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物流企业融资困局

 

摘自《运输经理世界》 2007年07月05日

    “我们不是没有业务,而是没有钱。”一位民营物流公司代表在“民营物流企业 融资问题座谈会”上表示,在公司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中,缺乏企业正常发展所必须 的融资渠道及流动资金匮乏,已成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融资担保处官员应邀出席了上述会议,参会的企业包括顺 丰速运、宅急送、远成集团、长久物流、上海成协物流等国内领先的民营物流公司。

  参会代表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包括建立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综合 协调机制,建立针对中国物流产业的担保体系,允许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发行债券 和进行股票发行试点等。对于上述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关注,表示将积 极加以研究和探讨。

  民营物流企业需要资金支持

  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其他企业一样,需要建立正常的融资渠道与大量的资金支 持。民营物流企业一般靠自有资金起步,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成为最主要的企业发展 资金来源。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持续扩张,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是设施设备的投入压力。物流行业是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 ,网点建设,运输、装卸设备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二是日常运营流 动资金的需求压力。如,人员工资、设备租赁费、燃油费、过桥过路费、购置和维修 费、物流业务外包的垫付款等。三是客户应收款帐期压力。大中型物流企业与货主之 间的应收账款平均帐期在三个月左右,客户越多,客户规模越大,物流企业流动资金 占压越大。四是业务保证金和押金所占压的流动资金压力。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签订 合同时,为防止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意外,部分货主企业需要物流企业缴纳一定数额 的保证金;一些物流企业向铁路、民航等部门包车、包机,也需要支付预付款或押金。

  民营物流企业的资金“瓶颈”

  经过10多年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民营物流企业基本上完成了企业组建期,进 入发展的“平台期”。他们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客户关系、市场份额、人才队伍和 经营经验,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但是,民营物流企业的“融资难”却在这 一时期凸现,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有效、正常的融资渠道。参会代表指出,民营物流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以 自有资金为主,仅有少数的企业建立了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渠道。

    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社会融资方式,但目前少有成功的案例。与同类 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民营物流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资产负债率普遍不高。主要是 因为这些企业很难建立正常融资渠道,信贷资金占民营企业融资比例远低于社会一般 水平,而民间融资负债及成本在报表上则往往不能真实地表现出来。

  二是银行贷款困难。“民营”加“物流”,这两个新概念的组合,加剧了获取银 行贷款的难度。参会代表指出,民营物流企业在贷款融资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 比,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银行对民营物流企业信贷业务手续复杂,条件苛刻, 审批时间较长,贷款额度较小,难以满足快速扩张的需要。许多企业在银行信贷无门 的情况下转入民间借贷等非正规渠道,造成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及金融秩序的混乱。

 三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参会代表普遍反映,目前银行信贷的抵押物仍以不动产 为主,对于民营物流企业的车辆、物流设备、应收帐款等抵押担保业务还没有普遍开 展起来。同时,行业“互保”、“联保”等增信机制还没有建立,政策性担保手段还 在探索中。社会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民营物流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一大障碍。

  四是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缺失。目前,由于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完善,银行信用贷 款只针对大型企业,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很难得到信用贷款。有代表指出,民营物流企 业信誉度需要一个统一的衡量指标。银行和部分社会机构都在进行企业信用评估,但 没有一个全社会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无法发挥信用信息的最大价值。一些物流行业 特有的信用信息没有列入评估范围,物流行业内部的等级评定还缺乏社会认可度和权 威性。

  五是社会资本市场不完善。参会代表普遍反映,民营物流企业上市要求严格,审 批程序复杂,门槛太高,成本太大,企业无力承担。债券融资“规模控制、集中管理 、分级审批”的约束,加上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融资就显得更为困难。

  六是其他融资方式缺乏。参会的一些代表指出,除了传统的融资方式之外,还有 很多的金融服务是民营物流企业经营中急需的。融资租赁就是其中一种特殊金融产品 ,它融合贸易、金融、租借为一体,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经济发达国家是仅次 于银行信贷的金融工具。目前,在我国针对物流业的融资租赁的服务还远远没有普及 ,民营物流企业还无法真正从中受益。

  七是缺乏适合民营物流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制。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 新兴的行业,有其自身经营特点和盈利模式,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比如,“重 资产型”物流企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轻资产型”物流企业不动产规模不大,但掌握着大量的流动资产;物流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特点,决定 了物流行业需要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参会代表“融资难”解决方案

  一是建立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综合协调机制。建议在全国现代物流工
作部际联席会议的框架内,吸收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参加,成立专门 的工作小组。就物流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建立针对中国物流产业的担保体系。参会代表建议,要研究行业特点,在加 强担保管理,控制担保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担保模式。

  1.对负债率较低、内部管理严格的民营物流企业,可适当放宽抵押担保的要求;

  2.随着《物权法》的正式通过,明确了担保的抵押物范围,要在物流行业扩大 动产抵押担保的范围;

  3.为推动物流业良性发展,可以建立国家级的专项政策性担保机构,实现专业 化管理,统一对民营物流企业银行信贷提供第三方担保;

  4.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可凭借公信力和中立性,联合有实力的民营物流企业, 建立行业“互保”、“联保”机制;

  5.构建民营企业信贷信用平台,用多种金融手段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 度。

  三是加强社会(行业)信用评级工作。参会代表建议,政府要加强对社会信用评 级工作的推进,在金融机构内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增加优质民营物流企业获得信用贷 款的能力,这对银行和企业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作为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行业信用建设可以委托具有公信力的行业协会来参与并统一组织。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有代表指出,要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为促进 社会经济的稳健运行,国家应对民营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予以支持,允许 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发行债券和进行股票发行试点。还有代表提出,相关金融、企 业参与共同组建“物流银行”,筹集民间或行业资金,服务于发展较好的物流企业, 或者用于调节企业周转资金余缺,开拓中国民营物流企业融资新渠道。

  五是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参会代表建议,应该研究行业特点,开发符合物流企业 需要的金融产品。建议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更多的融资租赁业务,这也有利于物流 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实现快速扩张;建议银行针对行业特点,开发对应的担保融资 业务,充分利用银行资金成本低的优势,满足企业业务规模扩大对周转资金的压力; 针对物流行业客户代收货款服务等现金流量大的特点,探索开展“物流一卡通”结算 业务。

  六是政府应该对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给予政策支持。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带有 公益性质,政府应该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可以考虑设立国家物流发展基金,对于布 局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给予优先贷款和贴息;国家投资参 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租赁给物流企业经营,减轻企业一次性投资的压力;允许经营 物流平台的企业税前还贷,提高其融资能力等。

来源:《运输经理世界》2007年第6期作者:贺登才 刘伟勋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