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解决融资难需要一揽子计划

 

摘自《中华工商时报》 2007年05月31日

  近来,在诸多有关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大小会议上,如何解决融资难再次成为焦点。而随着央行近期的加息及一系列流动性收紧行动,不唯银行贷款,一些民间借贷利率也频频高企,资金成本呈快速上升趋势,很多原本活跃的民企深切感受到了巨大生存压力。

  融资难,难融资。这是困扰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现实条件下,能否得到一笔及时资金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启动资金成为首要难题的时候,遑论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了。

  可以看到,各方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高度的关注,比如,政府着力促进了信用担保的扩大范围,比如融资租赁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覆盖,比如最近热度甚高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比如证券市场上的中小板块乃至呼吁良久的创业板,甚至连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国有控股大型银行也开始把中小客户范围纳入视觉中心。凡此种种,都表明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事实上,积重难返的陈年旧题,岂能在朝夕之间消解于无形。

  其实,在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融资风险是各有不同的。初创期,经营风险较高,所需资金一般靠股本金和民间借贷支撑。到了成长期,企业需要融资发展扩大规模,虽然风险较高,但由于前景看好,各类的风险资本(VC)等都乐于为企业成长提供权益资本。而到了快速发展期,由于有好的项目和市场前景支持,企业更需要类似PE的股权投资,对企业进行包装和公司治理的辅导,而到了更大些规模之后,对银行信贷,现金管理等理财服务的需求开始变大。甚至,健康良好的企业能够获得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更为丰富的融资方式。

  因此,对于所谓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或者更宽泛地说是金融服务需求,要进行严格区别对待,多种手法并进才可能从总量上解决融资困难的普遍问题。

  那么,何谓配套,何谓多手法齐抓并进?这就需要从政策方面给予更多关照,比如让民间借贷走出灰色地带,根据民间借贷利率指标来测定企业真实需求。此外,在PE培育方面,要抓紧时间培育更多的本土PE,让更多合理合法的资金找到正确出口,发挥效用。此外,尽管我们知道大型银行已开始制定中小企业市场计划,但从实际效果而言,那些扎根于民间和社区银行似乎更有动力和资源去满足中小企业客户需求。而社区银行等民营银行的建立则应当尽早摆上日程。此外,资本市场上的诸如二板市场,真正的中小板建设,也应该迈出尽可能快的步伐等。

  正如某一单项措施无法解决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一样,只有政策放宽,推出一揽子的方案,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趋势才可能发生实质性转折。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