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措施相继出台 
医药行业成市场宠儿

 

摘自《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2008年01月21日

  2007年12月26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受国务院委托,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近期,尽管面临2008年国家宏观紧缩的财政政策,但医药生物行业因其自身特点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小,而主要应得益于新医改政策下带来的良好发展环境,整体医药经济在2008年的利润增长应无悬念。

  银联信分析:

  中西药发展速度持续提升

  一、我国行业发展现状

  2007年前11个月医药制造业经营形势继续向好。行业收入增速保持稳定,2007年1-2月、1-5月、1-8月、1-11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22%、23%、23%。营业利润维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1-2月、1-5月、1-8月、1-11月营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2%、46%、56%、53%。利润总额增速继续加快,2007年1-2月、1-5月、1-8月、1-11月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0%、37%、49%、51%。行业利润总额率再创新高,达9.6%。

  单季度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基本持平,利润总额增速稍有回落,仍保持较高水平。2007年1-2月、3-5月、6-8月、9-11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25%、24%、23%;利润总额增速继续加快,2007年1-2月、3-5月、6-8月、9-11月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0%、40%、68%、55%。

  从行业财务数据看,医药行业利润总额增长快于收入主要因为费用率的下降,三项费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虽然毛利率基本持平,但是由于费用率的下降,行业营业利润率明显提高,从而带动利润总额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从子行业来看,子行业利润增速高,盈利能力升。从2007年前11个月的经营情况看,各子行业均呈利润增长快于收入的态势。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2006年行业治理下,行业增速低,造成比较基数相对较低。除化学制剂子行业外,其它各子行业的利润率均创出新高,行业总体盈利能力明显增强。这与原料药价格上涨、制剂市场整治加强致竞争力提升和行业集中度提高有关。

  二、行业面临发展机遇

  1、化学原料行业发展速度持续提升

  化学原料药生产为我国医药产业的主体,并在我国医药保健出口产品中占主要比重。经过长期的产业发展和技术积累,依托国内市场基础和成本优势,伴随着全球以化学原料药为主体的产业转移,我国在维生素等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上具有技术与成本优势,控制着全球50%-80%的产能。2007年1-9月份,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总额为7.85亿美元,出口规模达到10.21万吨,无论是在出口原料药中的比重,还是出口金额均表现出较大的增幅。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产品,由于在添加剂和保健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扩大,带动了原料产业的快速增长。

  2008年,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与逐步展开,患者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可望得到进一步的补贴,政府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包括药品消费在内的医疗保健服务的门槛有望降低,原本受药品消费与服务价格高企而受到束缚的需求将得到较大的释放,作为药品市场上最直接和最主要的供应者的化学制剂药行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生”。虽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很快实现医药分家,但医疗机构在医药流通环节的角色将逐渐退化,原来因医疗机构相对垄断的医院终端市场有望逐步开放,营销竞争的主体可望转型为产品竞争。

  2、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受政策支持

  12月1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4措施支持民族医药。其中规定参保人员选择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包括中西医结合机构、民族医疗机构)将不受数量限制,此外,参保人员使用中药饮片均可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特殊情况除外)。

  另外,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1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要求,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民族医科(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启动了重点民族医院和重点民族医专科(专病)项目的建设。对于包括藏、蒙、维、傣共8种民族医药在内的10所重点民族医院的建设单位都将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中央财政要投资40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资金。

  由于,民族医药有鲜明的疗效和低廉的服务价格,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医改方案也将是提倡中西医并重,我们认为这对于品牌中药企业的发展是利好。

  3、医药流通行业重心后移

  我国医疗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确立了“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但是,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和实施之前,我国医药流通仍然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面向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两个市场终端不同的流通格局。其中的药品零售市场因为较早进入市场化运作,经过多年的竞争整合,正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我国药店数量有32万多家,其中连锁药店企业有1600家,门店已经超过6800家。药店连锁正在成为行业发展主要趋势。前一百家连锁药店2006年的营业额为450多亿元。2007年上半年,销售规模增长达到15%左右,并有望达到18%-20%,营业额超过530亿元。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出,医疗保健体制的整体理顺将会促进行业内部整合,催生跨区域、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骨干医药流通企业的涌现,从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受原有的医疗保健体制一些弊端的困扰,面向医院终端的医药供给一直存在着市场不完全开放的约束,医药流通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不规范的终端营销的竞争。新“医改”方案的总体方向围绕着医疗机构退出医药流通领域开放医院终端市场而展开,未来医院药品的采购亦将可能越来越集中于更少的更具竞争力的药品上,原来主要依赖终端营销竞争的经营模式将更多的让位于开放市场环境下的产品竞争,医药流通的重心将向产品的供给端后移,能够依托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4396.025,-193.44,-4.21%,股票吧),拥有强大的产品组织和配送资源以及物流管理实力的企业有望伴随着新“医改”方案的逐步实施和展开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银行信贷机会投资提示

  随着新“医改”的正式出台与实施,无疑将在整体上重新规划出未来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新蓝图和营造新的发展空间。医药行业将在新“医改”开拓的新天地里孕育塑造新的产业格局,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新“医改”的推行带来的对医药行业的规范管理,长远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往主要资源集中于终端营销的局面将让渡于产品竞争,促使生产企业积极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新的市场环境下,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强,产品优势明显的企业。医疗机构从药品流通领域中退出以及补贴患者提升消费者能力的原则将有助于降低医药消费门槛,使因药价虚高束缚的巨大医药需求潜力得到极大的释放。这将直接有利于从事低端普药产品生产企业,并将带动上游原料药企业、零售市场的非处方药消费以及医药流通企业。

  医改覆盖人群的扩大,我们认为商业企业的受益是确定的。所以综合考虑医改受益人群的扩大和商业集中度的提升,我们认为,优质商业企业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医药工业的行业增长速度。此外,从2008年1月1日开始,中外企业所得税率统一调整为25%。对那些原来企业所得税率为33%的企业而言,所得税率下降,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建议银行可以给与一定信贷支持。

  目前我国医疗设备数百亿元的采购数额中,租赁占了10%-15%的比例。整个医疗行业的收入非常稳定、发展快,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潜质大,其市场的大量融资需求仍将成为促进医疗领域租赁发展的原动力。尤其是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医院一方面为了提高医学水平,适应当前诊疗需要,总是想添置或更新更好的设备以吸引更多的病源,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医疗器械价格比较昂贵,又苦于政府投入太少,医院没有足够的经费去购买这些设备。另外,许多资质不如大医院的基层医疗机构是有着强大融资意愿的群体。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医疗行业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前景广阔。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