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丰21通过《现代租赁》网首发日期 2007年11月26日
香港上市公司金丰21(股票号码:2312)刚宣布与从事飞机金融租赁投资市场的New Century Aviation
Leasing Co. Ltd (「NCAL」) 订立框架协议,分别向NCAL及NCAL之全资附属公司SPV提供贷款融资及贷款,涉及资本不多于800万元港币,金额将用于NCAL与通用电气属下的GE
Aviation、工商银行及国内一家主要航空公司的一项飞机租赁项目。继9月底投资于一间国内汽车租赁公司后,金丰21再一次投入市场,并选择了市况更为火热的飞机租赁行业,此举标志着首间专营金融租赁业的香港上市公司,已成功进军高速发展的国内金融租赁业。
金丰21行政总裁龚耀辉表示:「我们对订立此项交易而能使公司有机会与NCAL,通用电气旗下的GE
Aviation、中国工商银行及一家主要的中国航空公司,共同携手作出这次租赁安排,集团有机会参与这个高速发展的飞机部件金融租赁投资市场,亦感到非常兴奋。而其中飞机引擎租赁及风险管理更是回报最高的业务。中国之航空交通业务将会随着国内的经济发展而继续蓬勃兴旺,而中国政府亦致力推广中国的旅游业,加上在2008年中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将有更多的国际航线成立,我们相信此时此刻正是进军飞机租赁市场的大好时机。」
龚先生补充:「中国已仅次于美国以外第二大的民用航空市场,但相对地内地飞机金融租赁仍然处于较小的规模阶段。现在得到中央国策的支持,相信利用NCAL完善的业务网络将使我们在飞机金融租赁市场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当然,这次向NCAL及有关之SPV提供贷款融资及SPV贷款,对集团来说不单能提供稳定的利息收入,更可换回高质素租赁公司之股权,以分享其业务发展成果。」
中国金融租赁市场有待开发
金融租赁早在50年前欧美国家创行的融资方式,是一个通过巧妙的财务安排而有效融资的方法,其中令集资公司在不需抵押下大量融资,不用一次性投入资金购买资产,公司现金流也增加了;银行方面可令借贷组合结构更加稳健,融资项目有资产在后支持,可以增加稳定利息收入;余值投资者可以投入少量的资金便拥有价值极高的大型资产,参与大型的融资项目;生产公司可藉新的融资方案增加销售额,为客人提供更多选择。
金融租赁喻被为朝阳工业被誉为朝阳产业,车辆、飞机、办公室设备等领域的租赁份额已超过银行信贷,可是反观国内经济正10%以上的高速增长,GDP达到20万亿人民币,固定资产更达10万亿人民币,但以金融租赁融资的比例只有1.2%,中国将有巨大的金融租赁市场有待开发。
在2007年3月推出修订的《中国金融租赁管理办法》前,银行不可以直接从事租赁,只有间接的以借贷给租赁公司或作为担保人的方法勉强参与。当时有两类金融租赁机构:
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
自2000年(《现代租赁》网注:1995年)后已停止发牌,2006年末资产在142亿元;截至2006年,市场有12家金融租赁公司,其中只有6家持续经营,实现的税后净利润有1.3亿。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金融租赁公司业务经营须遵循下列资产负债比例:对同一承租人的融资余额(租赁+贷款)最高不得超过金融租赁公司资本总额的15%。”由于飞机价值过大,因此这一类租赁公司实际上是无法有效开展飞机租赁业务的。
商务部及前外经贸部批准的中外合资及外资融资租赁公司
2007年共有50余家,资产合计只在300亿元左右。
此等公司不被认定为金融机构,不进行同业拆借和外汇借款等,由于购入飞机开支很大,一般的合资公司在不进行大规模拆借和贷款是无法完成飞机租赁业务的。
飞机租赁成为行业中的焦点
中国境内银行投入租赁可增加稳定的贷款及投资出路,也可改变过度依赖国外银行及金融
公司融资的状况。2007年3月颁布的新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便是中国银监
会大力推动金融租赁的第一步。在2007年9月1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航空租赁高峰会」
上,银监会主席位刘康明指出,在2005-2025年期间中国新增飞机2,880架,采购金额为
3,000亿美金,按照30%以租赁方式进行,将产生800亿的美金,折合6,000亿人民币的
市场。中国将继美国成为第二大的航空市场,预计中国的航空业亦将持续以双位数字的速
度增长,发展本地的金融租赁公司乃是国家大势所然。
中国5行在今年9月以后相继成立租赁公司,当中包括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民生银
行,已相继在飞机租赁中展开步伐,其中工行及民生银行最见积极 ,而中国银行更采取购买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来直接参与业务。
工商银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飞机融资银行,也是最大的船舶融资银行之一,具广泛的客户群,在多年业务实战中,对飞机租赁累积一些的间接的经验,具有比较丰富的人才储备。工行透露将集中在船舶飞机两大类别的租赁。2006年2月初,工行宣布法国巴黎银行共同为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一架波音737-700客机,安排3,400万美元境外经营租赁融资,成功完成国内银行首例境外飞机经营租赁项目,打破了外资银行垄断地位,是次安排是由工行与法国巴黎银行共同带领的。2007年10月初,工行营业部与伦敦子银行及东京分行内外联动,成功与国际飞机融资主要银行共同牵头安排英航总额20亿美元的飞机融资项目,银团内计有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等,标志着工行的飞机租赁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最近有消息透露工行已向国务院提交方案,拟向华融租赁注资200亿元,并控股华融资产管理,涉足证券、金融、金融租赁、期货等金租按股业务。
