡。随着民营航空公司飞机数量的增加,这5家公司将形成一个中等规模的民营航空公司联盟。

    但目前的现状是,这5家民营航空公司的联盟已经成为泡影,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他们需要更多地独自承担起越来越多的成本和融资压力。

    螃蟹难吃

    民航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但是由于特殊的原因,一直受国有资本垄断50年。不过,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众多资本势力并没有放弃进入的努力。

2    004年5月26日,奥凯航空获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筹建许可,成为国内首家民营航空公司,最初由新疆中京奇力投资有限公司、奥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奇力物流有限公司和自然人赵煜鹏投资设立,注册资金为3亿元人民币。

    然而,正值奥凯航空首航前夕,奥凯航空的实际控制人赵煜鹏突然拂袖而去。奥凯航空的股东变为奥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大地桥公司及三位自然人。其中奥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制人也易主。

    2005年3月11日,奥凯航空首航终于成功。

    然而,只有1架飞机的奥凯航空在首航后,亏损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

    在2006年3月底,试飞1年后,奥凯航空机队规模增加到3架,但仍然无法改变亏损状态。

    奥凯航空的一位副总说,现在民营航空至少要有5架飞机才能基本保障正常运转。他算了一笔账:租1架飞机每月需300万元人民币,1架飞机一天得配5个机组,每个机组3个成员,就要15个飞行员。一个飞行时间达7000小时的飞行员的“转会费”至少要100万元……而奥凯现在只有3架飞机。因为没有规模优势,奥凯航空的营业收入尚不够支付运营成本。

    谈到奥凯的艰难起步,兰世立也感叹,不做航空不知道钱少。在运营总成本中,不可控制部分高达80%,包括航油、机场起降费、机务维修等。而可控制成本,包括工资、福利等费用,大约只占20%,压缩的余地极其有限。

    银河证券航空业分析师毛昂指出,民航业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高投入领域,一家航空公司的基本运营规模最少应维持在10架飞机,才能保证其在3亿元成本支出基础上的收支平衡。

    很显然,奥凯航空在创业初期对资金短缺压力估计不足。

    艰难挣扎

    虽然奥凯的首飞并不成功,但这依然没有阻断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的步伐。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6家民营航空公司在运营。

    “当年美国航权开放时,一夜之间令所有人都可以做低成本航空公司,但失败率很高,可能高达70%-80%。”英国万高航空咨询公司的Chrystal Zhang说。

    而对于没有“背景”的民营航空,起步的艰难远非常人可以想象。

    2006年5月,东星航空刚完成首航,即遭8家航空公司的联合封杀,机票代理公司和旅行社被“号召”禁止销售东星航空机票,其“旅游+航空”经营模式遭到当头一棒。

    此后不久,春秋航空济南分部因其“1元机票”涉嫌不当竞争,受到15万元处罚。总部设于昆明的云南祥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祥鹏航空”)也因其开通一折电子客票业务而遭同行“围剿”。

    2006年8月,鹰联航空被起诉,原告要求其归还借款本息1482.62万元。随后,鹰联航空账号被冻结。公开数据显示,鹰联航空的航油欠费已高达数千万元,生存发生危机。

    虽然东星航空和春秋航空都宣称在2006年实现赢利,但他们有旅行社的稳定客源支持,被业内认为不具备普遍意义。

    更有分析人士指出,两家民营航空的账面赢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利能否维持3到5年。飞机3年一中修,5年一大修,这项成本昂贵。因此,是否真正赢利,要看三五年后他们能否支付这笔修飞机的钱。

    各飞各路

    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CEO罗伯特·马丁认为,中国民营航空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它们能以多快的速度获得融资,以及是否愿意放弃部分股份的所有权,引进新股东。

    因为前景不明,民营航空公司几乎无法从国有银行获得信用贷款。从外部寻找资金成为了各家民航航空掌门人的当务之急。而在这之中,东星航空的收获引人瞩目。

    2005年,东星航空受到美国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公司(下称“GECAS”)、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下称“空中客车”)青睐,用“租买结合”模式,签下租赁10架、购买10架空客A320、总额达120亿元的合同。其中由欧洲出口银行提供60亿元长期贷款购买飞机,无抵押无担保,期限15年,一次性到位。但东星航空却是分5—10年分期支付给空中客车,这样可以缓解东星航空的支付压力,资金链也不会过于紧绷。

    今年10月,东星航空与国际金融租赁公司签约租赁两架A320飞机。

    11月,东星航空又与苏格兰皇家银行(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 下称“RBS”)达成协议,将从RBS通过融资租赁获得总计4亿多美元,用以购买6架空客A320飞机。6架空中客车飞机的租赁期为15年。首架飞机将于2009年交付使用,此后开始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后,若东星航空支付余额,飞机所有权则将归东星航空所有。

    东星航空以未来的市场预期换来了机队规模的快速扩张。到2012年,东星航空机队规模将达28架,需要偿还的贷款和租赁费用总计高达170亿元。

    面对170亿元的压力,兰世立依然对自己的赢利能力充满信心。

    “我们与其他民营航空公司不同。东星航空不做廉价航空,也不飞支线。”兰世立告诉《财经时报》,目前,东星航空一共有5架飞机,今年年底将再增加5架。主要经营航空干线客货运输业务,主飞中国一级、二级城市,或者说主飞国内前20名的城市。

    据了解,截止到今年10月,东星航空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公司实现利润约3000万元。而这只是东星航空正式运营的第二年。

    “人们常说强强联合,只有大家都强才能产生更强的效果。当大家都处于很弱小的状态,所谓的联盟很难产生很强的凝聚力。从东星航空成立的第一天我们就意识到东星的发展只能靠我们自己,过去是这样,今后也会是这样。因为我们对东星的模式和未来充满信心。”兰世立最后强调。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