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业需要激情
更需要脚踏实地

作者:沙泉

《现代租赁》发布日期 2008年01月18日 

    07年底5家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消息给沉寂多年的融资租赁业激起一阵浪花。业内人士即为之高兴,又为之担心。高兴的是行业的队伍扩大了,长期以来租赁公司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担心的是目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银行贷款。中国的主要银行都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还会给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贷款吗?甚至有可能借用贷款过程抢夺这些公司的客户资源和市场。

    近期一些国际咨询机构和国内外大的媒体咨询本人,对银行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的乐观前景抱有怀疑态度,对当前租赁业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咨询笔者。为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谈话内容,笔者将自己的看法在此发布,让更多的人有个另类思考。

    其实本人对目前行业过于乐观的预测也抱有同样怀疑的看法。我们都知道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和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在业务的模式上没有什么区别。银行设立的租赁公司并不是因为其股东是银行,资金来源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来。银行也是需要利润的,尤其是在今年信贷规模紧缩的情况下,有限的信贷规模首先要用在收益高的产业。在这种情形下,金融租赁公司没有理由说比融资租赁公司更具有资金来源的优势。特别是这些租赁公司都是刚刚成立,对租赁的认识还相差很远。虽然有很大的资本金,但融资租赁还是一种项目融资。没有好的项目和租赁结构,出资人不会轻易给租赁公司贷款。否则这个行业早发达了。

    据了解,现在大部分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银行都还没有认为融资租赁业是一个高收益、低风险的产业。他们对自己的租赁公司和其他租赁公司的态度是一样的,至少现阶段先要满足行内高收益贷款,然后才考虑是否有能力给租赁公司提供资金。人们之所以会出现开始所说的兴奋和担心,问题出在租赁公司的定位上。他们大都把融资租赁当转贷业务来做。银行信贷市场环境发生任何变化,都会严重影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

    在银行信贷规模不足的情况下,在存款准备不断上调的情况下(截稿时央行再次调高准备金率到15%,有人预测要到19%)信贷资金成本相当的高。转贷银行式的融资租赁,只依靠境内资金的融资租赁都会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因此说“融资租赁行业资金来源问题解决了”,“银行抢非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的高兴与担忧都是缺乏市场和政策基础的。

    从法律上说,融资租赁是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购货合同、租赁合同、供货人、出租人、承租人),但在业务上则是三个合同四方当事人(增加了借款合同和出资人)。融资租赁公司是直接的借款人,承租人是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并没有融到资金(回租、转租赁是特例)。脱离了这个基本认识,才会说信贷规模紧缩,从银行借不到款的企业可以通过租赁公司融资。只有出资人不是境内银行,这个美丽的说法才有可能成立。

    如果否认融资租赁已成为当前的经济热点议题似乎没有道理,至少社会上关注融资租赁的企业、政府、人员比过去多了许多,而且还是以几何数量级在增长。融资租赁人才以成为紧俏人才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评论或政策建议与设想上或多或少总能找到“融资租赁”这个名词。人们对融资租赁的前景从理论上多是看好,甚至有媒体评论租赁的春天又来了。

    融资租赁自从上世纪81年引入中国到现在还是处于幼稚阶段,春天一个一个的来,就是看不到夏天。这应了过去常说的一句老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融资租赁业总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喊我看到了光明。这次是会不会还是这样?笔者从近期的行业动态谈一下感受。

    目前有许多人找本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但问他们融资租赁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怎么运作租赁项目?谁来做租赁项目?融资租赁的利润增长点在哪?用什么方式保持持续发展的活力?什么时候开始做那方面的项目?基本上都答不上来。当告诉他们现在融资租赁公司有100多家,真正能开展业务的不超过20家时,他们才知道这个行业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容易进入。设立租赁公司的动机也各有不同。下面列出一些现象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行业的真实现状。

    1、热点行业抢先为王

    这类企业对融资租赁根本不了解,或者就算了解也认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环境不成熟,但又怕进来晚了没位置,因此设立融资租赁。要么是做不起来,要么根本不做就是观望。拿点钱占个位置看看是他们主要想法。至于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利润点在什么地方暂不考虑,先搞调查。

    2、资本运作

    有人认为融资租赁需要行政审批,设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对行业的未来看好,想设立一个公司后在卖出去,搞风险投资。这部分企业不管从什么地方弄到资金,写了一个可批性报告,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用给股东做回租的方式抽回资本金,然后就转让股权。这类租赁公司的回租租金肯定收不回来,他们的资产全是烂帐,谁会要他们的资产呢?本想框人却自己被框这类企业大有人在。当找到我后多数企业的行为被我阻止(笔者不愿意因为他们提供服务而损害个人信誉)。跟他们讲明道理后一般没有人再坚持开设融资租赁公司或收购一家老的融资租赁公司。

