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2008年5月5日
【本文摘要】
2007年9月以来,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5家银行先后获准组建金融租赁公司。上述租赁公司几乎都将目光瞄向了造价较高的大型机器设备,包括飞机、船舶等。
4月23日,由招商银行出资20亿元独资设立的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至此,由国务院批准试点的5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由外地金融机构投资设立的大型金融租赁公司正式落户上海。
在开业典礼上,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分别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外,为加强同业合作,提升融资租赁行业的整体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还分别与建信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银行系租赁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07年9月以来,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5家银行先后获准组建金融租赁公司。上述租赁公司几乎都将目光瞄向了造价较高的大型机器设备,包括飞机、船舶等。
银联信分析:
合作中求发展壮大
根据国外的经验,如果租赁渗透率增长3个百分点,设备投资就会增长1个百分点。如果同样的设备投资资金通过租赁方式来做,投资规模可以放大3倍,这会极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然而,实际上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金融租赁行业几经波折,发展非常缓慢。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国内融资租赁全行业的年交易额约为350亿元,不到美国的1%、日本的2%,甚至不到韩国的10%,中国融资租赁渗透率1%左右,发达国家为20%-30%。
2007年3月,新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行,允许符合资质要求的商业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这是在商业银行退出租赁行业10多年后的再次进入。建行是其中唯一一家引入境外商业银行的金融租赁公司,与美国银行合作,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金最大,达到45亿元。民生银行是引进非银行合作伙伴——天津保税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2亿元组建租赁公司。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则是单打独斗,均出资20亿独资租赁公司。近140亿注册资本金的进入,使得目前中国租赁公司的规模扩大了近一倍。银行系的进入使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一、招银租赁业务介绍
1、发展方向
银行系租赁公司,业务发展的定位多有雷同。因其共同的优势是银行背景而非厂商背景,因此市场定位差别不大并不奇怪,关键是如何做,怎样做体现出其租赁的特色。
招银租赁已经确定了以下三大主要业务发展方向:一是行业方面,招银租赁计划结合招行原有客户优势,在交通、船舶、大型设备制造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市场,以煤、电、油、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大型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行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行业等为主,统一规划,分开层次,逐步推进;二是客户方面,根据招商银行的战略转型,招银租赁重要的业务定位之一就是将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客户。招银租赁将力争在中小企业这一领域做出特色与品牌;三是区域方面,主要以长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以及国家高科技科技园区主要地域进行拓展。招行欲将金融租赁业务打造为该行批发银行业务条线产品配置的一个新的亮点,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方面。
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融资难,中小企业要发展、购置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进入资本市场等,都需要借助融资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也是满足中小企业上述需求的有力工具。
2、形成综合化经营平台
招银租赁是招商银行综合化战略的重要步骤,作为招商银行批发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批发业务条线产品配置中的一个亮点,招银租赁对招商银行现有的信贷资产结构起到了合理调整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融资租赁有“物权所有权”和“破产隔离”的特点,能将设备投资性贷款转化为融资租赁性产品,整体降低项目风险。
其次,招银租赁能够发挥金融杠杆效应,整合金融资源,通过信托形式,为招商银行提供租赁理财产品,增加招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提升综合化经营的盈利水平。
另外,招银租赁在市场拓展中,会广发寻求与厂商经销商的合作,能为招商银行增加新的客户资源;招银租赁还会通过设备租赁等业务,重点支持优质中小企业,这能为招行整体的开拓中小企业市场匹配更优良的产品。
3、不影响招行对公业务
招商银行正在推行转型战略,在客户结构上,一是提升个人客户的比重,二是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的比例,培养成为利润的主渠道,传统的授信和结算业务也将转向综合化的经营,招银租赁就可以给招商银行提供这样的综合化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招行的批发业务也会在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为招银租赁提供支持。
另外,目前招行对公授信主要是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资产占比的还不大,招银租赁正好可以在这方面形成互补,因此招银租赁不会对现有公司业务形成冲击,反而是有效补充。
4、风险控制
以往的失败教训就把租赁做成“第二信贷”。租赁公司要发展,就必须实现专业化经营,而不能只做银行不做租赁。一定要在“融物”的基础上做“融资”,把握好角度。比如,从租赁业本身的租期安排、租金的定价、以及租后管理等,都按照租赁行业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系统化控制。还必须把握租赁业的“融物”核心,而不是简单的融资概念。
