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天涯社区》 2007年06月16日
投融资系统的理论模型
基本概念
虚拟经济:投融资系统资金配置的图景对应与实体经济产业的图景,对应于实体经济的概念。
投融资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
投融资系统=心脏
经济体系=血液循环系统。
静脉=融资渠道
动脉=投资渠道
血液=资金
实体经济体系=除心脏外的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经济体系-投融资系统
心脏分为几个心房。
一个心房收集从静脉回心脏的血液,这个心房是融资系统,静脉=融资渠道
一个心房负责把血液用压力输往全身,这个心房是投资系统,动脉=投资渠道。
如果一部分血液脱离血液循环系统,在身体某个组织中形成淤血,则部分组织会坏死。
就相当于财富在实体经济的某个体系发生聚集,会破坏实体经济的这个行业或产业。
投融资系统(金融系统)完善的过程:就是资金集中(融资)和股权债权分散(投资)这些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的过程。
股市的作用:储蓄-投资体系的连通的直接通道
储蓄-投资体系的连通的好处:储蓄的财富=投资的财富,有了这个等式就有如下等式,消费活动中的财富=产品的财富。这样也可以保证生产和消费总体匹配,从而不会造成生产浪费和消费不足。经验验证如下:股市成熟的国家,美国能够利用每一次的科技革命成果,不会造成旧技术生产的浪费和新技术普及速度缓慢。理论解释,当人们发现新技术的投资价值,也会愿意在新技术上消费,新技术企业获得了投资,也在生产上获得了产能。
金融机构的作用:储蓄-投资体系的连通的中转站
金融压抑:储蓄—投资体系渠道不通畅。就像一根管连通的两个容器,水多的一边的容器收到的水压大。这就是金融压抑,有时候有些语境说是“储蓄—投资体系断裂”,从形象上而言,金融压抑描述得更形象。
金融市场:签订金融合约的市场。具体有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商品市场)、未上市公众公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
金融合约五要素:收益、风险、交易量、交易价格、时间。金融资产就是金融合约,在一些语境下,金融工具就是金融合约。具体形态:混合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公路交通、通讯和大型公共项目所发行的债权、优先股、银行贷款、投资等级债券、垃圾债券、存托凭证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创新就是在资金和需要投资的企业之间挖一条水渠,金融体系的创新就是沟通,就是签订金融合约。
金融机构:允许订立一种或者几种金融合约的社会组织。具体形态:银行、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
风险就是不同选择造成的结果的差异,差异的运动规律呈现波的状态。
并不是波越多,叠加之后的波峰波谷值越高,
只有波的初始位和振幅频率一致,波叠加之后,波峰波谷值才会越高。
如果初始位一致,振幅正好相反,波叠加之后,波峰波谷值抵消,波变成平静的直线。
波越多,如果振幅越无序,表现出来就是风平浪静。
波越多,如果振幅一致,表现出来就是大风大浪。
波的纵轴是振幅,横轴是时间。
要根据每个波的特点,估计未来时间轴上那个点会出现波峰或者波谷。
干预的力量:一、改变波的振幅。教育投资者。二、引入新的波。引入新的理性的基金作为市场调控的力量。比如引进理性的基金,逆市而动,波的振幅方向与原先市场整体振幅方向相反,就是市场在抛售,基金在接盘。这样整体而言,波就成一直线。
银行与保险中的风险波形:银行的风险波就是一条直线,保险的风险波相当于这样一个波
F(x)=0 (x为无限循环小数)
F(x)=1 (x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收益在有和无之间跳跃。而丰富的金融产品就是改变波形成连续的介于存款和保险之间的波形。
风险释放机制:让风险在恰当的时间点和位置(承受损失的主体)进行释放,从而不让风险累积到无法控制的位置在没有准备好的时间突然释放。一个良好健康的风险机制,会让风险在个人处释放,而不是在一个行业,特别是金融系统这样的枢纽行业中释放。风险释放机制就是风险的分解机制,就是把一个波分解成很多个波的组合。比如:资产证券化、
风险隔离机制:构建市场框架给各种投资机构加上限制。用水波来打比方,湖里的水比海里的水风平浪静,波动小,如果在把湖用手段隔离成小的水池,则如果扔一块石头到其中的水池,只是其中一个水池泛起涟漪,别的水池仍然波澜不惊。金融因为其流动性太好,如果没有投资限制,都往一个行业涌现,而国民经济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反映出来的时候,国民经济体已经不健康了。风险隔离机制就像是在建篱笆,要波动就波动一部分,而不是整体都在波动。篱笆=风险收益组合。
风险的规避机制:打个比方,就像在水池的水面上封了盖,不让外界的东西扔进来引起波动。而封的盖就是金融合约。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政治谈判和协议来规避风险。
