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年12月31日
交银金控渐行渐近。
2007年12月28日,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交银租赁)正式开业,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由交通银行(601328.SH,0328.HK,下称交行)独资设立。两个月前,交银国际信托揭牌。这两个事件,标志着交通银行打造以银行为主体,覆盖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的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框架,已基本形成。
2007年12月27日和28日,交银租赁董事长林加群、总经理程东跃分别接受了本报专访,解读交银租赁在交行综合经营框架中的角色定位,发展规划及防火墙建设。
交银金控利益链
《21世纪》:在交行综合经营的框架内,交银租赁如何定位自己?
林加群:交银租赁是交行综合经营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上还是要依托交行集团的母体,充分依托母体的丰富资源和优势。
具体而言,第一,金融租赁业务将成为交行信贷业务的延伸和补充,满足商业银行客户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还可以调整资产负债率、企业现金流匹配、均衡税赋、企业理财等,(我们)也会从这些角度来设计和提供产品。
第二,公司将在租赁债权保理等领域与母公司以及母公司的分行合作,增加(交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优化集团收入结构。我们曾给分行算了一笔帐,仅仅是将保理业务、代收租赁费交给分行去做,收益就非常可观。
此外,交银租赁还将与集团内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产品交叉创新能力,挖掘市场潜力。
程东跃:比如与交银国际信托的合作,金融租赁公司会积累船舶、飞机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同质化资产,这些资产的租赁收益与资金偿还的可预见性是比较透明的。我们可以将这些同质化资产打包后,由交银国信来发信托计划。
《21世纪》:交银租赁与母公司及其他交银系成员的沟通合作机制是怎样的?
林加群:我们在交银集团的整体框架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首先是集团战略层面的高度协同。在总行的协调下,交银集团下的各个金融产品在战略层面上会与总行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已跟总行公司部商量了资源整合机制,分行怎样结合公司业务做好租赁业务。
其次,在运营决策层面紧密联系。交行已任命了总行公司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几家分行的分管行长作为交银租赁的董事,可以快速理顺交银租赁与分行之间银租合作的决策机制,从而推动业务合作。
再次是在执行层面持续沟通,建立多层次的业务联系。比如我们的每个业务员都会挂钩与某几个分行联系,一对多、一对一的与分行客户经理保持密切联系。
《21世纪》:交银租赁的业务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林加群:交银租赁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可以简述为“1+N”。“1”就是交银租赁的市场定位紧紧依托交行的网络和优质客户资源优势,通过银行信贷与租赁的优势互补,建立和稳定一批高端、优质客户群。
“N”就是在电力、电信、航空、船舶、工程机械、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专业的创新租赁产品和服务。我们最终是要在“1”的基础上向“N”去发展,这样才能走出融资租赁的路子。
程东跃:开业当天,我们将与中国三峡财务公司、葛洲坝集团总公司和上海航交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与上海航交所的签约标志着我们迅速进入船舶租赁市场,与葛洲坝集团将带给我们一些实质性项目。
设防关联交易
《21世纪》:在交银租赁与交行及交银系成员的业务合作中,尤其是与母公司的业务往来,防火墙是如何设计的?
林加群:这也是监管部门所特别关注的。银监会就问过我,如果交行对你授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优惠?我说没有,交行对我们的授信是按照严格的评审制度来进行的。同样,交行客户经理给交银租赁推荐的项目,我们也会严格按照投向管理、评审管理和项目管理(内部收益)的要求来进行审查。
我们和母公司的交易往来,要向银监会做报告。另外,在A、H股市场都会有严格及时的信息披露。
在防火墙建设方面,主要是确保集团与交银租赁的两级公司治理结构的独立运作,强化办公场所、信息系统、人事聘用管理、财务编制与披露等方面的隔离,严格监督和约束关联交易、加强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同时,严格控制银行和租赁公司的客户信息在授权的范围内使用。
《21世纪》:除交行对你们的授信之外,银监会还关心防火墙设计的哪些问题?
林加群:还有系统是否隔离等。其实,最关键的是法人治理,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解决了过去租赁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股东实力不强等问题。原来的问题是大股东占用子公司的资金,套取货币资金,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非常强,它的股东结构决定了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
《21世纪》:既然金融租赁作为银行信贷的延伸和补充,在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是否有可能成为规避信贷调控的出口?
程东跃:虽然金融租赁是银行信贷的衍生和补充,但不存在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金融租赁尚未纳入信贷规模的统计口径,但从合并报表来看,融资租赁完全能够体现在交行的报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