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上海证券报》
2008年04月24日
⊙本报记者 谢晓冬 石贝贝
随着招银金融租赁的挂牌,首批5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已全部亮相完毕,中国金融租赁业诞生27年来所形成的既有格局也正悄然迎来裂变。尽管业界普遍认为,这会是一个预计有数万亿资金规模的市场,各家机构之间合作将会大于竞争,但“银行系”能否执业界之牛耳,引领金融租赁业勃兴,从从中占据主导,则仍存悬疑。
如果比照国外,租赁业的前景的确是无可限量。在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已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其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租赁交易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平均水平在15
%-30 %之间。
以此测算,中国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13亿,如果达到15%的渗透率,即达到近两万亿的水平,且不说这一市场仍在增长中。作为对比,截至2006年底,中国市场实际规模为500亿元,租赁渗透率仅2%左右。
事实上,正是上述前景吸引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路资金在过去这些年里进入到这个领域。截止此轮金融租赁公司诞生前,中国已有三类租赁公司共128家。其中,外商投资(合资独资)90家,内资租赁企业试点26家,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12家。
然而,这么多公司却只创造出上述市场规模。资金或许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一些大型设备、特种设备大多造价不菲,如果融资租赁公司资本实力不够,则影响到其杠杆融资的能力,进而使其不能开展租赁业务。
业内资深人士姜仲勤解释说,即便银行系公司开展业务,其财务报表上也仍然一边是银行信贷等负债,另一边是应收租赁款。银行不是利用其资本金直接开开展业务。“资本金大只是帮助租赁公司能撬动更大规模的负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招银租赁与国内其他四家银行系租赁公司签署同业合作协议,联合开拓市场,以应对单家所承接不了的业务。作为五家公司共同的一些目标领域,比如飞机租赁,船舶租赁,目前尚大多垄断在外资租赁公司手中。
不过,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制约着这个市场的发展。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振胜分析说,融资租赁标的物的产权市场建设不够发达,相关监管承受能力不足,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租赁业发展银行不能单兵作战
(谢晓冬 石贝贝 )
不过,作为一股新生力量,业界仍然看好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对于租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租赁公司的投资结构中,银行为主体的占据了大部分。其中,德国为47%,英国为53%,意大利为87%,澳大利亚为66%。
不过,银行系能否担当此番金融租赁业振兴旗手,则仍有待观察。一个数据是,以全球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其银行控股的租赁公司只占比25%,与大型制造集团相当。
同样在德国,银行控股的租赁公司也只是占据相对优势,大型制造集团的占比为42%。此间一个重要原因是,“真正的融资租赁都是以物为主线来安排融物融资,而非资金。”业内资深人士姜仲勤称。
他解释说,从国外情况看,银行做为出资人开展融资租赁,也大多围绕自己的主要客户结构来进行。这样银行一可以利用租赁在法律上有更多的可用空间,实现一些信贷目的,比如异地放贷;二可利用租赁的一些技巧,来实现灵活的还本付息。
“但要银行脱离开自身的已有客户,进而去开辟更多新需求,则不太现实。”他说。仍以美国为例,由独立机构作为控股股东的租赁公司占据了整个美国租赁业的半壁江山。姜仲勤认为,租赁业的真正发达一定要到经营性租赁普及之时。但从目前看,已有的银行系租赁公司则主要从事融资性租赁。
一位业内人士解释称,经营性租赁,承租人一般不享有租赁物所有权,在租赁期结束后,出租人保留租赁资产或以市场公平价格将租赁资产出售给承租人。由于要在租赁期结束后保有租赁物,银行如要从事此项业务,则要拥有仓库等场所,增加很多成本。对其来说,既无必要,难度也很大。但恰恰是经营性租赁,存在广阔的需求。
仍以金融租赁的诞生地美国为例,其租赁渗透率超过15%,其大量的经营性租赁已经营性租赁形态存在。由于融资性租赁本质上系一种分期付款销售,在美国,其不被认为真正的租赁,并不能享受到经营性租赁的一些税收政策。
正是在上述域外经验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租赁业的发展不能由银行单兵作战。在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大发展的同时,必须创造政策条件,允许有其他股东背景的租赁公司也加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