金融监管:控制整个金融市场风险的上下限。具体手段(有些语境下是“金融工具”):利率、货币、银行信用额度、债券价格
金融混业经营:从监管方而言,要用风险隔离机制把不同风险收益的资金分开;从被监管方而言,就要打破风险隔离机制,根据金融集团对市场的感应能力让资金在不同风险收益组合间流动。从风险释放机制而言,风险应该在风险承受的市场主体身上释放,市场主体就是金融混业集团。
股市:风险承受的主体是股民。
杠杆效果:银行的自有资金有8%即可,而占自有资金一半以上即可控股。因此占银行资产的4%以上不但可有20倍以上杠杆效果,而且控制庞大社会存款,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社会信用的力量:秩序的力量在于释放人的脑力,不再需要动脑筋考虑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社会信用的力量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当社会信用良好,则融资效率和成本将极大的降低,不再需要冗长的审查过程,因为所有信用都记录在案。市场经济的法制和社会信用的建设将从整体上提高融资系统效率,降低融资系统的成本。尤其对中小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的作用更大。
对冲基金的存在的作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绕过现有体制的限制,就相当于社会总要允许一部分人由自由思想的权力,比如大学校园,这样可以产生新的思想。对冲基金可以发现金融体制的漏洞。风投资金就是金融行业放出一部分资金自由流动,催生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整体有序,放出部分作自由,社会就能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具有创造力。
基金:资金集中和投资分散的机制。
案例分析
案例一:
费雪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过度投资的经济体系信用扩张,过度负债出现。此处语境中的社会信用是指借贷融资,信用扩张指的是投资>储蓄。则要通过未来储蓄进行弥补。未来的一部分储蓄要弥补当下的投资,则未来要取得经济平衡,投资=储蓄,未来的储蓄少了一部分,则未来的投资也要少一部分,就是信用的收缩过程。
案例二:
股票市场在本质上反映的是投资收益率,而不是宏观总量,投资收益率长期下降,决定了股市行情长期走低。
如果国家的企业都在股市上,投资收益率=流入水渠的流量/水渠中的水量=企业利润/企业资产。GDP的量为所有水道中的水量,低处水渠的水量=企业财富,高处水渠的水量=居民财富。GDP的增长率=流入水渠中的水的流量的增量/流入水渠的水的流量=企业的边际利润/企业利润。投资收益率与GDP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GDP的增长率是投资收益率的增长率。股票价格增长率=企业资产增长率。GDP的增长率=股票价格增长率的增长率。企业财富=位移,企业利润=速度,企业边际利润=加速度。
举例来说:理想情况下,国家的企业都在股市上。200512企业资产10亿(含利润1亿),边际利润为0.2亿。200612,企业资产=11.2亿(含利润1.2亿),边际利润假定不变0.2亿
200512到200612,GDP的增长率=0.2亿/1亿=0.2,投资收益率=1.2亿/10亿=0.12(假定200512的利润全部转化为投资资本,不把利润作为工资分发给居民)。财富的增长率=投资收益率=1.2亿/10亿。
从企业映射国家的角度而言。什么时候企业可以映射为国家,就是假定企业所有的利润转化为再投资,研究GDP的增长率问题可以把企业映射为国家,研究财富增长率的问题还要假定,企业把利润作为投资留在企业内部,居民财富不增加。
总结:GDP的增长率=企业的边际利润/企业利润,这是理论完善的。
投资原理:找到边际利润大的企业,而不是利润大。
在一个静态的世界里,股价增长率=投资收益率。在现实世界中,股价增长率总是比投资收益率先出现一步,就是说如果明年或者更远企业投资收益会有20%的涨幅,现在股价的增长率就会体现出来,看市场的总体眼光。如果你的眼光看到了20年,市场的眼光平均在2年,那么你在现在买入的价格就领先了18年。就是说在一个企业2万资产的时候,市场看到它能成长为4万,你看到它能成长为100万。
案例三:
(参考股市的作用和投资—储蓄连通)
中国在二十年经济增长的投融资系统:(1) 政府动员资源提高资本存量,(2) 政府使用激励手段吸引的境外资本,(3)
国有金融体系从出口中为政府进一步的投资推动积累资金。(4)政府行使了信贷投放的分配权。
该投融资系统的问题:该模式导致与政府及相关企业有关的财政资源和经济活动的比例不断提高,而进入家庭的资金比例在下降。家庭收入与GDP走向的不一致反映了这一趋势。该模式导致了国内的低利率政策,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也是一种制度化的财富转移机制。国内采取的低利率政策,严重扭曲了市场利益关系。不仅使资金使用效率低,而且也表明资金使用成本低;不仅制造出巨大的寻租空间,而且谁获得谁获益。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过热也十分自然。中国的低效率投资泛滥及高房价都是低利率导致的结果。以及银行贷款的盈缩天然“顺周期”从而放大经济波动等问题。为此,需要建立或完善并严格执行已有的约束投资盲目膨胀的金融机制。金融压抑产生的原因在于金融投放的控制在少数银行信贷员上,根本原因是国有银行体系主导的投资体系。在证券市场和私人银行发展起来之后,这种压抑会逐渐好转。消费到投资渠道的通畅。
