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康: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

 

摘自《解放日报》 2008年02月18日

  孙家康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会议讨论中的发言

  听取了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报告是站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是站在上海服务全国、当好排头兵的高度,全面客观地总结了上海过去五年的发展,战略性地提出了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及任务,重点突出地指出了2008年的主要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的思想,贯穿了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这份报告,先后六次提到了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航运业的关注。十年前,中远为响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集装箱运输公司的总部搬迁到上海,在上海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远集运的事业蓬勃发展:运力规模从当初的20万TEU(TEU为国际标准集装箱的一个单位———编者注),发展到目前的超过45万TEU;箱运量从当初不足340万TEU发展到如今超过760万TEU。同时,中远也积极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第一批参与投资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建设;第一个挂靠洋山;第一个开辟直达洋山的江海航线;目前公司上海口岸的箱量约占公司全球总箱量的25%,位居全球第一。我们见证、参与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也分享了航运中心重大进展的喜悦果实。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发展要求。发展“四个中心”既是上海未来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也是中央、国家对上海在全球发展大局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结合企业实际,就 “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发展航运金融业刻不容缓

  对照伦敦这类以软环境支撑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在目前“硬实力”成果突出的基础上,需要重点推进“软实力”发展,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产业,是形成高水平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

  结合上海实际,在航运中心建设中,要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推进四个中心的融合发展。

  以2007年的发展数据看,上海的全市生产总值为1.2万亿元,不足全国比重的5%;而口岸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209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2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二,达到2615.2万TEU,也占全国比重的近1/4。可见,上海作为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并且在彼此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好的互动和促进。

  推进“四个率先”是上海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要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今后的发展中“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未来发展必须要超越单纯依靠吞吐量增长的阶段,进入依靠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新阶段。以目前国际公认的伦敦国际航运中心为例,尽管伦敦目前年货运吞吐量不超过1亿吨,但是,它控制了全球船舶融资市场的18%,油轮租赁业务的50%,散货租赁业务的40%和船舶保险业务的23%,同时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联合会等航运组织以及劳氏、波罗的海交易所等航运咨询机构聚集于此,它还同时成为国际航运规则的发源地和航运信息的中心地。

  航运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航运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国际航运金融业可分为船舶融资、海上保险、资金结算及航运价格衍生品等几大部分:

  ———船舶融资业务目前国际公认的三大中心是伦敦、汉堡、纽约。伦敦主要开展银行抵押贷款、船舶融资租赁、发行债券;汉堡主要通过私募股权的方式集资购买船舶,再出租给船公司经营;纽约主要是船公司在此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

  ———海上保险实际上是现代保险业的起源,17世纪在英国工业革命成功后向世界拓展其市场的过程中,航运业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航运的发展过程中,海上保险则起了十分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海上保险包括船舶财产的保险(船壳险)、船舶保赔保险、货物保险以及租家责任险等。主要通过保险公司和船东保赔协会(由船东组织的一种互助保险机构)承保。英国、日本、德国、美国是传统的四个海上保险大国,占据了全球海上保险市场60%的份额,其中英国伦敦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而全球67%的船东保赔协会保费基本都集中于伦敦。

  ———航运资金结算业务。由于国际大型航运企业的业务遍布世界各主要港口,频繁发生运费的收缴以及各项日常性支出,且资金量巨大,每月资金流量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资金的结算和集中管理对船公司非常重要,通常船公司都选择在资金可以自由进出的地区设立国际结算中心,中国香港、新加坡都是全球重要的国际航运结算中心。

  ———国际航运价格衍生品主要包括航运指数期货、远期运费合同(FFA)以及运费期权。目前最为活跃、成交额最大的是远期运费合同FFA,2007年的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英国的波罗的海交易所是最早从事航运价格衍生品交易的,此后,纽约商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都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航运价格衍生品交易。

  综上所述,航运金融业的几大板块部分不仅有力促进了航运发展,也在国际金融市场举足轻重。初步统计,当前全球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全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

  而如今上海在相关领域涉足甚少,相关业务全球市场份额基本不足1%,相比伦敦各项业务基本20%以上的份额,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对照伦敦这类以软环境支撑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在目前“硬实力”成果突出的基础上,需要重点推进“软实力”发展,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产业,是形成高水平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结合上海实际,可率先在船舶融资和航运衍生品交易方面有所突破:

  ———船舶融资方面可考虑推进船舶产业基金,通过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船舶产业,交由专业人员管理,并将船舶租赁收入等收益作为对投资者汇报的方式,也是未来推进航运金融服务方面值得重点探索的。德国和新加坡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充分借鉴。德国的KG模式,即由许多合伙人共同出资成立一家船舶有限责任公司,用所获资金订造新船,再租给航运公司获利。德国公民如果将收入投入KG筹资公司,可以减免所得税。由于税收优惠,吸引了大量医生等中小投资者和投资家向海运业投资。德国KG模式的船舶基金对德国乃至全球航运贡献巨大,2004年全球集装箱新订单中的56%是通过KG模式融资的。新加坡的海运信托基金模式,鼓励在新加坡通过信托基金募集资金造船,通过长期船舶租赁锁定租金获利。给予十年优惠期,期内海运信托基金买下的船只所赚取的租赁收入,将永久豁免缴税。自2006年该方案推出,已经吸引了三家公司在新加坡创设海运信托基金,涉及融资安排的船舶50余艘。如果在上海也成立发展船舶产业基金,可以吸收国内富余资金有效投入航运市场,依托资本市场巨大的财富效应满足航运市场的成长需要,同时增强我国在国际航运业的竞争力,分享我国经济增长带动的航运业繁荣盛景,有效实现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互动发展。

  ———航运衍生品方面,目前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经运作近十年,而股指期货也有望在2008年出台,这些都为中国航运指数期货衍生品的推出,奠定了信息平台、交易平台、结算平台的基础。相信,通过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相关航运公司的共同研究,航运衍生品交易将会成为上海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互动发展的另一重要成果。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