    3、行政主导

    本轮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笔者以为是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的结果。并不是他们本身的愿望。因为在此只前,从1995年批的最后一家金融租赁公司到2007年批的第一家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中间间隔12年没有批准任何一家新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如果不是政策引导(重新修订《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许多银行都把融资租赁行业当慎贷产业对待,怎么会一下子冒出5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

    4、厂商租赁

    融资租赁在中国条件并不成熟,这也是笔者没有看旺这个行业的原因。一是资金来源渠道不足,太多的依靠银行贷款,做的多是转贷业务。二是租赁物件的二手市场和法治环境不好,租赁物件不能保证“轻松回收、轻松处置”因为融资租赁公司都不愿意为设备制造厂商的信用销售提供“金融服务”。无奈之下,厂商只有自己设立融资租赁公司。

    不要以为厂商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就能顺利地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真正做的好的厂商租赁公司是厂商金融租赁公司(带有低成本融资机构),但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只为销售自己的产品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因此业务规模不可能太大。没有这样机构的租赁公司依然经营惨淡,至少受银行信贷影响很大。

    5、为股东圈钱

    尽管已经是过时的事情,现在依然有人以为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给股东圈钱,他们设立租赁公司的目的最不纯。大多数以“资本运作”方式为基础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抽逃资本金后在以虚无缥缈的项目做回租融资。融到资金后全部转到股市,剩下一堆烂帐等待重组。随着监管部门对银行监管的加强,以及银行要增收的压力,现在很少有银行再与租赁公司同流合污做这件事。但也不排除“金钱诱惑”的能力,依然有人想用这种不算诈骗、渎职、违规,算经济纠纷的套钱手段。他们大都隐藏在资本运作为目的设立租赁公司的圈子里。

    6、为热情而设

    还有一些人不能说对融资租赁不热爱,也不能说他们不懂融资租赁,但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这些人凭借激情和似是而非的理论迷惑了别人也迷惑了自己。设立了租赁公司后要么没有什么建树,要么被股东换掉。然而凭借他们说服能力又在对下一个投资人进行宣传鼓动。他们是租赁行业的吹鼓手,是行业的热心人仅此而已。

    从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人员交流中,笔者感觉,本次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热潮属于行政主导型,并不是银行自发地从内心要设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融资租赁为何物并不了解

    在融资租赁三起两落过程中,因受转贷方式的影响,最终受害的都是银行。至今许多银行还是把融资租赁公司当慎贷企业对待,怎么一夜间突然争办金融租赁公司?只有少数银行问我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后的利润点在哪,大多数都在问做哪个行业的租赁好。

    2、对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也报有疑惑

    笔者也问了一些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人他们的资金来源是不是股东贷款。大多数回答股东不愿意给贷款,说自己的信贷规模还不够用。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自筹资金。都跟股东要设立这个公司还有什么意义?因此有些筹备人员又返回银行去了。只有个别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说可通过银行的信托公司发行租赁信托计划,大部分没有通过租赁项目直接融资的设想。

    3、当老大的思想依然没变

    融资租赁行业因为属于幼稚产业,因此谁都想在这个行业充当老大。在这个领域也是一样。从媒体报道和内部消息传来的信息都是什么什么第一。至于凭什么可以当老大就说不清楚了。大体分为三种想法:股东银行有钱,下属租赁公司就以可以当老大;懂融资租赁,能做业务就可以当老大;选大的行业做租赁就可以当老大。就是没有人说将自己的租赁资产流动起来就可以当老大。因为前3种是转贷思维,后一种是服务思维。

    有人问我如果租赁的夏天那么难来,促进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我说是理念。这话让外人听起来太空,但是我们看有几家租赁公司在设立之初考虑了公司的定位和所做产业的定位?又有几家定位是符合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呢?下面就看行业目前的一些表现。

    公司定位不符合市场规律

    租赁公司业务做不起来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定位或定位不正确造成的。通常来说设立租赁公司的动机就决定了租赁公司的定位。在现有租赁公司主要有这么几类。

    1、转贷银行

    目前绝大多数融资租赁公司都是这种认识。他们把租赁当贷款做,并以此说做的是金融业务。天知道,租赁公司的资产有几个同时具备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尤其是流动性。如果没有这点租赁公司怎么才能持续发展呢? 连基本的金融属性都不具备怎么能说是“金融业务”?挂个“金融机构”的牌照就有资金来源了吗?至少从1986年到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的短暂历史还没有证明这点。