投融资系统调整对世界的影响:但随着中国储蓄转化为消费力,后遗症又产生了。罗奇指出,这样将导致可用于融资美国储蓄缺口的剩余资金便会减少,也就是中国用于支持美国消费者的资金将会减少。这将提高美元和美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给仍然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冲击是必然的,关键是如果把冲击力的时间延长,单位时间受力少,可以给全球经济着陆提供缓冲时间。这种调整将推动美国消费者储蓄习惯的养成。从而在几个主要的经济中心形成平衡的经济体系。
以出口方式,中国积累了庞大外汇储备,然后再用收入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和企业债券。与贸易逆差相比,这种美元循环没有引起太多注意,但它在美中贸易关系中尤为重要,因为它为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所需信贷,以便他们可以不断购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当外国失去购买美国债券和其他资产的兴趣时,美国贸易逆差和亏欠其他国家债务的循环会结束。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则认为,当美国消费者重新开始储蓄时,这种循环才会结束。如果亚洲国家停止积累外汇储备,全球经济将经历痛苦调整。
相关链接:中美两国2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情况说明。根据新华网华盛顿5月25日发布的情况说明全文,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和深化双边经济关系的成果。中美双方还同意采取重大措施降低中国国民储蓄率,提高美国国民储蓄率。
案例四:
资本市场的作用
随着现代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兴起,企业融资工具不断创新,人们处理产能过剩的技巧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时,企业大规模的兼并与重组代替了破产与倒闭。因此,产能过剩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场危机,而是一个机遇——一个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机遇。当然,企业兼并重组大规模地发生还必须有一个平台来支持,这个平台就是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存在与其说是在银行体系之外给企业提供了另一种筹资的渠道,还不如说是为那些有活力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一条快车道。
案例五:
(参考概念:社会信用、金融压抑、储蓄—投资体系)
亚洲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家族关系构建起来的,许多亚洲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政治中心即金融中心,这在工业化初期有利于集中社会资源开拓产业,但在后工业化时代,由于流动性的不足会导致金融压抑。长期以来,亚洲特色的资本主义一直以银行为中心,并建立在内幕人士(往往还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基础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过,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都只会流向固定资产投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以银行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的投资率会居高不下。因为投融资系统以商业银行为主,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都只会流向固定资产投资。限制股票和债券市场发展的原因,是企业不愿利用这些市场,而不是缺乏有意向的投资者。就连出口商也不四处物色贸易融资等方面的最佳服务。但在亚洲这个"用钱生钱"观念仍难以被接受的地区,亚洲需要现代金融市场,但不是为了提高国家声望,而是因为效率低下的资本配置、不完善的公司治理,以及被不透明和反竞争的市场惯例妨碍了的经济表现。