在防火墙设计方面,招银租赁与母公司或其他招商系成员的来往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从组织体系上,招银租赁是一家独立的法人公司,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经营上,招商银行作为股东,对其公司治理和经营不加干涉,公司经营管理和人事财务全权独立;内部管理上建立独立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管理体制,健全风险资产分类,计提呆帐准备制度,业务处理和财务会计系统也独立于母行。
5、人才储备
招银金融租赁在筹备的过程中,就立足于选择这类复合型人才。在现有的人才队伍结构中,既有来自租赁、航空、船舶、电气、医疗等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有来自银行的积累相关行业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复合型还应体现为团队的建设,通过规划、培训,打造一支架构明晰、合作无间的团队。针对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业务重心,我们也会不断充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招银金融租赁计划从海外引进营销专家、产品设计专家以及运营专家等。
二、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困难
1、授信模式和规模限制
过去,融资租赁一直因其资金来源不畅,融资渠道不多造成运营资金成本过高,很难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进入,将会给融资租赁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但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同样也面临着资金来源以及受单一项目规模控制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融资租赁整个行业的发展。同业合作、同业联盟是其根本出路。
以银行为背景的租赁公司如果能直接向母银行借钱,那么融资方便并且资金成本较低。目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能像银行那样吸收公众存款,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向银行申请贷款以及参与到同业资金拆借,或者发金融债和资产证券化。而后两者准入又未完全放开,所以资金来源有限是困扰融资租赁的行业难题。
目前监管层对这其中风险隔离是否到位存有担心。因此从风险控制、防火墙设计的需要出发,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能完全依赖向母银行申请贷款。这就意味着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必须依托母银行的信用品牌,全力展开交叉授信的合作模式,展开与金融同业的横向合作,比如,同业借款、租赁债权保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等等。
银行系租赁公司因受制于单一项目规模,按规定金融租赁公司对单一承租人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30%。而仅靠一家租赁公司很难满足大型项目的融资需求,比如:飞机、轮船、大型成套设备的融资。
2、税收政策不明确
国家选择东北、中部等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八大行业试行扩大对投资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范围、进口设备关税减免等税收优惠,以及新所得税法的一大亮点,就是专门制定了“税收优惠”一章,这些都体现着国家对产业政策的调控,体现了国家对重点行业的扶持。融资租赁的特性,就是以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它只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一种手段,企业自行购买还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只是其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同交易形式。但目前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设备能否适用上述税收优惠政策未予以明确。
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加强合作
金融租赁市场非常庞大。例如,按照空客的预测,未来20年中国还需要2800架飞机,目前有1100多架,至少还有30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而目前航空领域有60%是通过租赁来做的,就是说飞机制造公司大概有60%的飞机卖给了租赁公司。
因此,租赁公司无论是银行系还是租赁系,未来3年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个市场培育起来,把它做大。银行系租赁公司刚开始都是会整合利用银行现有的客户资源,不同银行在行业、定位上就有差别,即使是相同,市场太大了,也能共同拓展市场。目前这个阶段还谈不上竞争,更多是合作。依托租赁同业的密切合作,可以在资金融通、租赁资产转让、联合租赁、转租赁等业务领域,与银行系租赁公司、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厂商租赁公司等国内优秀的租赁同业一起,共创价值。
首先,这次已经成立的五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主要在资金融通和项目合作两方面,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交叉授信。战略合作的意义就是银行之间相互对租赁公司进行授信,避免了直接授信。而一旦5家公司在交叉授信上达成默契,可预见将有力缓解银行系租赁公司在资金来源上的后顾之忧。
其次,五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寻求在诸如飞机、轮船和大型成套设备等租赁业务方面的联合。通过联合租赁的方式能解决这一难题。联合租赁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满足规模较大的设备融资需求,同时,也能分散项目风险,整体提升租赁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银行系进入租赁行业后“合作大于竞争”。
最后,专业的租赁公司可以强化自身在技术设备、经验积累、残值处理、会计税收等方面的优势,向精准化方向发展。而新成立的公司可结合股东优势,在资金和市场上慢慢树立自身的地位,加强防范信用风险,同时明确未来业务的重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长处,促进行业的成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