    有些人口头不承认,但在意识深层总是暴露出这种潜意识,实际操作也是这样的。他们都以银行资金来源为基础。一旦银行有什么麻烦,他们也同样会遇到。

    2、信用销售

    这主要是以厂商为主的租赁公司,他们定位于销售股东的产品,附带其他配套设备的租赁。 这些租赁公司是目前业内做的最优秀,最让人佩服的。因定位于自己的产品为主,因此业务规模不大。

    3、专业经营

    这类企业总是是某个行业为目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某个产业上,如果行业选准那么业绩不错,可以说挺幸运的。如果选不准,连年亏损还不转向 ,其实也挺悲哀的。

    4、为企业做帐

    这类租赁公司通常没有什么资金(注册资金也被变相抽逃),因为没有正确的租赁理念和人才,因此也没有来源。他们以租赁的名义,号称能在税收上让企业得到某些好处。有些企业相信这种做法,他们就可以做“不用资金”的融资租赁。《现代租赁网》搜集了600多个关于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目前还没有看到中国政府给租赁行业那些“优惠”政策。就算融资租赁合理税收政策还是具有融资租赁经营资质的企业才能享受。我们也不能小看营销的力量,但愿意做这样“租赁”的企业不多。一是暴利企业,二是不动财务的企业。

    5、前哨站

    这样的企业进来本身就没有打算马上做业务,一般是国际大公司,他们认为中国的租赁环境不好,许多问题还需要观察。不进来看不见,进来看看一看就好几年。资本金耗的住,股东也不在乎这一点。奇怪的是同样是国际大企业,有许多在同样的环境下租赁业务早就开展起来,而且还做的不错。

    产业定位同质化严重

    租赁公司的行业定位现在也是困惑业界的一大问题。目前专业化经营已经得到共识,但专业同质化方面同样也得到共识。飞机、轮船、电信、医疗设备、印刷设备、工程机械、IT、机床恐怕在多的也没有什么。大家都在狭窄的范围内恶性竞争,很少有人能突破开发新的领域。就算大家都有钱,市场就这么大,想做也没的做呀。

    从厂商租赁的发展经验看,目前要靠融资租赁公司主动地在未开发处女地上开发新领域很难,大家都图省事,少风险,低成本。拷贝来的最容易,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有厂商有这个认识,才有可能填补这些产业空白。遗憾的是大多数厂商没有这方面的认识,就算知道融资租赁,还是想着怎样给股东融资。没有资金来源的厂商要做融资租赁是难上加难。如此下去租赁行业能有大的飞跃吗?

    以上这些都是行业的现状,如果其中的某些毛病死不悔改,行业发展的基础又在什么地方?目前大家都在谈论租赁额增长了多少,可真正新增租赁额有多少谁也不知道,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拿出权威的数据?和国家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22万亿相比租赁市场渗透率不升反降(3.42%)。这么大的设备投资市场几乎和租赁无关怎么能让人乐的起来?

    融资租赁公司沉寂了27年,这么长的一个时间段,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可这个行业依然处于幼稚阶段。租赁需要激情,再没有激情更没戏。但更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认真积极地开展业务。但是你知道融资租赁的利润点在什么地方吗?这些利润还能引发你对融资租赁的激情吗?从股东融资,或利用股东信用融资还有发展前途吗?为股东融资,把借款当纯利润还有可能吗?搞清这些就08年融资租赁公司的前途在什么地方。

   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是赶紧把资本金投入到项目中去?还是利用资本金和银行的信用更多地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判定租赁公司甚至是整个融资租赁行业能否腾飞的关键点。在没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融资租赁公司要想开展业务,必须能获得长期、低成本、可流动资金。这个资金只能从资本市场去找,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去找。

    今年是我国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的重要一年,(中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是9:1,国际安全标准是:6:4)国家为此将出台相应的政策。信贷资金流动性不足,但民间资金、外资依然是流动性过大。租赁公司是否能抓住这个机会,是躺在股东或银行身上找贷款,还是出动出击开发直接融资渠道是值得关注的焦点。

    资金问题解决了,租赁公司的专业定位是第二的关键点。如果能打破同质化,春夏之交就在今年。据了解,有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把自己定位于中介机构,把银行参与这项业务定位于中间业务。他们的产业定位是银行自己熟悉的8个领域。在做租赁项目的同时把银行的中间业务都拿到手。如果这些设想真能实现,或许成为行业转折点的里程碑。什么时候融资租赁的概念从金融转到服务呢,谁先达到这一步,谁先把融资租赁做成低风险、高收益的产业。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