日本和韩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都经历了经济发展、货币升值、股市爆发性增长的“路线图”。
(东亚经济以银行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型,符合东亚的家族关系的文化观念。但从经济的活力而言,以股市作为经济运转核心的经济体系更有活力。总体看,日本和韩国的股市不是充分的股市,关键是隐藏在经济关系下的家族关系网,通过控制上市公司的ipo来控制股市。因为规则平台的不透明,上市资格的获得没有一个公平的平台。中国的文化体系和日本韩国类似,股市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会有一个类似的过程。要充分利用股市的力量,就要在上市资格上建立一个规则透明稳定的平台,而不是交给政府行政权力,比如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证实其财务报表准确之后,只要财务指标达到资格,都可以ipo,而不需要行政审批,至于能否融资,融资多少就交给市场,允许失败的融资,允许失败的投资。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也是一个逐步的变革。参考美国财长保尔森“如果等待的时间太长,成熟资本市场的建立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许多在政治上经济上强势的有既得利益的国内企业将变得难以撼动。”
直接融资市场,因为投资者广泛,视野更加宽,比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员更加不受到历史经验的限制。视野的宽阔带来商业模式的宽阔。从而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建立在广泛的商业模式基础之上,不会因为一两个行业(商业模式)的波动而带来经济的波动,从而经济的运行就平稳。大量商业模式的波动,这个模式到波谷,那个模式到了波峰,叠加的效果,振幅就消失了,经济就平稳了。虽然透过表面的平稳可以看到不同模式的涨跌,丰富的运动,但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却更加的安全。
四次大牛市出现的背景分别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化在美国的扩张(如电灯、吸尘器、洗衣机和无线电广播的普及和应用的)、电视的普及、互联网技术革命。(中国的实体经济在三十年来具有后发优势,已经经历了n次革命,而股票市场严重滞后,正在经历从银行信贷为主到股市的一个转折蜕变过程,所以其间带来的股票市场的大牛市也将持续一段时间。)(看看每次科技革命为什么发源于美国,美国股市对新兴产业的支持,能够让科技迅速获得资金支持,从而推广应用。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为什么不行,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时候,日本的经济科技已经很发达,股市也有了,这是因为投资的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参考东亚股市的局限,他们受限的经验让他们追求稳定而看不到新科技的价值。典型的如数字技术和模拟技术上,日本投入巨资在模拟技术中,后来数字技术成为主流,巨资就付之东流。如果是股市来决定投资取向,就不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社会投资的突然聚集于一个产业。为什么股市上的投资会比银行体系这样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投资更少浪费。因为,如果多数人能够看到投资的价值,那么多数人一定就是看到了其消费的价值。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个领域也能够得到消费上的支持,从而让投资和消费渠道畅通。不像银行体系少数人看到的投资,多数人没有看到其消费价值,投资和消费的断裂。断裂的结果,部分行业的投资>消费,部分行业的投资<消费,造成社会生产的浪费和消费不足。)
案例六:
(参考概念:金融合约、金融资产)
财富在金融资产间流动。
美元贬值主导商品牛市,美元贬值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美元资产不断向其他资产转移的过程。
九十年代美国股市吸收大量资金,2000年以后,美国房地产市场吸收不少资金,而现在美国股市收益远不如90年代,这就导致在美元资产范围内转向实物资产的比例上升,尤其是转向资源类商品市场的资金增加,推动资源类商品上涨。
为什么股市的资金会上升,一定因为某几类产业或者公司处在迅速盈利期。股市的确如同赌场,赌的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富流向哪类金融资产(在股市上表现为股票)。所有的选择都有赌的属性,参考“赌”的数论描述,如果说股市如同赌场,就是说投资活动也是一种有赌的性质,赌的就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那个产业能在市场上聚集财富。而做事业,就是不管什么时间段能够集聚财富,而是把坑挖深,等待时机的到来。我投资理念就是要把钱投资在做事业的公司。
