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华夏时报》 2007年11月23日
海航集团的超常发展缘于有一个超常的董事长陈峰。
熟悉陈峰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陈峰的海航集团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实现了公司滚雪球式的规模扩张”。陈峰不循寻常路,通过购机之后抵押再购机的途径一步一步地扩大了海航。
超常规的发展却缺少源源不断的资金做后盾。
而11月29日,大新华在北京的挂牌,以及之后的上市工作被市场人士解读为通过融资“降低因为迅速扩张带来的高负债率”。
记者几经辗转拿到的海航集团2007年度的公司年检报告书显示,海航集团全年净利润为1194.9007万元,年末负债总额为581479.9814万元,其中长期负债为1397573元。
在“企业机读档案登记材料”中,记者看到,大新华(原新华控股)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12日,注册资本为368979.56万元,其中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比例为40.65%、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为24.08%、Starstep
Limited占股比例为15.58%。
其中,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为海南省国资委全资公司,Starstep Limited为索罗斯下属投资公司。
租赁 管用的左手倒右手
其实,海南航空(行情,股吧)(600221)的财务报表并不是很漂亮。
2006年前三季度,海航每股盈利只有6分钱,整个年度的亏损成为必然。但是看似平淡的飞机租赁使得财务报告显得不那么尴尬。
而海航去年12月14日的公告称,将4架波音737-800客机以2.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长江租赁有限公司,然后以月租63万美元(2008年引进的1架)、月租77万美元(2009年引进的3架)的价格回租上述4架飞机,租赁期为6年。同时,海航还以每架121.6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5架多尼尔支线客机出租给大新华快运航空有限公司。
记者了解到,长江租赁公司是海航集团的成员之一。
中信建投分析师李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租赁关联交易目的是对现金流进行一次重新分配,从而实现财务上的盈利。
海航从创建之初便具有浓厚的“资本色彩”,是一个有着频繁资本操作的王国。
但是之前,海航却并没有得到股权方面的融资,加之近年民航业的薄利,海航2002年末的股东权益只有24亿元,尽管比1999年末增加了近4亿元,股东权益率仍降低到了12%,资产负债率则由1999年末的69%提高到了83%。而如今海航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90%。
与此同时,海航却不得不为购买飞机进行大笔现金支出,到2003年底,购买和融资租入的飞机和发动机资产净值高达106.5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96.5亿元。截至2003年底为止,海航股份的金融机构借款高达149.5亿元,融资租赁导致的长期应付款约32.8亿元。公司的货币资金仍高达29.4亿元,预付款11.6亿元。
广发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公司主要以美元融资租赁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购买飞机。
上市是为了更好地退出
海南航空的创建者陈峰从1000万元起家,利用各种融资手段募集资本,特别是有效利用了银行的短线贷款,而业内人士称陈峰把高负债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
除此之外,陈峰更是多次奔赴华尔街,成功拿到了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的2500万元的注资,更拿来了一个品牌效应。
在资本的推动下,海航开始了快速扩张。1998年8月,海航以2亿元控股美兰机场;1999年8月,正式订购19架多尼尔328喷气式支线客机,总金额为2.26亿美元;从2000年8月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对长安航空公司、新华航空公司以及山西航空公司的重组。
在重组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和山西航空之后,海航股份营业额达到50.28亿元,相当于1999年的2.78倍;总资产规模达到194亿元,为1999年末的2.94倍。
而陈峰却出人意料地在11月1日选择辞去上市公司的职务,外界猜测是为了更好的筹建大新华。据称,大新华的上市材料已经上报证监会。
有媒体报道,大新华航空海外上市在海南内部基本选定红筹上市。尽管大新华的上市还存在不确定性,但大新华的成立是海航的战略重组布局,很可能是为它的战略投资者提供便捷的退出渠道。“这也是陈峰为他的投资者做出的一次飞跃。”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2005年9月22日,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与新华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增资协议。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海南发展控股收购新华控股15亿的股本。根据协议,海南发展控股委托海航集团管理其持有的新华控股的所有股份,海航集团有义务在15年的期限内收购海南发展控股在认购新华控股时所持有的股份,并以海航集团及其两家子公司所有的某些资产作为担保。显而易见,海南省政府的这项投资将获得一笔可观的回报。
另外,海航集团与新华控股的股权认购协议显示,海航集团将收购10.1亿股新华控股的股份。
坊间传闻称,大新华有可能明年年初计划整体上市。记者拨通海航集团办公室的电话,得到的答复是,“一切以公告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