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货币政策面临灾后拐点

作者:张东红

摘自《投资者报》 2008年06月02日

   汶川地震或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拐点。对灾区暂缓提高准备金率,加大信贷力度,央行放松了对四川的货币政策。

  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同样“嗷嗷待哺”,等待央行货币政策的放松。

  呼吁放松货币政策

  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许多企业的生存非常艰难,一直在呼吁央行放松货币政策。

  面对通胀的压力,央行的再次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政策所起的效果还存在延续性。在广东、浙江等省已经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受到了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潘英丽教授认为,现行的货币政策的确很难解决当前宏观经济所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原材料都涨价,而产品没有涨价,利润下降。”一家印务公司的老板马先生告诉记者,“另一方面,贷款的利息又上调不少,进一步上升了成本。”他期待着产品能够涨价,否则工厂很难再维持。而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大多在基准利率上上浮了20%至40%,更有银行提出“上不封顶”。中小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

  而对银行来说,追逐利息高,风险小的企业进行贷款,是天性。“银行没有陪企业陪到死,看到企业不行就马上退出来。”一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的贷款增量还是有的,只不过在挑选客户上更加严格。

  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贷不到款不得不寻求民间贷款。“有将近20%的贷款都来自于民间贷款。”浙江海宁许村镇镇长袁杰估算当地民间贷款利率甚至出现日息就是央行规定的年息,但是企业为了度过难关不得不如此做,这当然蕴涵着巨大的风险。

  当这些企业没办法应对高利率和高成本,最后的结果就是选择歇业甚至是倒闭,这必然影响到GDP增长。管辖300多家家纺企业的许村镇镇长袁杰说,“每年只有保持8%以上的GDP增长,才能满足社会保障,公共消费,以及企业的良性发展。否则,连退休工资都会下降,如果企业发展不了,更会导致银行的贷款坏帐。”

  潘英丽教授认为在银行信贷要看行业授信。对于低端的高能耗的产业,房地产等,银行应该少贷,而对于农业等国内需求产品的,银行则放心贷。而在贷款种类上,她提出,对固定资产贷款要适当控制,而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对龙头企业对行业内的并购要支持,以此降低结构调整成本,加快行业内的洗牌和整合,减少失业的压力。

  银行腾挪贷款放贷

  值得提醒的是,许多银行都在想尽办法来规避央行所规定的每季度贷款增速不能高于15%的规定。比如,将资产打包出售给信托公司,以腾出新的额度来发放贷款,通过融资租赁公司,银行把绝大多数机械设备贷款给客户。又比如一些银行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支持 “三农”和西部,而这些贷款也将获得央行方面特别的 “宽待”。

  有业内人士提出,既然银行腾挪贷款的方式放贷,企业寻求民间高利贷,而高利贷的风险可想而知,还不如央行直接放松货币政策。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建议,中国政府财政已经积累了强大实力。可以考虑以财政政策替代货币政策,出台一个“政府财政出资的保值储蓄计划”,这可以成为短期内稳定通胀预期的有效政策手段。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表示,正确的宏观调控应该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把钱流入市场,流入民营企业,而通过财政政策调节。从长期看,则是通过结构改革,创造内需。

  宏观调控两难选择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洛林教授指出,对通货膨胀不能忽视,不采取措施,会影响社会稳定,长期也会让经济下滑。但是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中央同样面临两难选择。因为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呼吁放松的呼声越来越高。出口贸易很受影响,浙江的很多企业特别困难,强烈要求放松货币政策。

  今年GDP增长下降1到2个百分点还是更多,现在还很难估计,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2007年达到经济增长的最高峰,政府的紧缩性政策对投资肯定有影响,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对房地产企业。

  但另一方面,在换届之年,又有投资冲动和投资欲望,对投资又有刺激作用。王洛林认为,自然灾害对存量资产产生影响,但对固定资产投资反而有刺激作用。汶川地震刺激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需要。而这一切都需要央行放松货币政策。

  王洛林认为,目前通胀形势已经影响到居民生活,因此对于通胀不能放任,但同时也不能放任经济的下滑,这使得目前我国政府面临着是“从紧以抑制通胀”还是“放松以防止经济下滑”的挑战。他估计到下半年的时候货币政策或许会有放松。

  而在抑制通胀之后还要防矫枉过正,引起紧缩。市场人士认为,宏观政策应有适度的松绑和微调。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