案例七:
(参考概念:金融合约、金融市场、储蓄—投资体系、风险的规避机制)
一级市场分析。储蓄—投资体系的连接在一级市场完成。IPO是一级市场,市场一方为承销商,然后由承销商将股权分散。股市发行首日股价上涨一倍的经验数据是有道理的,因为企业上市估值,由承销商付给了估值的价值,企业融资作为股本,资产值是原来的一倍,所以股市市值为原来的一倍也是正常的。承销商在价值链中的赚取一倍(其中要承担股票是否能够销售出去的风险)。
二级市场:金融合约可以交易,金融合约的交易市场,一般指二级市场。股市上股票的交易为二级市场。股票市场是金融合约的现货交易,金融衍生品是没有交易时间、风险收益要根据购买者的眼力判断的只有交易价格与交易量两要素金融合约的合约。比如期权:在一定期间内具有以某种优惠价格购买标的物的权力,实际上是一种买卖契约。就是签订合约,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期签订金融合约。金融衍生品的盈利途径一般是判断波形的斜率,以斜率值的大小进行盈利。不用术语说,就是判断变化的趋势,以及变化趋势的快慢来盈利的一种产品。所有成熟、具效率的金融市场,都需要有衍生工具对冲市场风险,衍生工具能够规避市场风险,参考市场风险规避机制,就是提前签订一部分的股票买卖合同,把水池封盖。过去内地股市只能买升,跌的时候没金融工具对冲,令投资者处于一个相当被动的位置。
案例八:
(参考概念:社会信用)
央行的征信系统数据库已经覆盖全国,并为5.33亿自然人和1116万多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下一步社保、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的环保信息等将纳入该系统。央行将中止违规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评级资格。央行正与劳动保障部、建设部、质检总局、税务总局、海关和最高人民法院积极配合,未来计划将企业质量信息、欠税、欠缴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和劳动工资、法院判决未执行等信息,以及个人参加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纳电信费用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注:一句话,就是把社会人所有的公共信息都纳入征信系统。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企业信息,加上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商业银行和小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不良率也远远高于大中型企业信贷业务。2005年银监会制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之后,各地方银监局加强了制度研究和分类指导。然而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小企业融资平台并非一日之功。上海银监局新闻发言人张荣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平台的建设除了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的配合与商业银行自成体系的系统建设之外,配套制度的出台也非常关键。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正就构建小企业征信系统进行专项课题研究。目前央行征信范围集中于个人征信系统,及针对大中型企业的账户管理系统和信贷征信系统。研究中的小企业征信系统将结合公开税务信息和工商信息,为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提供针对小企业的信用记录。针对小企业授信考核的五级分类制度以及呆坏账核销制度有望在年内出台。伴随着各中资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调整,金融机构从为小企业提供单纯的融资服务,逐渐扩张到财务辅导、理财顾问等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从外资银行在国外服务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单个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的往往是一个从辅导、融资、内外配合的服务流程,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是能够成长起来的小企业,在如今企业脱媒情况加剧的背景下,拥有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案例九:
(参考概念:金融合约)