民生银行在2006年初已成立了「租赁金融服务部」,推出8个与金融租赁公司无缝组合产品,目前民生银行的租赁业务资产已超过100人亿元人民币。2007年民生银行(出资26亿人民币,占股份81.25%)与天保公司(出资6亿人民币,占股份18.75%)占合资组成民生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中保公司是中天津航空工业投资的大股东,而中天是空中客机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项目的中方合作伙伴(占49%股份),在部署金融租赁业务的过程中,已表现对飞机租赁的浓厚兴趣。
中国银行乃是最早参与金融租赁的中国银行,自80年代以来民航业的飞机租赁都是中国银行担保的,向内地的航空企业贷款超过700亿人民币,包括100架飞机贷款及200架租机信用保证。中国银行亦成为第一间入股租赁行业的银行,2006年12月收购新加坡航空公司旗下的飞机租赁公司,易名为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乃是亚洲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中银集团因此挤身全球前5大航空融资银行,资产组合计100亿美金,中国银行拥有70亿的授信业务,中银航空有限公司拥有30亿美金经营性租赁业务
金丰21成功转投金融租赁业
金丰21(股票号码:2312)
于2002年10月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在今年10月份刚进行大股东易手,将更改名为「中国金融租赁集团有限公司」,并宣布集团将采取新的投资策略,因应国内3月新出台的修订《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参与国策鼓励发展的金融租赁业,由投资证券市场转型为专攻国内高速发展中的金融租赁市场;事实上,自从金丰21集团在9底公布的中期业绩转亏为盈后,几个月以来一直动作频繁,积极在香港各大媒体上曝光及接受访问,为教育市场及传播租赁行业讯息不遗余力,另外它又积极联系国内各大银行融资部及行内的领头公司,一直积极部署开拓内地的租赁融资市场。
金丰21在选择市场定位时,选择了投资于项目的余值投资者身上而获利。在一般的租赁安排上,有承租人(如航空公司)、出租人(如专营飞机租赁的公司)、杠杆租赁供应者(如银行)及余值投资者(如金丰21所投资的公司)的不同位置;基于会计法规的要求,银行出资须少于借款额的90%,令整个融资项目由融资性租赁(Finance
Lease),转成为营运性租赁(Operation
Lease),余下的10%要由独立第三方的余值投资者出资,令庞大的资产不致落在航空公司或银行的财务报表上,避免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及负债比率。现在中国政府鼓励银行重回行业,银行相继成立自己的金融租赁公司为行业注入了动力,而它们在进行租赁安排时须得到余值投资者的参与及协助,所以有经验及实力的余值投资者便成了银行的重要伙伴而非竞争者;事实上,金融租赁业涉及复杂及精细的计算,而飞机租赁更是知识型密集行业,既要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也要熟习会计及法律,同时对航空业有一定的了解,要涉及精巧的融资结构,设计得好可降低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也可减低银行的风险;目前国内人材严重不足,金丰21的管理层要员拥有丰富的国内租赁经验,与国内银行及其它主要融资机构都有紧密的联系,对国内的会计、法律及租赁安排亦了如指掌,以技术性及专业金融知识为集团在开拓国内业务时增加了不少优势。
龚耀辉表示:「目前集团投资焦点,主要集中在市场需求最为殷切的运输工具上,如车队、飞机、油轮及货轮等,均为主要发展目标。」在商业策略上,金丰21采取了「低风险中回报保证,追求高回报」的营运方针,它除了争取稳定的利息收入以外,还会在贷款条款中加插可换股权的安排,令集团有机会在所投资的公司有显著盈利时,以低价换股获取更高的利润。金丰21较早前在国内的租车公司,令该公司可以购买1,800台奥迪车队应付北京奥运,以及贷款给从事飞机租赁的NCAL,都是采取相类似的商业模式。
金丰21以投资于租赁中的余值投资者而从中获利,它可在租期满后获得资产的拥有权,再通过出售资产而获利。在飞机租赁的例子中,一般飞机的寿命可达20至30年,但保守的银行及余值投资者惯常将飞机的折旧年期定为10年,所以飞机租约完结时,飞机的市场价格大多仍有原来的30%以上,二手飞机更是价有市,从事的公司都获利不少,所以飞机租赁业务一直是金融租赁业中的焦点所在。
另外,作为金丰21高层领导主席蔡国雄先生,在业务发展及策略性安排上,亦有着不少的贡献。蔡国雄先生曾就任为中国摩托罗拉为全球资深副总裁,服务公司30多年内致力发展及执行有关对亚太区的投资项目,他于2003年离职摩托罗拉后,仍为一系列国际公司担任多个重要的领导及顾问角色。由于他对亚太区各国投资政策和法律的熟悉,以及投资环境有丰富的认识,他于2003年正式被委任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委员及中国天津市政协常委,破天荒成为第一个挤身全国政协的跨国企业行政人员。从2003年至今,蔡先生积极参加议政,提出众多有远见的战略发展观点,其中包括中国要在珠三角及长三角经济发展圈成熟后,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环渤海经济圈、外资及内资两税合一、外资引进及环保节能等领域都作出的具影响力的建议。他对中国致力发展金融改革,鼓励国内租赁业发展的政策有着前瞻性的看法,对集团未来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