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拟投资中国私人医院

记者 耿彩琴

摘自《北京日报》 2007年03月22日

  本报讯在昨天召开的2007年中国卫生领域公共——私营部门合作论坛上,世界银行集团的私营投资部门国际金融公司(IFC)传达出了想推动中国医疗机构公私合作的愿望,表示欲谋求更多投资医院的机会。在他们本财年的7亿美元投资计划中,希望物色到入股或者投资中国医院的项目。

  世行:已投资两个医疗项目

  昨天,世界银行称,已经在中国尝试投资了两个医疗项目,其中包括向北京和上海的和睦家医院及诊所提供6488万元人民币贷款,以及向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提供6400万元人民币贷款。

  据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医疗部门已经在六个领域进行了公私合作,其中包括公立医院通过商业贷款、融资租赁、集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行基本建设和购置设备,医院的混合所有制机构(如我国基层的股份合作制医疗机构以及股份制医院),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层收购,公立医疗机构委托私营部门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后勤社会化或向私营部门出租、承包房屋设备等,以及政府或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向私营医院合同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等形式。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私营机构已经占到相当比例。据卫生部统计,2005年,我国有医疗机构29万家,包括医院18703家;其中私营医疗机构14.6万家,占医疗机构总数的50.4%,私营医院2027家,占医院总数的10.8%。

  卫生部:可能刺激医药费用增长对于世界银行所表现的投资热情,卫生部有关官员却在同一个论坛上表示出了一种审慎的态度。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表示,公私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不同的形式对于公平和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必须区别对待。公立医疗机构利用贷款、融资租赁等进行基本建设和购买大型设备,这可能刺激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昨天说,政府要把私营部门的发展纳入卫生整体发展规划中,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部门发展。但他强调,一些形式的公私合作极容易损害公共利益,必须加以取缔。他明确表示,政府与私营机构合资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法律和政府的公共伦理相违背而应该禁止。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公立医疗机构向私人出租、承包房屋和设备,公立医疗机构采取内部职工集资的方式购买设备,这些形式要么经常伴随着腐败行为,要么扭曲了医疗服务行为,有损患者的利益。”陈啸宏说。他表示,在公共筹资的基础上向私营部门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是公私合作的重要形式。对于可测量性和标准化程度高、竞争性强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尽量通过购买的方式由私营部门提供。

  相关新闻

  民营资本投入医疗将获税收优惠

  又讯(记者黄玉迎)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昨天透露,中国政府将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

  近几年中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最多、增长最快。2005年,中国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约为18%,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可比口径,将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障资金用于卫生的支出纳入其中,则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经达到39%。2003年至2007年全国财政卫生投入的增幅平均每年都在20%以上,是所有重点支出项目中增幅最高的项目之一。其中,2007年中央财政卫生投入在2006年增长65.4%的基础上,又增长了86.8%。

  王军认为,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加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是增加医疗卫生筹资渠道、扩大医疗卫生资金来源的有效途径。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7-03-23