房地产、交通证券化。当年美国资本市场完全被公路交通、通讯和大型公共项目所发行的债权所独占,美国并没有出现由政府力量主导现代化进程的过程,其国土上的公路交通、通讯和大型公共项目都是通过投资银行家设计的证券、债券集中社会资金进行的。可见这部分是可以商业化的。而当下中国的储蓄—投资体系不通畅,房地产虚高、公路交通等基建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由投资银行家进行主导,都将迎刃而解。根据人口结构,中国处于工作年龄段的人占社会总人口比重很大,顶峰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2015年之后将大幅下降。这段时间资产价格也将攀升,资产需求旺盛,所以证券需求也很大。
案例十:
(参考概念:金融合约)
大唐发电融资体系可以算一个案例进行研究。在香港联交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获准建立一级美国存托凭证计划(ADRs),并获准进行柜台交易(OTC),在境外发行了15,380
万美元于2008
年到期的年利率为0.75%的可转换债券。全球资本平台下的盛世之舞。借助渠道和金融品种的扩大,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有了更大的舞台。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极大的加快了公司的发展速度。
了解融资渠道就可以多几个选择。同一个现象在不同角度的研究者的眼中,可以有不同的利用。企业家了解融资渠道可以在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自由的选择合适的金融品种。银行家了解融资渠道可以发展银行为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而不仅仅是收取固定的贷款利息,或者可以把收款的时间和数量做一些调整,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运行周期,然后配套提供相关的金融工具。政府部门研究投融资渠道可以发展不同的市场,建立投融资渠道集中的交易平台。比如股市、债市,未上市公众公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运用法律法规打造交易平台。
案例十一:
(参考概念:金融监管)
市场监管和市场双方的目标不一致,行为方式也不一致。市场双方:玩的就是信息不对称,赌的就是双方的心理。市场监管:就是要让市场上的信息对称,鼓励充分竞争,打造信息共享的平台。
裁判会有偏袒,政府会有缺位越位。要想准确的把握球场上的犯规瞬间,需要裁判的能力。要想准确的保持经济中各个产业的均衡,需要政府的能力。
公平需要能力去平衡,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保证社会的秩序就像保证球场上的秩序一个道理。裁判会有不公,但不是停止比赛或者用打架来解决问题的理由。在球场上就要认真的比赛。
球场上高明的作弊动作裁判很难发觉,比如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高明的金融违规金融监管也会有失察的时候。这没有什么问题,比方说,如果给一个健康的人打一点疫苗的话,实际上对他是有好处的,他会更健康。其实监管也是这样,监管先监管比较大额的违规,小额的违规事实上可以发现规则体系的漏洞,而且可以给人们的思想以一点疫苗,让市场规则和人的心理都更加健康。
对美国来讲,金融规则体系的完善也是一个市场监管与市场违规博弈的一个过程。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投资公司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出现危机以后,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如果让它彻底垮掉,就有可能给整个市场带来危机。于是纽约联储局牵头,让几大投行坐在一起磋商,因为大家所承担的风险都相当大,最后决定联合出资、注资,渡过难关。对于美国来讲,这种动荡实际上是促进了其金融体系的发展,使得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更进一步,金融监管的机制也更加地完善起来。
案例十二:
(参考概念:金融合约)
加息是把财富停留的位置从资产证券转移至货币。货币、证券、房地产这些居民的主要财富应该可以一体化调控,而房地产金融化之后,国家财富就表现为货币和证券。随着投融资系统的完善,货币是逐步向证券转化,微观上,居民存款转化为保险证券,宏观上银行保险证券将平分国家的财富。财富就在各种金融合约间流动。
高增长低通胀宏观环境是滋生资产价格泡沫的温床。过去100年主要国家资产大幅攀升的时期,通常也是经济周期处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阶段。但是,随后通货膨胀出现,货币当局不得不加息,最终刺破资产价格泡沫,但中国货币政策应防患于未然。高增长低通胀产生资产价格泡沫的逻辑。高增长,流量大。低通胀,流通的商品价值上涨幅度小。资产价格泡沫:流通的资产价格涨幅就大。经济活动的流量=消费品的流量+资产买卖的流量。高增长=低通胀+资产价格上涨。假设:10%=2%+8%。解释,现实经济模型没有这么简单,因为通胀的计算和资产价格统计上的问题。但其简化的逻辑模型就是这样。
需要我们关注通货膨胀压力将从何处释放,即关注价格上涨的结构性问题。目前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压力的释放处是资产价格,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上。未来预防结构性通货膨胀风险势在必行。压力释放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说压力迁移会不会更好点。因为释放是在边缘找一个突破口。而迁移是迁移到另外一个事物上。事实上压力是迁移到了资产价格上,让资产价格不得不上行。压力迁移的图景就像是两个容积有一定弹性的容器,财富(水)在这两个容器之间流动,有时这边容器承受的压力大些,有时那边的大些,调控的技巧与艺术就是保证容器不被压力突破,把压力控制在容器的承受力范围之内。
案例十三:
(参考概念:社会信用)
民间融资的存在可以证明银行业的竞争并不充分,地下金融以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吸收资金,然后以低于银行存款的利率放贷。证明银行业的市场准入并没有开放。国家在银行业市场准入方面的保护与大型银行垄断的支持,实际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力不利。因为银行业无法支持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参考1047垄断削弱国家的活力,让福利往一方集中。国家的所有政策都是围绕着让福利(福利=财富)分散,而市场中主体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福利(福利=财富)。
民间融资的信用体系:民间融资机构有其特有的风险控制方法,通过家族、乡亲等特殊的社会关系有效抑制道德风险,填补银行贷款不敢轻易涉足的高风险项目融资真空。从风险的角度考察,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信用约束,特别是能够很好地防范道德风险,违约率很低。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策源地,是拥有巨额不良资产的正规金融而非民间金融
中国当前两大经济问题,资源性产品定价和投融资体系失效,是与国家对市场一方的保护过度有关。前者,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却带来了环境问题,大量污染企业迁到中国。后者,国家为了保护银行体系,却带来了银行业竞争的低效,减少了国民的福利和企业的福利。可见,国家的政策最重要的是保证市场双方的公平,手心手背都是肉。
案例十四:
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在中国总储蓄中的比重已经基本持平,居民占40%左右,政府占10%左右,企业从过去的占20%提高到40%。不过理论上说,企业储蓄高,用自有资金,其实还是融资系统的问题。贷款难、发债难、融资难,所以要保有很高的现金。
案例十五:
(参考概念:金融合约)
中国股市近两年的高增长分析
分析一下股票市场的市场主体:市盈率=整体股票的价格。市场一端是股票持有人,一端是资金持有人。市盈率高,表明财富聚集在股票持有人这一端。风险是未来的未实现的价格波动。在股票市场,风险是未来的市盈率的波动。
股票市场体系的均衡:总体而言,现在股票市场体系处在整体成长阶段。市场两端都在增大,市场交易量也在增大。股票持有方的增大,是因为重开IPO。资金持有方的增大,是因为银行的低利率。
市盈率公式PE=P/E。目前的过剩流动性面对投资渠道以及筹码供应的瓶颈,大量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P走高成为表观结果,但是难以成为长期的支持因素,而代表企业盈利以及隐含增长的E是机构投资人长期投资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如果P维持现状不变的话,而E在不断增长,这个市场的风险是在降低的。另外一个角度,如果上市的企业增多,会分散p值到更多的股票,市盈率还是会下降。现在市场是在高速膨胀时期,市盈率和风险相关度不像成熟市场那么高。
目前股市的风险在于不成熟股民普遍的投机心理。股票市场的风险大的原因是其交易的灵活快捷,比普通商品市场的交易容易发生。同一段时间内交易次数越多,风险越大。风险是不同选择造成的结果差异,交易的次数多,每次交易的风险一定,那么风险累积就大。所以股票市场抑制风险的手段除了所有市场都合适的信息披露,还有控制交易的次数。加大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者中的比重,就是控制交易次数,因为机构投资者比散户容易控制监管。对大股东的股权交易进行约束,也是控制交易次数。信息披露,对中小股民进行教育,也是安抚其心里,控制其在涨跌之间抛售股票的冲动,减少交易次数。提高印花税也是控制交易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